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青冈

小叶青冈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小叶青冈小叶青冈(5)常绿乔木,高20米,胸径达1米。小枝无毛,被凸起淡褐色长圆形皮孔。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1.8-4厘米,顶端长渐尖或短尾状,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叶缘中部以上有细锯齿,侧脉每边9-14条,常不达叶缘,叶背支脉不明显,叶面绿色,叶背粉白色,干后为暗灰色,无毛;叶柄长1-2.5厘米,无毛。

雄花序长4-6厘米;雌花序长1.5-3厘米。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1-1.8厘米,高5-8毫米,壁薄而脆,内壁无毛,外壁被灰白色细柔毛;小苞片合生成6-9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5厘米,高1.4-2.5厘米,无毛,顶端圆,柱座明显,有5-6条环纹;果脐平坦,直径约6毫米。花期6月,果期10月。[1]

生长环境

该种为中性喜光树种,幼年稍耐蔽荫,好生于层比较深厚、肥沃之处。生于海拔200-2500米的山谷、阴坡杂木林中。在中国江西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阴坡或半阴坡山地;常与甜槠、丝栗栲、刺栲、乌楣栲、杜英、虎皮楠、豹皮樟、枫香、木荷、泡花树、拟赤杨、黄檀等混生。[1]

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老挝、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很广,北自陕西、河南南部,东自福建、台湾,南至广东、广西,西南至四川、贵州、云南(滇西北以至滇南思茅等)等省区。[1][2]

繁殖方法

选取树形端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采种。待其果壳转现褐色,即可采集,或俟其成熟居,自然脱落,从地面拾取之。种实采回后,混沙层积贮藏;除此,在兽鼠为害较少之处,亦可随采随播。选在有灌溉条件的沙质壤土为圃地,整理苗床后,采用条播,行距25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70-80千克。

栽培技术

造林方法:苗木出土后,须架设荫棚,2年生苗,可出圃造林。造林规划,无论山区、丘陵均可,造林地的选祥,宜考虑上述生态特性,选在采伐迹地或前茬为灌木林地,经整地后、再行造林。株行距2米×2.5米或2.5米×3米。栽植前,适当修除叶片,选在阴天、小雨天或雨前予以栽植。

抚育管理:林分郁闭前,每年均须予以抚育,立地条件较好的,可以林粮间种,套种株形不大的粮、油作物,以耕代抚。郁闭后、视林木分化情况,酌情疏伐,伐除被压木或被害植株。除此,该种有较好的萌蘖力,伐后可以萌芽更新。

主要价值

木材:小叶青冈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用材树种。木材横断面,生长轮尚明。心边材区别不明,材色为灰白色。纹理直,结构粗细中庸,材质坚重,并有韧性和弹性,少有翘裂。加工不难,刨面光滑,并略具光泽。其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做农具、家具、车辆等用。

种子:该树种子实含淀粉,加工后可食用或酿酒,做饲料等。

壳斗、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枝、梢、锯屑,均可培育食用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