潮阳城区(棉城)很迷人(30)1952年置棉城镇,1958年设红潮公社,1959年称棉城公社,1964年析城郊部分地设棉城公社,1983年复称棉城镇。1986年城郊区并入,仍称今名。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11月,撤销棉城镇,改设为文光、棉北、城南三个街道办事处。文光街道办事处位于城区中心,东倚东山,西接金浦街道,南为城南街道,北靠棉北街道。
棉城的夜景(30)文光街道(位于城区中部):辖文光、平东、平和东、兴归、桃园、西双、西门、双望、旷园、古帅10个居民委员会,面积15.1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5.6万;
城南街道(位于城区南部):东靠东山,西邻练江龟头海,南与海门镇接壤,北为文光街道。辖凤上、凤南、凤北、凤东、大南、沧洲、东内、五仙、新宫、新华、五响、龙井、口美、后双园14个居民委员会,面积29.8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0.3万;
棉北街道(位于城区北部):东接东山,西连金浦街道,南接文光街道,北邻河溪镇和濠江区的棉花村。辖五一(大棉田)、五二(新厝)、五三(小棉田)、五四(蝴蝶)、白竹、东家宫、平北、平西、平南9个居民委员会,面积32.215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6.23万。
城区(棉城)2014年总人口32.1万人
棉城实景拍摄写真(17)棉城镇 潮阳区辖镇。市在县境东部。东倚东山,西靠西山,北接牛田洋,南濒海新河。古称新兴乡。唐元和十四年(819)潮阳县治迁此,因境内多木棉,河岸两边棉花树高耸,故称之为棉城。(随着城市化建设,现城内基本无木棉树了,分为文光,城南,棉北三个街道,是潮阳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棉城风光(17)文光街道:文光塔(文化中心景点)、东山曲水流、潮阳博物馆、西岩古寺、西园、姚宗侠公园、东山公园、
凤肚公园、西丽园、萧祠堂
棉北街道:小北岩、大北岩、耀明书院、后溪妈祖公园、石泉岩、菩提禅寺
城南街道:城南公园(清武庙)、龙井渡头、后双园、口美公园、东岩
棉城饮食文化(7)一、棉城鲎粿(hòuguǒ):说到棉城的特色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鲎粿了,鲎粿是棉城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小食,是富有潮阳乡土味食品。是棉城的一种下午的午间点心(一般在下午晚些时间才会有人出售和食用),在棉城的饮食文化中属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不仅在棉城本土很受欢迎,在整个潮阳也很收欢迎,而且有些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总想尝尝鲎粿的滋味。
二、肠粉:肠粉虽然发源于广州西关,但在汕头(潮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棉城,从事出售肠粉的店家有很多,也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棉城,制作肠粉的主料一般是:主料:米浆,猪肉或牛肉,虾仁,青菜,鸡蛋,菜脯粒、香菇等,食用时一般会选用辣椒酱和胡椒粉来对肠粉进行调味。
三、干面:系一种棉城本土的品牌化的饮食文化,而非一种具有文化传统意义的饮食文化,地位自然无法与鲎粿相比。
高中
棉城高校照片(8)①潮阳第一中学;②潮阳实验学校(高中部);③潮阳林百欣中学;④潮阳黄图盛中学;⑤棉城中学; ⑥城郊中学;⑦棉光中学;⑧城南中学(高中部);⑨后溪中学;⑩棉北中学(高中部)
初中
①潮阳实验学校(初中部);②棉城中学(初中部);③潮阳华侨中学;④棉城林木河纪念中学;⑤新宫中学;⑥潮阳桃园学校;⑦城南中学(初中部);⑧图南学校;⑨东内学校;⑩平南初级中学;
小学
①文光镇一小学;②文光镇二小学;③城南第三小学(镇三);④潮阳平和东学校(镇四); ⑤城南第五小学(镇五);⑥姚宗侠学校(镇六);③林梅庄纪念学校(镇七);城南第八小学(镇八);
⑨潮阳实验学校(小学部);⑩城南五星小学;⑪新宫学校;⑫棉北小学;⑬新棉小学;⑭平北小学; ⑮沧洲小学;⑯大南小学;⑰棉田小学;⑱风东小学;⑲凤南小学;⑳凤北小学
潮阳(棉城)新貌
现代化的棉城(4)1995年,文光、城南、棉北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7.39亿元、3.98亿元、3.94亿元。至2004年,文光、城南、棉北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1.78亿元、4.88亿元、12.5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59.4%、22.6%和217.3%。2016年,文光、城南、棉北所辖居民委员会名称及数量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