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贝姆(KarlB?hm)(1894年8月24日至1981年8月14日),奥地利指挥家。贝姆·卡尔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曾于
格拉茨大学研习法律,同时又在格拉茨音乐学院上钢琴和理论课。他的父亲是位律师及业余音乐家,也是汉斯·李赫特的朋友,他认为儿子如果不能作一个有 出息的音乐家,就必须有律师这个职业作后盾.后来贝姆在
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门迪契夫斯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后,贝姆返格拉茨大学修得
法律博士学位(1919),并在
格拉茨歌剧院担任提词员。从未正式学过指挥的他听从李赫特劝告,放弃法学而专事音乐指挥。1920年首次被任命为格拉茨歌剧院指挥。当他指挥华格纳的演出时,正巧卡尔·穆克(KarlMuck)在场,听后大为心仪,乃主动表示愿帮他学习华格纳歌剧。经他向华尔特推荐后,贝姆去了慕尼黑歌剧院,一年后被华氏聘用。 出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Austria)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虽然知道他有着音乐的天赋,并且也为之感到高兴,但并不十分同意让音乐成为卡尔的职业。卡尔·贝姆于是在作为排练助理和指挥家以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法律。虽然卡尔·贝姆爱发牢骚和没耐性出了名,但凭借自己的才华,他於1921年首次被任命为慕尼黑国家歌剧院乐团指挥从而展开他的指挥生涯。1927年在达姆斯达特担任音乐总指导,1931年迁职汉堡,1934到1943年任职德累斯登国家歌剧院,后来则领导萨克森国家管弦乐团,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乐团。二次大战期间曾是纳粹党的拥护者之一,因而有段时间无法上台指挥,直至1947年。 贝姆于1928年首演贝尔格的「伍采克」,并成为「伍采克」与「露露」的权威诠释者。1933年因「阿拉贝拉」的演出,贝姆与
理查·史特劳斯结下不解之缘。之后首演理查·史特劳斯的「沉默的女人」以及题献给贝姆的「达芬妮」。此外贝姆亦在各地不断指挥演出莫札特,华格纳,理查·史特劳斯等人为数不少的歌剧,及德奥作曲家为主的交响曲作品。1970年因为他对维也纳音乐贡献卓著而荣获金牌大奖章,并享受奥地利音乐总监督的殊荣。贝姆逝世于萨尔兹堡(Salzburg)。
贝姆出生于奥地利的格勒兹,继承了父亲德国伯赫米安家族(“贝姆”字面上翻译正是“伯赫米安”)和母亲法国阿尔萨蒂安家族的血统。他是利奥波德•贝姆,一位律师的儿子,也是奥地利前国防大臣斯托格•斯特尔将军的外甥。贝姆遵从父亲的意愿拿到了律师证书,但他真正的兴趣在音乐——他独力在格勒兹和维也纳学习音乐,并于1915年成为格勒兹歌剧团的歌手教练,即使当时正在攻读律师学位!贝姆作为指挥初次登场是在1917年的格勒兹,曲目是ViktorNessler不为人知的歌剧《 DerTrompetervonSackingen》,一部被贝姆描述为“为声乐界的偏僻品好而作”的作品。1919年,他拿到了自己的律师博士学位,此时的贝姆在音乐界已崭露头角。贝姆第一次大获好评的演出,是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圣杯骑士》。他从格勒兹声乐界选拔了最优秀的歌手,耗费几个月精心地排演,甚至同演员一起演唱剧中的唱段。虽然沉重的工作影响了他的身体,但接下来的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观众与评论家都好评如潮。卡尔•穆克出席了演出,一位当时顶尖的指挥家,与波士特交响乐团的合作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穆克教导贝姆如何更深入地领会瓦格纳的音乐,贝姆则以助手身份同穆克一起合作theRingcycle,Parsifal,TristanundIsolde,Meistersinger等作品。 这些经历促成了贝姆自己指挥《Tristan》,并成为贝姆最有名的录音之一。1921年,当贝姆在格勒兹根深叶茂时,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加入慕尼黑国家歌剧院,担任新生代指挥家之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布鲁诺•瓦尔特的助理指挥。 他的听觉的敏锐令人不可思议——有一次他被要求指挥韦伯的《DerFreischutz》,排练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要求从三幕剧本中任选其一。他选择了第三幕,并在隐士登场的场景时,注意到
单簧管的缺漏。其他乐队乐师坚持认为没有单簧管的部分。贝姆从档案室搬来原谱——从中他发现了被油灯的污渍掩盖了的单簧管的伴奏乐段。 瓦尔特祝贺贝姆,并邀请贝姆担任他的助理指挥。贝姆后来描述这段看似降级的经历时说,在顶尖歌剧团担任助理指挥的经历,是他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在慕尼黑,他和瓦尔特合作了6年,指挥了73部不同歌剧的528台演出,独一无二的,宝贵的经验。 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于莫扎特和瓦格纳的歌剧。1927年,贝姆被任命为达姆施塔特的首席指挥,获得了更多指挥现代歌剧的经验,包括伯格的《Wozzeck》。命运在向贝姆招 手。1930年达姆施塔特为贝多芬的150岁诞辰举办庆祝活动,贝姆指挥《费德里奥》。当交九在另一位指挥的手下暗淡无光时,是贝姆的歌剧拯救了大会,以致一名评论家写道:“那才是真正的贝多芬,那才是真正的贝多芬!”《费德里奥》后来成为贝姆的保留曲目。1931年,贝姆担任汉堡歌剧团的首席指挥,并于1933年第一次见到来汉堡准备自己的歌剧《阿拉贝拉》的首演的理查德•施特劳斯。与施特劳斯的接触是贝姆事业的转折点,不仅见证了两人16年的深厚友谊,也因施特劳斯对莫扎特的挚爱,促使贝姆对莫扎特的歌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贝姆渐渐成为音乐厅指挥台上令人熟悉的身影,30年代初,他同维也纳交响上演了处女秀。第一次有机会指挥
维也纳爱乐是在1933年夏,时任乐队首席指挥的克莱门斯•克劳斯辞职,由贝姆在音乐会上接替他指挥,标志着与这支乐队长久且硕果累累的合作的开端。 1933年,德国纳粹党的成立令贝姆的事业遇到了挫折。他被叫到汉堡一个律师代理人的办公室里,此人担任纳粹驻汉堡代表。他被告知,目前的首席指挥将被离职,因而贝姆将是这个职位顺理成章的接替者。但他们无法找到贝姆的党派记录。面对要加入哪个阵营的时刻,指挥家的回答是:“音乐。”在拒绝加入纳粹之后,他的职务被解除。 1934年,随着德意志歌剧团首席指挥FritzBusch的被迫离职,贝姆接替了他的工作。虽然他对此事甚有非议,贝姆仍和Busch保持了真诚的友谊。这个职位的任命,开启了他的国际生涯。30年代中期,他在伦敦的柯芬园和女王音乐厅初次亮相,指挥撒克逊国家歌剧团管弦乐队。 贝姆在纳粹时期的活动非常频繁。1938年,庆祝德国统一的维也纳爱乐专场音乐会上,他指挥乐队辗转德国和奥地利两地,并于1943年1月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团的首席指挥,直到1945年盟军胜利。他同维也纳歌剧团和维也纳爱乐录制了很多作品,其中也包括德意志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这一时期贝姆最重要、最富开创性的录音是布鲁克纳的第4、5交响曲,施特劳斯和莫扎特的一部分歌剧,莫扎特、勃拉姆斯的交响曲,还有其他一些作品。 有关贝姆二战期间的活动描述很少,且争议极多。某种层度上,他是勇敢无畏的音乐家的形象,拥护施特劳斯的音乐,不顾官方的轻蔑指挥了歌剧《沉默的女人》——因为剧本由官方认定的非法者所作——在政府的演出(希特勒本人,在施特劳斯真诚和毫不屈服的坚持下,破了一次例,但拒绝入场),以及施特劳斯题献给贝姆的歌剧《达芙妮》。他甚至给一位犹太企业家在维也纳提供庇护,悄而无息地挑战纳粹统治,即使当时他也在政府和党内任职。 做为维也纳国家歌剧团的首席指挥,贝姆令这个团队从1938年的低谷中复苏过来,之前,德国统一,还有很多最优秀的音乐家的离开都是原因。战争期间,他也指挥了其他当代作曲家如HansPfitzner和TheodoreBerger的作品,但最重要的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在相对安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逃离的地方——在当局的保护下——在他离开纳粹官场后,贝姆指挥了一台纪念作曲家80周年的庆祝活动。 1945年,贝姆被警觉的盟军限制公众演出,但仍频繁成为欧洲各地歌剧团的座上宾,并于1950至1954年担任阿根廷TeatroColon,BuenosAires的客席指挥。1954年,他回到维也纳,在经过与克莱门斯•克劳斯激烈的争夺之后,执棒维也纳国家歌剧团管弦乐队的首席。在这里,他指挥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作为庆祝重建的歌剧院大厅的首演,成为1956年NBC黄金时间大型主题节目“呼唤自由”的素材。这段时间他在维也纳最有名的录音是为英国Decca录制的施特劳斯的《DieFrauOhneSchatten》。1956年的2月,贝姆作为芝加哥交响乐队的客席指挥完成了在美国的首演。 1956年3月,在一片批评他频繁缺席的议论声中,他辞去维也纳爱乐的首席指挥。贝姆之后再也没有接受其他乐队指挥的职务,喜欢在不被管理者打扰的情况下指挥。他在曼哈顿Metropolitan歌剧院首场演出,是在1957年10月28日。他用莫扎特的《唐乔万尼》开启了公司的1957~58年季度,一部被贝姆形容为:“一件令人激动人心的事,尊贵的听众们如痴如醉”的作品。theNewYorkHeraldTribune后来表彰贝姆将一群争强好胜的歌手打造成”所能想象的最富贵族气质的歌剧合唱团”的卓越才能。1959年季度,他不仅令《唐乔万尼》得以重生,也重新录制指挥了好评如潮的瓦格纳的《DieMeistersingerVonNurnburg》,和AlbanBerg的Wozzeck。 1960年,贝姆举行了他在CarnegieHall的首演,第一次指挥纽约爱乐,曲目包括Mozart,Hindemith,andBrahms,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1961年,他引领了柏林爱乐在美国的巡回演出,指挥的曲目包括施特劳斯的《唐璜》、贝多芬的交七。同年,他也指挥了瓦格纳的《Parsifal》在Metropolitan歌剧院的首场。1962年11月,在林肯中心纽约爱乐的新家爱乐大厅里,贝姆指挥了莫扎特的No·41和Bruckner的No·7交响曲。这些作品在当时的美国仍然很少听到。 同期,贝姆的儿子,喀尔(卡尔海因兹)•贝姆,在国际荧屏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贝姆在美国的声望不断增加,他在欧洲的人气也急剧上升。在歌剧的合约和数量不断增加的录音中,最主要是和DG品牌,合作的乐队包括柏林爱乐,柏林无线电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他担任首席指挥),伦敦爱乐,Saxon国家管弦乐队,维也纳交响和维也纳爱乐。这时他的个人曲目涵盖了从海顿、莫扎特到BergandSchoenberg,除了1960~1970年间的定期音乐会,他还为DG录制了数以百计的录音,包括重新录制施特劳斯几乎所有的主要歌剧(少数是现场录音),所有莫扎特的歌剧,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全集。1964年,出于对贝姆对音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表彰,奥地利政府授予贝姆“奥地利音乐总监”的荣誉头衔。 施特劳斯信任的两位指挥家续写了他的传奇:克莱门斯•克劳斯和卡尔•贝姆。克劳斯是施特劳斯的密友,也是《随想曲》的剧本的合作人;贝姆是《沉默的女人》和《达芙妮》的 权威注释者。战后克劳斯的事业与健康都一泻千里,与此同时贝姆则一直活跃在指挥台上,直到他1981逝世。虽然他有时会把原作剪辑得面目全非,但不可否认贝姆是施特劳斯的超级乐迷。他在那些被人忽视的晚期歌剧上倾注了不同寻常的注意,独力把《没有影子的女人》这部歌剧推上了舞台。最重要的是,贝姆可以在乐队面前踱来踱去,精力充沛地指挥着施特劳斯的音乐。他从这位指挥经验丰富的作曲家那儿继承了如何平衡热情与旋律的清晰的精湛技巧。从乐队来说,它完全令
索尔蒂拙劣的伦敦录音相形见绌。(对比第一幕中如咆哮的雷鸣般的“堕入深渊”间奏曲的不同演绎。)LeonieRysanek,BirgitNilsson和WalterBerry有更出彩的表现;JamesKing的表现与乐队的激荡澎湃平分秋色;贝姆的删节令最后一幕无甚意义。但全剧至始至终都是那么的迷人。 《没有影子的女人》的优点与偶尔不足,以及贝姆为DG录制的其他商业录音都为众人所知。他的《随想曲》尤其完美。闪亮的演员阵容(GundulaJanowitz,DietrichFischer-Dieskau,PeterSchreier,HermannPrey,TatianaTroyanosandArleenAuger)以及美妙的模拟录音。他的《达芙妮》,同HildeGueden,Mr.KingandFritzWunderlich,在达芙妮人心转变那一幕的辉煌幻想中达到高潮。他的《埃莱克特拉》与精力旺盛的IngeBorkh的表演相得益彰。这个系列中唯一遗憾的是1970年现场版的《莎乐美》,一个技巧摆动不定的GwynethJones和一支四四方方的乐队。 令贝姆版有新闻价值的是官方发布的四个萨尔兹堡现场录音,以及幕后深入的注释。难能可贵的是1969年的《玫瑰骑士》;贝姆机智地引导着音乐,产生了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剧情与感情的旋绕。
他在美国最轰动的演出是1966年在Metropolitan歌剧院上演的施特劳斯的《DieFrauOhneSchatten》。纽约时报的评论员评论说:“他就像巨人一样矗立在指挥家中。” 1967年,贝姆带领维也纳爱乐出现在CarnegieHall和Montreal世界博览会会场。在贝姆的指挥棒下,维也纳爱乐稍后参加了纽约爱乐成立125周年的庆祝仪式。随着
富特文格勒,瓦尔特和克伦佩雷尔纷纷去世,贝姆成为最后一位出生于19世纪的指挥家,并在70年代继续活跃在指挥台上。繁忙的工作没有一刻停歇,包括维也纳爱乐在日本的巡回演出——直到1981年中风,之后一直没有完全康复。贝姆的录音以对旋律间细微差别的精准优雅的把握而著称。在指挥台上,贝姆一副一目了然的严谨形象。他要求的是演奏家精确的演奏和歌手们精心的排练。采用这种方式,他使乐队的演出极其出色,也加入更多可能性,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由此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40年代早期他指挥维也纳爱乐的录音简直太棒了,即使作品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当然,与DG录制的模拟音版本的莫扎特的第35交响曲各方面都更为完美。他的贝多芬、莫扎特、Bruckner和舒伯特都被认为是最好的,精准的演奏令人拍案叫绝,没有卡拉扬夸大的诠释。 先后在格拉茨和维也纳学音乐,1921年应聘到慕尼黑歌剧院任指挥,此后相继任达姆斯塔特的总音乐指导,汉堡、德累斯顿和维也纳等地歌剧院的音乐指导。1954年后,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及纽约大都会歌剧等任指挥。多年来一直活跃于维也纳音乐周、萨尔兹堡音乐节和拜罗伊特音乐节上。 他指挥维乐乐团达四十年之久。1964年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指导”的最高称号,1970年
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1974年被选为维也纳乐友协会的名誉会员。他的指挥气势宏伟,语言朴素,结构严谨,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听众的感情。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卡拉场的
柏林爱乐乐团相媲美。 卡尔·贝姆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的最权威的诠释者。他主要指挥德奥西作曲家的作品,鲜见有其他国家作曲家的曲目(萨尔斯堡音乐节上曾上演
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总体来说,贝姆的指挥朴实大方,被誉为“精准大师”。虽然有人说他“学究气”重,可能是针对他忠实原稿而言,但他自然不造作的风格是为绝大多数乐迷所称道。特别是莫札特的作品,卡尔·贝姆就是年事已高,也不断对之研究探索。他演奏的莫札特简洁不浮华,又不失幽默。卡尔·贝姆的儿子是著名的演员慈善家卡尔海兹·贝姆(KarlheinzB?hm)。
唱片选粹: ◎DG447433-2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ecca425036-2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EMICMS7693302 莫扎特:女人心(爱乐乐团) ◎DG429877-2 莫扎特:魔笛(柏林爱乐乐团) ◎DG413553-2 莫扎特:安魂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G437710-2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拜罗伊特音乐节乐团) ◎Philips420325-2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拜罗伊特音乐节乐团)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