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建校,校址位于赣州市红旗大道。1959年7月,赣州体育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赣州地区志》记载为1960年,但学校官网显示为1959年5月),学校改为赣南师范学院。
 赣师春景(22)1962年,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学校停止招收新生,只负责培训中学教师。1964年,学校恢复招生,并恢复赣南师范专科学校的校名,被列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半工(农)半读试点单位之一。
赣师春景(22)1962年,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学校停止招收新生,只负责培训中学教师。1964年,学校恢复招生,并恢复赣南师范专科学校的校名,被列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半工(农)半读试点单位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赣州师专一度被撤销(此为《赣州地区志》记载,学校官网显示赣州师专一直办到了1969年11月校名再次变更)。1969年,学校改为赣州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随后改为赣州专区“五·七”教育学校(学校官网显示具体时间为1969年11月)、赣南教育学校(学校官网显示具体时间为1972年1月)。1974年6月,恢复赣南师范专科学校。
 全国文明校园—赣南师大1984年4月,恢复为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全国文明校园—赣南师大1984年4月,恢复为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2016年3月,教育部发函同意学校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
2017年11月10日,赣南师范大学成立红色文化学院。成立了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红色文化学院院务委员会,并新增命名了第四批红色班级3个。
2017年11月,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12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赣南师大校园鸟瞰图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园,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1][7]
赣南师大校园鸟瞰图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园,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1][7]
赣南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 学院 | 本科专业 | 
|---|---|
|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 
|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师范)、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 
|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 | 
|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师范)、旅游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 | 
|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商务英语、日语、翻译 | 
|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 
| 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 
|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园艺 | 
| 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 | 
| 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 | 
|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舞蹈学 | 
|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 | 
|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 | 
| 学院 | 本科专业 | 
|---|---|
|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 
|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师范)、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 
|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 | 
|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师范)、旅游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 | 
|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商务英语、日语、翻译 | 
|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 
| 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 
|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园艺 | 
| 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 | 
| 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 | 
|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舞蹈学 | 
|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 | 
|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 |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全职引进和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柔性引进了一批学科学术领军人才,其中“双聘”院士3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30余人。[1]
 校园风光(30)
校园风光(30)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飙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罗序中、喻高航[8]等
省级教学团队:历史学专业教学团队、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省一流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1]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省一流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1]
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中国史、化学工程与技术、美术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园艺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艺术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省一流学科:园艺学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中国史
省高校“高水平”学科:社会学
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以下成绩:
|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
| 01 | 赣南师范大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50%~60% | 
| 02 | 赣南师范大学 | 0401 | 教育学 | C | 50%~60% | 
| 03 | 赣南师范大学 | 0303 | 社会学 | C- | 60%~70% | 
|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
| 01 | 赣南师范大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50%~60% | 
| 02 | 赣南师范大学 | 0401 | 教育学 | C | 50%~60% | 
| 03 | 赣南师范大学 | 0303 | 社会学 | C- | 60%~70% | 
 赣南师大田径场
赣南师大田径场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一流专业4个、省品牌专业14个、省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获批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项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门国家精品课程、1个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建有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门研究生课程入选国家级案例库。[1]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央苏区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赣南采茶戏”传承基地
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协同创建“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模式,着力打造区域基础教育“三个中心”
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高师院校实践取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管理类专业“团队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专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体育实验与实训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教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
省级以上专业建设一览表
| 名称 | 专业名称 | 
|---|---|
| 国家特色专业 | 历史学 | 
| 化学 | |
| 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 | 化学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体育教育 | |
| 汉语言文学 | |
| 音乐学 | |
| 美术学 | |
| 英语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市场营销 | |
| 历史学 | |
| 应用化学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江西省本科特色专业 | 美术学 | 
| 体育教育 | |
| 物理学 | |
| 教育技术学 | |
| 汉语言文学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历史学 |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 | 汉语言文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法学 | |
| 教育技术学 | |
| 省级卓越计划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网络工程 | 
赣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清单
| 专业名称 | 获批级别 | 专业负责人 | 获批时间 | 
|---|---|---|---|
| 教育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陈上仁 | 2019 |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邱小云 | 2020 |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吴中胜 | 2020 | 
| 英语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郭晓春 | 2020 | 
| 物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谢应茂 | 2020 | 
| 化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李勋 | 2020 | 
| 教育技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焦中明 | 2019 | 
| 体育教育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吴玉华 | 2019 | 
| 历史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魏炜 | 2019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高淑京 | 2019 | 
| 应用心理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郑显亮 | 2019 | 
| 材料化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谢永荣 | 2019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刘汉明 | 2019 | 
| 园艺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钟八莲 | 2019 | 
| 市场营销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周运锦 | 2019 | 
| 旅游管理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樊国敬 | 2019 | 
| 舞蹈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赖丹 | 2019 | 
| 动画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吴宏敏 | 2019 | 
| 美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赖小明 | 2019 | 
| 运动训练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汪玮琳 | 2020 | 
| 地理科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戴小华 | 2020 | 
| 音乐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肖艳平 | 2020 | 
 章贡校区(2)
章贡校区(2)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1项、基础教育3项),2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 成果名称 | 奖励等级 | 
|---|---|
| 高师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省一等奖 | 
| 高校文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 无机化学实验应用微型实验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 省二等奖 | 
| 高校公共计算机课教育教学创新与实际 | 省二等奖 | 
| 高师电子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 省二等奖 | 
|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 | 省一等奖 | 
| 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学教学互动模式实验 | 省一等奖 | 
| 高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联研究 | 省二等奖 | 
| 科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三课堂 | 省二等奖 |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建构与优化《体操》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大学中文文学课程的多媒体双语教学实验 | 省二等奖 |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运行的理论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高师化学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基于校本特色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 省二等奖 | 
| 文学课程的德育和美育功能研究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改革实验 | 省二等奖 | 
| 塑造职业品格、锤炼职业能力——地方高师院校培养扎根基层优秀师范生的实践探索 | 省一等奖 | 
| 数学建模竞赛“四位一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地方高校化学教学改革与网络资源利用创新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创新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探索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高师院校人文类课程育人模式创新改革探讨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传承地域优秀文化 创建特色文化课程——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课程建设 | 省一等奖 | 
| 高校人文类课程对话教学的建构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 地域文学和文化研究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术视野的拓展 | 省一等奖 | 
| 地方高师“三个一体化”教师教育改革 | 省二等奖 | 
| 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打造科研平台,促进科研训练,提高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实践 | 省二等奖 | 
省级以上优秀教材一览表
| 获奖教材名称 | 等级 | 
|---|---|
|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 省一等奖 | 
| 科学技术概论 | 省二等奖 | 
| 心理咨询与治疗 | 省二等奖 | 
| 南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法 | 省二等奖 | 
| 新世纪应用文写作 | 省二等奖 | 
| 高等数学 | 省一等奖 | 
| 客家赣州 | 省一等奖 | 
| 广告文案写作:顾客导向的沟通之道 | 省二等奖 | 
| 运动竞赛学 | 省二等奖 | 
| 汉字全息学 | 省二等奖 | 
| 名称 | 专业名称 | 
|---|---|
| 国家特色专业 | 历史学 | 
| 化学 | |
| 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 | 化学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体育教育 | |
| 汉语言文学 | |
| 音乐学 | |
| 美术学 | |
| 英语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市场营销 | |
| 历史学 | |
| 应用化学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江西省本科特色专业 | 美术学 | 
| 体育教育 | |
| 物理学 | |
| 教育技术学 | |
| 汉语言文学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历史学 |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 | 汉语言文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法学 | |
| 教育技术学 | |
| 省级卓越计划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网络工程 | 
| 专业名称 | 获批级别 | 专业负责人 | 获批时间 | 
|---|---|---|---|
| 教育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陈上仁 | 2019 |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邱小云 | 2020 |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吴中胜 | 2020 | 
| 英语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郭晓春 | 2020 | 
| 物理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谢应茂 | 2020 | 
| 化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李勋 | 2020 | 
| 教育技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焦中明 | 2019 | 
| 体育教育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吴玉华 | 2019 | 
| 历史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魏炜 | 2019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高淑京 | 2019 | 
| 应用心理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郑显亮 | 2019 | 
| 材料化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谢永荣 | 2019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刘汉明 | 2019 | 
| 园艺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钟八莲 | 2019 | 
| 市场营销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周运锦 | 2019 | 
| 旅游管理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樊国敬 | 2019 | 
| 舞蹈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赖丹 | 2019 | 
| 动画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吴宏敏 | 2019 | 
| 美术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赖小明 | 2019 | 
| 运动训练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汪玮琳 | 2020 | 
| 地理科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戴小华 | 2020 | 
| 音乐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肖艳平 | 2020 | 
| 成果名称 | 奖励等级 | 
|---|---|
| 高师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 省一等奖 | 
| 高校文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 无机化学实验应用微型实验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 省二等奖 | 
| 高校公共计算机课教育教学创新与实际 | 省二等奖 | 
| 高师电子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 省二等奖 | 
|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 | 省一等奖 | 
| 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学教学互动模式实验 | 省一等奖 | 
| 高师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联研究 | 省二等奖 | 
| 科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三课堂 | 省二等奖 |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建构与优化《体操》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大学中文文学课程的多媒体双语教学实验 | 省二等奖 |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运行的理论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高师化学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基于校本特色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 省二等奖 | 
| 文学课程的德育和美育功能研究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改革实验 | 省二等奖 | 
| 塑造职业品格、锤炼职业能力——地方高师院校培养扎根基层优秀师范生的实践探索 | 省一等奖 | 
| 数学建模竞赛“四位一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地方高校化学教学改革与网络资源利用创新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创新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探索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高师院校人文类课程育人模式创新改革探讨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传承地域优秀文化 创建特色文化课程——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课程建设 | 省一等奖 | 
| 高校人文类课程对话教学的建构与实践 | 省一等奖 | 
| 地域文学和文化研究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术视野的拓展 | 省一等奖 | 
| 地方高师“三个一体化”教师教育改革 | 省二等奖 | 
| 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 省二等奖 | 
| 打造科研平台,促进科研训练,提高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实践 | 省二等奖 | 
| 获奖教材名称 | 等级 | 
|---|---|
|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 省一等奖 | 
| 科学技术概论 | 省二等奖 | 
| 心理咨询与治疗 | 省二等奖 | 
| 南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法 | 省二等奖 | 
| 新世纪应用文写作 | 省二等奖 | 
| 高等数学 | 省一等奖 | 
| 客家赣州 | 省一等奖 | 
| 广告文案写作:顾客导向的沟通之道 | 省二等奖 | 
| 运动竞赛学 | 省二等奖 | 
| 汉字全息学 | 省二等奖 |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0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省级以上科研机构一览表
| 科研机构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负责人 | 主管部门 | 
|---|---|---|---|---|
|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13 | 邱小云 | 教育部 | 
| 朱钦胜 | ||||
| 曾耀荣 张文标 左群 | ||||
|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脐橙学院) | 2013 | 钟八莲 | 科技部 | 
| 卢占军 姚锋先 朱壹 | ||||
| 客家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03 | 林晓平 | 省教育厅 | 
|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07 | 谢庐明 | 省教育厅 | 
|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9 | 陈上仁 | 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5 | 李勋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5 | 谢永荣 | 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2007 | 高淑京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7 | 张小联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脐橙学院) | 2008 | 钟八莲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高等学校脐橙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脐橙学院) | 2011 | 钟八莲 | 省教育厅 | 
|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体育学院 | 2013 | 吴玉华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 
| 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商学院 | 2013 | 李自茂 | 省科技厅 | 
| 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音乐学院 | 2015 | 肖艳平 | 省文化厅 | 
| 赖丹 | ||||
| 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2016 | 何建明 叶青 | 省文联 | 
| 李萃茂 | ||||
| 新加坡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17 | 魏炜 | 教育部国际合作 与交流司 | 
| 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 研究中心 | 美术学院 | 2018 | 陶晓俊 | 省社联 | 
| 王阳明研究中心 | 国学研究院 | 2019 | 李晓方 | 省社联 | 
| 周建华 | ||||
| 家具工业设计中心 | 美术学院 | 2019 | 吴宏敏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 科研机构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负责人 | 主管部门 | 
|---|---|---|---|---|
|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13 | 邱小云 | 教育部 | 
| 朱钦胜 | ||||
| 曾耀荣 张文标 左群 | ||||
| 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脐橙学院) | 2013 | 钟八莲 | 科技部 | 
| 卢占军 姚锋先 朱壹 | ||||
| 客家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03 | 林晓平 | 省教育厅 | 
|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07 | 谢庐明 | 省教育厅 | 
|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9 | 陈上仁 | 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5 | 李勋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5 | 谢永荣 | 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2007 | 高淑京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7 | 张小联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脐橙学院) | 2008 | 钟八莲 | 省科技厅 | 
| 江西省高等学校脐橙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脐橙学院) | 2011 | 钟八莲 | 省教育厅 | 
|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体育学院 | 2013 | 吴玉华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 
| 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商学院 | 2013 | 李自茂 | 省科技厅 | 
| 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音乐学院 | 2015 | 肖艳平 | 省文化厅 | 
| 赖丹 | ||||
| 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2016 | 何建明 叶青 | 省文联 | 
| 李萃茂 | ||||
| 新加坡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2017 | 魏炜 | 教育部国际合作 与交流司 | 
| 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 研究中心 | 美术学院 | 2018 | 陶晓俊 | 省社联 | 
| 王阳明研究中心 | 国学研究院 | 2019 | 李晓方 | 省社联 | 
| 周建华 | ||||
| 家具工业设计中心 | 美术学院 | 2019 | 吴宏敏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2022年9月21日,科技部农村中心会同江西省科技厅与赣南师范大学等13家协作单位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9] 。
截至2021年5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1]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 负责人 | 院系所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批准金额 (万元) | 
|---|---|---|---|---|
| 李金禄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不可压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和一类广 Camassa- Holm方程的若干问题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 马 丽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具有时空结构和时滞的随机扩散和非局部 扩散方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 周端美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两类非线性矩阵方程解的研究与应用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 胡文玉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基于三维骨架序列的视角无关人体行为 识别方法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 肖 兴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单分子电子-振动 耦合效应探测及其应用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 康书英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极性双原子分子精细结构及激光冷却的 研究:以GaH分子为例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 陈 维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大晶粒高质量晶圆级单层过渡金属二硫 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转移和物性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4 | 
| 熊祖周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新型稀土掺杂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 磁性调控与吸波机制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 马小明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小分子染料的多色彩信号输出及其 分析应用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 钟地长 | 化学化工学院 | 二维超薄双表面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 架(MOFs)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在 制备高效产氢复合型催化剂中的应用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 周 慧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G-三链体的新型功能化核酸探针的 开发及应用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 张 勇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分子笼骨架有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 其应用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 郭 维 | 化学化工学院 | 天然产物拉帕醌导向的血吸虫滋养体期 阻断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作用机理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 王建国 | 化学化工学院 | 重原子参与的离子-π+相互作用构建纯 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 面上项目 | 65 | 
| 张 军 | 生命科学学院 | 赣南两种半枫荷属植物抗柑橘溃疡病菌 活性三萜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 易 龙 | 生命科学学院 | 野生柑橘与栽培柑橘上衰退病毒种群间 基因流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 罗育发 | 生命科学学院 | 世界花皮蛛属蜘蛛的系统发育、迁移扩 散和谱系地理学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2 | 
| 徐家生 | 生命科学学院 | 纵向山脉对潜叶昆虫多样性及群落组成 的影响机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 杨 潮 | 生命科学学院 | p65调控WDR79转录促进肺癌发展和 耐药作用及机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3.3 |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部门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学科 | 项目类别 | 
|---|---|---|---|---|
| 革命精神研究中心 | 朱钦胜 |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 | 党史·党建 | 一般项目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熊小青 | 新时代推进乡村善治的中国逻辑及其实践进路研究 | 马列·科社 | 一般项目 | 
| 文学院 | 明飞龙 | 西南联大文学场域研究 | 中国文学 | 一般项目 | 
| 文学院 | 黄小平 | 赣闽粤边界客家方言词汇的差异和历史层次研究 | 语言学 | 一般项目 | 
| 体育学院 | 叶云明 | 苏区体育精神研究 | 体育学 | 一般项目 | 
| 体育学院 | 廖上兰 | 客家武术文化遗产的现代性传承研究 | 体育学 | 西部项目 |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闫淑惠 | 方言机制视角下的客家族群认同研究 | 民族学 | 西部项目 | 
| 外国语学院 | 郭晓春 | 英语世界的中国辞赋研究 | 中国文学 | 西部项目 | 
| 负责人 | 院系所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批准金额 (万元) | 
|---|---|---|---|---|
| 李金禄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不可压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和一类广 Camassa- Holm方程的若干问题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 马 丽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具有时空结构和时滞的随机扩散和非局部 扩散方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 周端美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两类非线性矩阵方程解的研究与应用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 胡文玉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基于三维骨架序列的视角无关人体行为 识别方法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 肖 兴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单分子电子-振动 耦合效应探测及其应用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5 | 
| 康书英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极性双原子分子精细结构及激光冷却的 研究:以GaH分子为例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7 | 
| 陈 维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大晶粒高质量晶圆级单层过渡金属二硫 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转移和物性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4 | 
| 熊祖周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新型稀土掺杂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 磁性调控与吸波机制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 马小明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小分子染料的多色彩信号输出及其 分析应用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4 | 
| 钟地长 | 化学化工学院 | 二维超薄双表面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 架(MOFs)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在 制备高效产氢复合型催化剂中的应用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 周 慧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G-三链体的新型功能化核酸探针的 开发及应用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 张 勇 | 化学化工学院 | 基于分子笼骨架有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 其应用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9 | 
| 郭 维 | 化学化工学院 | 天然产物拉帕醌导向的血吸虫滋养体期 阻断药物的设计、合成及作用机理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 王建国 | 化学化工学院 | 重原子参与的离子-π+相互作用构建纯 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 面上项目 | 65 | 
| 张 军 | 生命科学学院 | 赣南两种半枫荷属植物抗柑橘溃疡病菌 活性三萜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 | 
| 易 龙 | 生命科学学院 | 野生柑橘与栽培柑橘上衰退病毒种群间 基因流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1 | 
| 罗育发 | 生命科学学院 | 世界花皮蛛属蜘蛛的系统发育、迁移扩 散和谱系地理学研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2 | 
| 徐家生 | 生命科学学院 | 纵向山脉对潜叶昆虫多样性及群落组成 的影响机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8 | 
| 杨 潮 | 生命科学学院 | p65调控WDR79转录促进肺癌发展和 耐药作用及机制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33.3 | 
| 部门 |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学科 | 项目类别 | 
|---|---|---|---|---|
| 革命精神研究中心 | 朱钦胜 |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 | 党史·党建 | 一般项目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熊小青 | 新时代推进乡村善治的中国逻辑及其实践进路研究 | 马列·科社 | 一般项目 | 
| 文学院 | 明飞龙 | 西南联大文学场域研究 | 中国文学 | 一般项目 | 
| 文学院 | 黄小平 | 赣闽粤边界客家方言词汇的差异和历史层次研究 | 语言学 | 一般项目 | 
| 体育学院 | 叶云明 | 苏区体育精神研究 | 体育学 | 一般项目 | 
| 体育学院 | 廖上兰 | 客家武术文化遗产的现代性传承研究 | 体育学 | 西部项目 |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闫淑惠 | 方言机制视角下的客家族群认同研究 | 民族学 | 西部项目 | 
| 外国语学院 | 郭晓春 | 英语世界的中国辞赋研究 | 中国文学 | 西部项目 | 
学报期刊
 赣南师大图书馆《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系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入选期刊(客家研究专栏)、江西省优秀期刊“优秀栏目”入选期刊;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客家研究》《苏区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教育与研究》《教学改革研究》等;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10]
赣南师大图书馆《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由赣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系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入选期刊(客家研究专栏)、江西省优秀期刊“优秀栏目”入选期刊;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客家研究》《苏区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教育与研究》《教学改革研究》等;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10]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和各教学学院资料室藏书为233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140余万种,订阅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有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智立方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尔雅学术视频、SCIE以及客家文化资源库、中国地方志等电子资源数据库19个,另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11]
 
         
         
 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