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07年,创办处州师范学堂;

1912年,改称处州师范学校;

1913年,更名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

1923年,“十一师范”与“十一中”合并,分设中学部和师范部;

1937年,学校一度停止招生,浙江大学等省内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到丽水办学;

图书馆(图2)图书馆(图2)1939年,创办了国立英士大学,校址为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原址;

1946年,在云和县重建浙江省处州师范学校;

1949年,处州师范学校从云和迁到丽水三岩寺;

1953年,改称丽水师范学校;

1978年4月,设立浙江师范学院丽水分校;

1978年12月,在浙江师范学院丽水分校基础上,设立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8月,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和松阳师范学校并入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2003年3月,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筹建本科层次的丽水学院;

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

2007年3月,浙江省丽水卫生学校并入。

2010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6年,丽水市政府初步规划至“十三五”后期,丽水学院松阳校区建成,丽水中专实质性并入丽水学院。

2016年12月,县职教中心与丽水学院签下艺术设计(石雕方向)专业五年一贯制专科联合办学协议。

丽水学院丽水学院(30)2017年,丽水学院将继续面向温州市中考考生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新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华侨学院、创业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丽水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开办47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批准时间
民族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2004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2012
英语 四年 文学 2004
民族学 四年 法学 2014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2007
音乐学(舞蹈方向) 四年 艺术学
教师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8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6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6
科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15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2004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四年 理学 2004
汉语言文学(师范) 四年 文学 2004
英语(师范) 四年 文学 2004
生态学院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2012
化学 四年 理学 200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2007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贸易方向) 四年 工学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2016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2013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2014
园艺 四年 农学 2010
园艺(景观园艺方向) 四年 农学
园林 四年 农学 2005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向) 四年 农学
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0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005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2007
数字媒体技术 四年 工学 2016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 2015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200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5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7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2013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2017
光源与照明 四年 工学 2013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005
物理学(光电材料方向)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2006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2004
医学与健康学院 临床医学 五年 医学 2018
口腔医学 五年 医学 2012
康复治疗学 四年 理学 2016
护理学 四年 理学 2010
护理学(中外合作) 四年 理学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2006
农村区域发展 四年 管理学 2008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8
电子商务 四年 管理学 2013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6
国际商务 四年 管理学 2015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方向) 四年 理学 ------
中国青瓷学院 陶瓷艺术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17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2006
摄影 四年 艺术学 2010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8
视觉传达设计(青瓷方向) 四年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8

师资力量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批准时间
民族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2004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2012
英语 四年 文学 2004
民族学 四年 法学 2014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2007
音乐学(舞蹈方向) 四年 艺术学
教师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8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6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6
科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15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2004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四年 理学 2004
汉语言文学(师范) 四年 文学 2004
英语(师范) 四年 文学 2004
生态学院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2012
化学 四年 理学 200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2007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贸易方向) 四年 工学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2016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2013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2014
园艺 四年 农学 2010
园艺(景观园艺方向) 四年 农学
园林 四年 农学 2005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向) 四年 农学
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0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005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2007
数字媒体技术 四年 工学 2016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 2015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200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5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7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2013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2017
光源与照明 四年 工学 2013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005
物理学(光电材料方向)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2006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2004
医学与健康学院 临床医学 五年 医学 2018
口腔医学 五年 医学 2012
康复治疗学 四年 理学 2016
护理学 四年 理学 2010
护理学(中外合作) 四年 理学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2006
农村区域发展 四年 管理学 2008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8
电子商务 四年 管理学 2013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6
国际商务 四年 管理学 2015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方向) 四年 理学 ------
中国青瓷学院 陶瓷艺术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17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2006
摄影 四年 艺术学 2010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8
视觉传达设计(青瓷方向) 四年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8

教学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7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引才计划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3人,省级重点引才计划专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4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7人。[1]

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宋湛谦、孙宝国、郑树森、张志愿[5]

省特级专家:杜正贤[5]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楼森岳、纪建松[5]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王利琳、王坤庆、郭献进[5]

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郭献进[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周敏[5]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谢林森、金爱武、朱土兴、纪建松、王希恩、裘松良、王利琳[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纪建松[5]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廖思红[5]

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吕立汉[5]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潘丽萍[5]

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金爱武、纪建松[5]

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纪建松[5]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纪建松[5]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肖刚、纪建松、金爱武[5]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谢林森、汪亚明、余德华、王赳、田中娟、严国兵[5]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陈海燕、王利琳、龚志伟、吕耀平、邱云美、杨明华、张剑锋、刘克勤、麻朝晖、王加真、张奇、陈小元、廖峰、钱旭坤、赖宁安、游张平[5]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汪亚明、陈海燕、余德华、吕立汉、兰家诚、林植华、麻朝晖、任清褒、王赳、王利琳、朱海平、朱庆华、丁枫华、何永达、罗俊毅、蓝希瑜、彭兵、邱云美、田中娟、占叶俊、丁国骅、黄翔宇、赖宁安、李国志、梁立新、娄虎、张文辉、周武[5]

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纪建松、赖宁安[5]

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丁国骅、胡强、许丽娟、颜娟[5]

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陈俊超、马力、孙晓丽、王昀、张小倩[5]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王赳、陈小元、王闰吉[5]

丽水市突出贡献专家:叶挺梅、叶晓平[5]

丽水市138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第一层次:余德华、吕耀平、赵建平、陈小元、彭兵、邱云美、何永达、李小波、田中娟、游张平、张奇、廖峰、张文辉、赖宁安、卢诚波、李国志、周武、朱强根、丁国骅、洪宇翔、周云杰[5]

丽水市138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第二层次:陈海燕、陈旭峰、陈娅红、胡锋吉、何永达、卢诚波、廖峰、吕国光、罗俊毅、彭兵、潘巧明、田中娟、游张平、赵建平、陈立、丁枫华、郭圣荣、雷水莲、田满文、张蕊华、曹伟平、张文辉、丁国骅、赖宁安、钱旭坤、沈洋、严国兵、张东旭、褚福永、朱强根、周武、樊晓丽、宋俊锋、朱泉涌、占叶俊、张银银、陈俊超、金永平、刘建芳、孙晓丽、王野、王意锟、卫哲、夏伟涛、张龙(继续教育学院)、张龙(生态学院)[5]

丽水市138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第三层次:曹伟平、陈亚江、胡锋吉、蓝希瑜、雷艳萍、李敏、莫艳恺、孙高济、汤永清、王淑莲、占叶俊、张文辉、刘建芳、娄虎[5]

丽水市五养大师:尹隽[5]

绿谷精英:李小波、胡强[5]

绿谷新秀:曹伟平、陈小元、程丽、何晶、支林仙、陈亚江、黄健、李国志、张龙、郑小艳、陈玉玲、洪宇翔、宋俊锋、张银银、杜娟、金叶、刘建芳、孙晓丽、王昀、王意锟、王喆、王振宇、叶华[5]

丽水市拔尖人才:陈海燕、余德华、林植华、吕耀平、任清褒、王赳、陈小元、刘克勤、吴松泉、徐咏平[5]

丽水市首席专家:金爱武、李小波、邱云美[5]

省级教学团队:余德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陈海燕(生物科学教学团队)、金晓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6]

创新团队:张建平(龙泉青瓷原料研发与创意设计创新团队)、叶晓平(机械工程创新团队)、王赳(地方文化科研创新团队)[7]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4月,省级优势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园林、化学、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物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技术、遗传学、中学语文教学法、旅游会计、旅游规划与开发、动物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口语、分析化学、油画风景写生、视唱练耳、C语言程序设计、植物生理学。

学术研究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个、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5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

丽水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地方文化研究与应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医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十一五 基础数学学科 理学院
十一五 区域经济学学科 商学院
十一五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院
十二五 民族学学科 文学院/民族学院
十二五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院
十二五 基础数学学科 理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
十二五 区域经济学学科 商学院
十二五 口腔临床医学学科 医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民族学学科 民族学院
2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院
3 数学学科 工学院
4 机械工程学科 工学院
5 口腔医学学科 医学与健康学院

科研平台

浙江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十一五 基础数学学科 理学院
十一五 区域经济学学科 商学院
十一五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院
十二五 民族学学科 文学院/民族学院
十二五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院
十二五 基础数学学科 理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
十二五 区域经济学学科 商学院
十二五 口腔临床医学学科 医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科研成果

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民族学学科 民族学院
2 生态学学科 生态学院
3 数学学科 工学院
4 机械工程学科 工学院
5 口腔医学学科 医学与健康学院

学术资源

文化传统

截至2019年4月,该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研究院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所15个。

级别 类别 机构名称
省级 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特色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市级 研究院 丽水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校级 研究所 生态经济研究所 民族体育研究所 刘基研究所
有邦化工研究所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畲族文化研究所
机械科学与产品设计研究所 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所 中草药技术开发研究所
高压水射流研究所 金石研究所 龙泉青瓷研究所
环境保护研究所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所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
研究中心 数学物理研究中心 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 浙西南人文研究中心

校徽

级别 类别 机构名称
省级 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特色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市级 研究院 丽水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校级 研究所 生态经济研究所 民族体育研究所 刘基研究所
有邦化工研究所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畲族文化研究所
机械科学与产品设计研究所 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所 中草药技术开发研究所
高压水射流研究所 金石研究所 龙泉青瓷研究所
环境保护研究所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所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
研究中心 数学物理研究中心 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 浙西南人文研究中心

校训

截至2019年4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2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4项。

校歌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4月,该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2万册,期刊2000余种,电子图书64.3万册,拥有硕博论文278万余篇,已建成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 学术期刊

《丽水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9月30日,原名《教学与研究》,2004年10月,学报更名为《丽水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每年一、三、四、六期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二、五期刊登自然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是《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报文摘》固定引用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现任领导

学校排名

校徽释义:

创意源于丽水的青山绿水,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水,孕育滋养万物,象征学院博大的胸襟,宏伟的气度,体现“有容乃大”的搞莫按摩。寓意丽水学院是一所学科全面、设置合理的求学育人殿堂。

水,源远流长,象征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水,奔流步子,象征学院开放,现代的办学理念和积极进取、创新开拓的精神风貌。

词条图册

“明德笃行”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校肇自清季孙贻让先生、启之先生又名徳涵,其育人也亦以德润化。今举明德以绍先生学术之本也。陶行知先生亦力持之,故举笃行以崇知行合一。我校师生敢不以德相传、以德自励,兴经世之实,学求真知于力行,以期弘百年之业,而当邦国之任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