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51年10月15日,上海电业学校成立,校址设在隆昌路371号。

1952年6月,上海电业学校改办为上海电力工业学校。同年10月,接收原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平凉路校舍。

1953年11月,改名为上海动力学校。

1958年,按照水利电力部的要求,在上海动力学校的基础上筹建上海电力学院。

1959年8月,更名为水利电力部上海电力学校。

1960年,华东电管局先后将上海业余动力学院和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并入学校。两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

1965年4月,更名为半工半读上海电力专科学校。

1974年7月,更名为华东电业管理局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9年2月,更名为上海电力专科学校。

198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上海电力学院。设置十二个本科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学校实行水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水电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1989年3月,学院首批三个专业被国家教委列为学士学位授予点,到1994年底,学院共有八个本科专业为学士学位点。

1994年,电力部决定对部属高校体制进行改革,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上海电力学院进入华东电力集团。由电力集团参与管理,实行部、电力集团共同领导,以电力集团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6年10月16日,根据电力部的有关要求,经华东电力集团筹备,上海电力学院董事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学校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的评估。

2000年起,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学校实行属地化,划归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电力学院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2004年11月,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原有10系3院1部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归并成13个教学分院。

2006年初,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3年,学校倡议并成立了国际电力高校联盟(ADEPT)。[8]

2017年4月26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海电力学院将学海路校区515亩土地、228000平方米校舍转让给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5月,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上海电力学院成立,8月,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2)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月,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入选项目。9月,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启用,全国高校唯一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运行。11月30日,教育部发函批准上海电力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12月,学校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序列;同月,上海电力大学作为高校唯一代表获2018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先锋单位。

2019年4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首批项目;[9]11月,上海电力大学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学院在临港校区开班。[10]

2020年7月,学校入选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2月26日,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上海电力大学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共13个二级院部和38个本科专业。[11]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四年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四年

环境工程

本科

四年

材料化学

本科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应用化学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四年

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软件工程

本科

四年

网络工程

本科

四年

信息安全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本科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

四年

工程管理

本科

四年

物流管理

本科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四年

经济学

本科

四年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四年

应用物理学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

四年

日语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

四年[12]

师资力量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四年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四年

环境工程

本科

四年

材料化学

本科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应用化学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科

四年

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软件工程

本科

四年

网络工程

本科

四年

信息安全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本科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本科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

四年

工程管理

本科

四年

物流管理

本科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四年

经济学

本科

四年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四年

应用物理学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

四年

日语

本科

四年

上海电力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本科

四年[12]

学科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师资概括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3.47%。目前有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等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70余人次。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4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2人,上海市育才奖38人次。[3]

杰出人才

李和兴、梅柏杉、邵立冬、符杨、潘卫国、刘海梅、张大全、朱群志、姚伟峰、赵晋斌、任洪波、陈文博、刘方、杨海申、刘建峰、庞成鑫、翁培奋、闵宇霖、李东东、刘永生、吴江、徐群杰、任建兴、杨秀、林顺富、苏向敬、文钟莲、施泉生、韦钢[13]

类别 名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李和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梅柏杉
高端人才 邵立冬
全国优秀教师 符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潘卫国、刘海梅、张大全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张建平
上海市“高端人才”特聘教授 朱群志、姚伟峰、赵晋斌、任洪波、陈文博、刘方、杨海申
青年高端人才 刘建峰、庞成鑫
上海市曙光学者 闵宇霖、李东东、刘永生、吴江、徐群杰、李永光、任建兴、杨秀
光明学者 林顺富、苏向敬
上海市教学团队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团队(韦钢)
《运筹学》教学团队(施泉生)流体机械教学团队(姚秀平)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任建兴)
参考资料:[14][15]

教学建设

类别 名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李和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梅柏杉
高端人才 邵立冬
全国优秀教师 符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潘卫国、刘海梅、张大全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张建平
上海市“高端人才”特聘教授 朱群志、姚伟峰、赵晋斌、任洪波、陈文博、刘方、杨海申
青年高端人才 刘建峰、庞成鑫
上海市曙光学者 闵宇霖、李东东、刘永生、吴江、徐群杰、李永光、任建兴、杨秀
光明学者 林顺富、苏向敬
上海市教学团队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团队(韦钢)
《运筹学》教学团队(施泉生)流体机械教学团队(姚秀平)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任建兴)
参考资料:[14][15]

学术研究

南汇大学城校区一景南汇大学城校区一景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上海市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11]

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环境与生态

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1个):电力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4个: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电厂应用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环境化学工程与技术 [3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6]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工程管理[17]

科研平台

  • 质量工程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截至2021年11月,上海电力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5个,上海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学校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1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优质在线课程、示范性全英语课程4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校外实习基地130多个。[1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18]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新能源电力系统实验中心[19]

省部级优势专业(10个):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涉外方向)、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方向)、工商管理[18]

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能源动力实验教学中心[16]

“卓越工程人才”计划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自动化(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企业信息化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18]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3个:电力经济与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8]

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国家能源电力和临港新片区战略需求的新工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部门
1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化工程学院
2 热力设备水质控制 环境与工程学院
3 运筹学 经管学院
4 计算机硬件技术 自动化学院
5 定向越野 体育部
6 汽轮机原理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7 高等数学 数理学院
8 给水处理工程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9 FPGA 应用开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 电力英语 外国语学院
11 传热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2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3 锅炉原理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4 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5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6 电机学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7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8 数字电子技术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9 电路 电力工程系
20 自动控制原理 信息与控制技术系
21 大学物理 数理学院
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科学部
2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电气工程学院

精品课程参考资料来源[20][21]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上海电力大学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并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11]

科研成果

上海市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属部门
1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化工程学院
2 热力设备水质控制 环境与工程学院
3 运筹学 经管学院
4 计算机硬件技术 自动化学院
5 定向越野 体育部
6 汽轮机原理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7 高等数学 数理学院
8 给水处理工程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9 FPGA 应用开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 电力英语 外国语学院
11 传热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2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3 锅炉原理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4 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5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6 电机学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7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8 数字电子技术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9 电路 电力工程系
20 自动控制原理 信息与控制技术系
21 大学物理 数理学院
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科学部
2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电气工程学院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

根据2019年2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上海电力大学共有原电力工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人才教育技术交流平台1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1个[22]

序号 基地类型 基地名称 批准建设时间 批准单位
1 原电力工业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电力学院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1999年 国家电力公司
2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7年 上海市科委
3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8年 上海市教委
4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 上海市科委
5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 上海市科委
6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 上海市科委
7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 上海市科委
8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 上海市科委
9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4年 上海市科委
10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 上海市科委
11 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高效电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2014年 上海市教委
12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 上海市教委
13 新能源人才教育技术交流平台 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 2015年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14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2016年 上海市教委
15 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 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7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 上海市科委

文化传统

序号 基地类型 基地名称 批准建设时间 批准单位
1 原电力工业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电力学院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1999年 国家电力公司
2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7年 上海市科委
3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8年 上海市教委
4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年 上海市科委
5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 上海市科委
6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 上海市科委
7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 上海市科委
8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 上海市科委
9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4年 上海市科委
10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 上海市科委
11 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高效电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2014年 上海市教委
12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 上海市教委
13 新能源人才教育技术交流平台 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 2015年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14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2016年 上海市教委
15 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 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7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 上海市科委

校徽

截至2018年,近年来,学校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4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3]

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2018年,符杨)

校训

  • 馆藏资源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截至2018年12月,上海电力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132.3万册,每年的生均年进新书量都超过3册/生,订阅纸质期刊1200多份;电子图书、学位论文等689.9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27个。[24]

  • 学术期刊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系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上海市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电力学院主办,主要刊登电力、电机、热能动力、环境与化学、信息与控制、计算机技术,电力经济与管理,以及相关基础学科(数、理、化、力学)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涉及电力内容的文科类论文。

校歌

2013年,学校倡议并成立了“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9所以电力为特色的中国国外大学签署了10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共商能源电力行业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担任名誉教授、海外名师,进行讲学及合作研究;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共同举办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推动暑期游学、海外实习、硕士双学位等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学校目前有来自越南、老挝、蒙古、柬埔寨、津巴布韦、刚果(布)、喀麦隆、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长期留学生近百名。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智能电网在亚洲区域的发展。我校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组织会员单位。现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副主席单位。学校倡议与10所国外名校联合成立了“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被推举为永久理事长单位,联盟高校有英国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国能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等。2018年10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与菲律宾八打雁大学、泰国苏兰拉里大学、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控股巴西CPFL公司等20多所以电力为特色的国外大学及企业加入联盟,共商能源电力行业与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担任名誉教授、海外名师,进行讲学及合作研究。

学校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自身特色,成立“‘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及“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海外挂职实训基地”。学校成立了“中葡文化交流中心”。2018年10月26日,由上海电力学院发起倡议的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高校联盟”和“一带一路能产学研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学校徽志是外圆内方图案,图形正中系“电”古文字型与高压输变电铁塔造型的融合,代表学校以培养光明使者振兴能源电力的志向;图形下方“1951”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图形外环上方是“上海电力大学”校名,外环下方是“上海电力大学”的英文大写[25]

校徽校徽

校徽的内外圆环的中英文代表学校的中英文名字;繁体字电字代表学校是以电为主的教学方式;背景颜色为红色代表学校激情的办学方式[26]

校徽校徽

历任领导

勤学,奋进,爱国,务实[27]

校训校训

学校荣誉

光明使者浦江奔流,明珠闪亮,四海英华相聚一堂。务实致用,明理致远,我们在和谐校园成长。务实致用,明理致远,我们在和谐校园成长。光明使者,社会栋梁,心怀梦想重任莫忘。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我们为民族振兴争光。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我们为民族振兴争光。我们为民族振兴争光!争光[28] 校歌校歌

获得荣誉

光明使者浦江奔流,明珠闪亮,四海英华相聚一堂。务实致用,明理致远,我们在和谐校园成长。务实致用,明理致远,我们在和谐校园成长。光明使者,社会栋梁,心怀梦想重任莫忘。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我们为民族振兴争光。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我们为民族振兴争光。我们为民族振兴争光!争光[28] 校歌校歌

学校排名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校长、党委副书记 李和兴
党委书记 李明福
副校长 封金章、符杨、黄冬梅
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徐凯
党委副书记 翁培奋
总会计师 张川

资料来源:2021年8月学校官网[2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