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咒

往生咒

目录导航

简介

《往生咒》又名《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或《四甘露咒》。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要这么多名字,其实意思是一样的,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站在大圆满成就者阿弥陀佛的高度,它叫《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也就是他老人家给你这把钥匙,请您开门进去。但是众生接不住这把钥匙,不能证入这个境界。为什么。因为心不清净。为什么心不清净。因为业障重,有千奇百怪的习气。为什么有这么多习气。因为不只这一生,是累劫以来的习气身。不把这些业障连根挖掉怎么行。所以又叫《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经》,可以除灭习气,可以带业往生净土。

为什么叫《往生咒》?就是往生净土,很多人以为往生净土是死后的事情。实际上,活着的时候也可以去净土。昔日龙树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梦感阿弥陀佛传授《往生咒》,这个神咒就是这样来的。可见龙树菩萨活着的时候就到了净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临终时说: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完全相同。

内容

ná mó emí duō pó yè duō tūo qié duō yè

南 无 阿 弥 多 婆 夜 哆 他 伽 多 夜

duō dì yè tūo emí lì dū pó pí

哆 地 夜 他 阿 弥 唎 都 婆 毗

e mí lì duō xī dān pó pí

阿 弥 唎 哆 悉 耽 婆 毗

emí lì duō pí jiā lán dì

阿 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帝

emí lì duō pí jiā lán duō

阿 弥 唎 哆 毗 迦 兰 多

qié mí ní qié qié nuō

伽 弥 腻   伽 伽 那

zhǐ duō jiā lì suō pó hē

枳 多 迦 唎 娑 婆 诃

原文注音

原文

第0197部~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一卷 )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97部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一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奉诏重译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出小无量寿经

南无阿弥多婆夜(一) 哆(多曷切)他伽哆(都饿切)夜(二)哆地(途卖切)夜他(三)阿弥利(上声)都(四)婆毗(五)阿弥利哆(六)悉眈婆毗(七)阿弥利哆(八)毗迦兰谛(九)阿弥利哆(十)毗迦兰哆(十一)伽弥腻(十二)伽伽那(十三)枳多迦隶(十四)莎婆诃(十五)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隋录未详作者

昔长安僧睿法师。慧崇。僧显。慧通。近至后周。实禅师。景禅师。西河鸾法师等数百余人。并生西方。西河绰禅师等。因见鸾法师得生净土。各率有缘。专修净土之业。绰师又撰西方记验。名安乐集流行。又晋朝远法师。入卢山三十年不出。乃命同志。白黑有一百二十三人。立誓期于西方。凿山铭愿。至陈天嘉年。卢山珍禅师。于坐时见有数百余人。共乘七宝华舫往西方。珍禅师遂求附载。其船上人报云。法师虽讲得涅槃经亦大不可思议缘。法师未诵得阿弥陀经及咒。所以不得同去。法师遂废讲业。日夜专诵弥陀经及咒。计应满二万遍。未终四七日前。夜向四更有神人。从西方送一白银台来空中。明过于日。告云。法师寿终当乘此台往生阿弥陀国。故来相示令知定生。终时白黑咸闻空中如奏音乐。并闻异香。数月闻香气不歇。其夜峰顶寺僧众。咸见一谷内有数十炬火大如车轮。寻验古今。得生安乐世界者非一。多见化佛徒众来迎灵瑞。如传广明不可繁录。因珍禅师于此经有验故。略述此一条以悟来哲。助成往生之志。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者乃宋元嘉末年。求那跋陀重奉制译。合计五十九字一十五句。龙树菩萨愿生安养。梦感此咒。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锈法师。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来。若欲受持咒法。嚼杨枝澡豆漱口然香。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灭除。现世所求皆得。不为恶鬼神所惑乱。若数满二十万遍。即感得菩提牙生。若至三十万遍即面见阿弥陀佛。

注音

南无阿弥多婆夜 ná mó ā mí duō pó yè

哆他伽多夜 duō tā gā duō yè

哆地夜他 duō dì yè tā

阿弥利都婆毗 ā mí lì dū pó pí

阿弥利哆 ā mí lì duō

悉耽婆毗 xī dān pó pí

阿弥唎哆 ā mí lì duō

毗迦兰帝 pí jiā lán dì

阿弥唎哆 ā[5]mí lì duō

毗迦兰多 pí jiā lán duō

伽弥腻 gā mí ní

伽伽那 gā gā nā

枳多迦利 zhǐ duō jiā lì

娑婆诃suō pó hē

注释

【娑婆】:并非两个字,而是古人的切韵,古人无法找到音近梵语的汉字,用“娑”的声母和“婆”的韵母反切来切韵表示梵语读音。

释义

往生咒真言的释义: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日常课诵十小咒之九‘往生短咒’)

南 无 薄 伽 勃 地

Nang Ma-oh Baha Ga Ba Ta-eh

阿 弥(弭) 多陀 婆 夜

Ah Ma-ee Ta-ahr Baha-ahr Ya

哆 他 伽 陀 夜

Ta Tuh-ahr Ga Ta-ahr Ya-ahr

哆 地夜(侄) 他 嗡.

Ta Dahr-ya Tuh-ahr O-anm

阿 弥唎 都 婆 毗(鼙)

Ah Ma-re-ee Ta-oh Dahr-baha Va-eh

阿 弥唎 哆 悉 耽 婆 毗

Ah Ma-re-ee Ta-ahr Sa-ee Dahr-daha- anm Baha Va-eh

阿 弥唎 哆 毗 迦 兰帝

Ah Ma-re-ee Ta-ahr Va-ee Ka-ra-ahr Nang-ta-eh

阿 弥唎 哆 毗 迦 兰多

Ah Ma-re-ee Ta-ahr Va-ee Ka-ra-ahr Nang-ta

伽 弥 腻 伽 伽 那

Ga-ahr Ma-ee Nang-eh Ga Ga Nang

枳 多 迦 唎娑婆诃

Ka-eea Ta-ee Ka Ra-eh Sa-va-ahr Ha-ahr

注解

根据《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电子版)和《汉梵、梵汉陀罗尼用语用句辞典》(作者Robert Heineman(德国),台湾华宇出版社,1985年)两部著作对往生咒分别以汉语拼音和现代汉语进行注音,其中汉语拼音的音调均为一声。

(1)南无阿弥多婆夜

梵文:namo-amitābhāya

汉语拼音注音:na-mo-a-mi-da-pa-ya

现代汉语注音:拿摩阿眯搭帕呀

注释:此句意译为‘归命无量光佛”。

无量光佛,梵名Amitā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此佛即是阿弥陀佛,梵名Amita-buddha,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另有梵名Amitāyus,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其最后音节(ya)为感叹词,相当于‘啊”。

(2)哆他伽哆夜

梵文:tathāgatāya

汉语拼音注音:da-ta-ga-da-ya

现代汉语注音:达塔嘎达呀

注释:此句意译为“如来”。

tathāgata的其他译法还有怛他伽哆、怛他揭多、怛哆伽哆、答塔葛达等多种。

(3)哆地夜哆

梵文:tad-yathā

汉语拼音注音:da-d-ya-ta

现代汉语注音:达第压他

注释:此句意译为“即说咒曰”。

tad-yathā在密典中最常见的译法为怛侄他,亦有译为怛你也他。发音时注意,第二个音节‘得”(d)应轻声,一带而过。

(4)阿弥利都、婆毗

梵文:amrtod-bhav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ou-pa-we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兜、帕威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主”。

阿弥利都婆毗意为甘露的源泉,亦有译为阿蜜栗妬婆吠。

(5)阿弥利哆、悉眈婆毗

梵文:amrta-siddhambhav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a-xi-dan-pa-we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达、悉眈帕威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成就者”。

Amrta意为甘露,亦有译为阿蜜多、阿蜜利多、阿蜜栗多。Siddham意为成就。

(6)阿弥利哆毗迦兰谛

梵文:amrta-vikramt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a-wei-ke-lan-d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达、威克兰谛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播洒者”。

(7)阿弥利哆、毗迦兰哆、伽弥腻

梵文:amrta-vikramta-gamine

汉语拼音注音: a-mi-li-da-wei-ge-lan-da-ga-mi-ni

现代汉语注音:阿弥利达、威克兰达、嘎弥尼

注释:此句意译为‘甘露遍洒者”。

(8)伽伽那、枳多、迦棣

梵文:gagana-kirti-kare

汉语拼音注音: ga-ga-na-gei-di-ga-lei

现代汉语注音:嘎嘎那、基诃地、嘎利

注释:此句意译为‘遍虚空宣扬(甘露)者”。

Gagana意为虚空,其他译法为哦哦曩、誐誐那。

Kirti意为名闻、名称,其他译法为吉底、计哩底。Kare意为造作、造作者。

(9)娑婆诃

梵文:svāhā

汉语拼音注音: si-wa-ha

现代汉语注音:司哇哈

注释:此句意译为‘成就圆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