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丽希(1941年6月5日-)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钢琴家。由於对媒体和公众场合厌恶,大部分时间都保持远离大众的注目焦点,极少接受访问,因此和其他同等级的钢琴家相比也许并不是那麼知名。尽管如此,她仍广泛地被肯定为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
当她拜在第一位老师克森巴姆门下学习,克森巴姆便惊讶於阿格丽希无比惊人的进步速度,不久后便建议她的父亲去找当时阿根廷最着名的钢琴教师史卡拉穆札 ﹙ ﹚。到了八岁时,小阿格丽希已经能够演奏莫札特的大部分协奏曲。在史卡拉穆札的引导与启发下,阿格丽希狠快的便吸收了莫札特、舒曼的大部分作品,在11岁时,她已经能够演奏舒曼的全套钢琴作品,而舒曼也成为她日后的主要演奏曲目。
13岁时,父亲被指派到欧洲工作,因此举家迁至欧陆居住,先后待过德国、法国、瑞士、义大利,因此阿格丽希也有机会能够接触第一流的大师级演奏家。这段期间,阿格丽希跟随过的老师有古尔达 、米开兰杰里、马卡洛夫、阿斯肯纳希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当时已被称为维也纳钢琴叁杰之一的古尔达。
此时古尔达虽然还只24岁,但是在维也纳已经是一位热得发烫的杰出演奏家。他录下阿格丽希的演奏,并且教会她如何倾听自己的演奏,并从其中感受到「正确」与「错误」。在古尔达的教导下,阿格丽希养成了独立自我的演奏模式,并且在性格上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古尔达的影响而显得我行我素、敢怒敢言。从13岁到15 岁,阿格丽希在不到叁年时间便已经跟随过超过八位老师。阿格丽希在每一位老师的演奏之中都学到了许多从前在阿根廷所无法知道的东西。
1957 年阿格丽希一口气报名了叁个国际性的钢琴大赛,分别是里斯本国际大赛、布梭尼钢琴大赛、以及日内瓦大赛。其中,布梭尼钢琴大赛与日内瓦大赛相隔不到叁周,阿格丽希以雷霆万钧之势,先在波沙诺﹙﹚给布梭尼的评审们上了一课震撼教育,然后在十馀天后又在瑞士的日内瓦让评审们张大了口合不拢来。理所当然的,首奖!此事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一位16岁的少女,是如何完成这种壮举,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阿格丽希的演奏事业从日内瓦大赛之后正式展开,人们开始注意这位年轻的钢琴家。1957年,17岁的阿格丽希与签下一纸优厚的合约,由提供奖学金,让阿格丽希可以保持学习。 1960年,阿格丽希的第一张唱片出版,主要曲目是拉威尔的《水之嬉戏》。这张唱片实在听不出一位19岁的少女是如何办到如此快速的运\指、超越、以及梦幻的氛围。这张被评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百张唱片之一,的确有其可取之处。
阿格丽希虽然已经在演奏事业上取得成功,但是她的眼光却是集中在华沙萧邦钢琴大赛上。已经拥有两个首奖头衔的阿格丽希,对华沙大赛一直不敢掉以轻心,直到1965年才报名参加。结果理所当然的,首奖!此后阿格丽希一跃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一位钢琴家,时至今日,尽管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卅馀年来,没有任何一位钢琴家能够挑战阿格丽希的地位。七○年代的阿格丽希,每年演出都维持在一百场以上,平均两叁天就有一场演出,对一位音乐家而言是一项严苛的考验。进入八○年代后,阿格丽希逐渐减少演出场次,近年来一年已经在廿场以下。尽管如此,群众的热情仍然与卅年前并无二致,只要有阿格丽希的演奏会,绝对在演出前夕会贴出 的告示。
除了傲视乐坛的演奏功力之外,阿格丽希还有一样超越别人的东西,那就是花边新闻。在现今存活的所有音乐人物之中,阿格丽希的花边新闻是最多的一位,主角包括阿巴多﹙ ﹚、柯瓦塞维奇、麦斯基、拉宾诺维契、甚至还有长相古怪的克莱曼,当然,还有将阿格丽希明媒正娶,后来又浩浩荡荡离婚的杜特华。狠特别的一点是这些主角都是阿格丽希的事业伙伴。
在这些杰出男士之间,最先成为入幕之宾的是阿巴多,因为两人早在十几岁时便在米开兰杰里的大师班中相识,勉强可算是青梅竹马,两人在早期也是相互提携的好伙伴,「传说中」两人曾育有一女,不过真实度仍待查证。真正获得美人青睐的,却是其貌不扬的法国指挥家杜特华,这位秃头矮个子不知道是怎麼追到特立独行的阿格丽希,至今过程仍是个谜,不过两人在1974年结婚后便感情不睦,一次在日本演出后更是大吵特吵,终於闹到离婚收场。接着是改名字出名的钢琴家柯瓦塞维奇(原名为 ,改名为 ,统称为 ),虽然有产下一子,不过这段过程似乎不怎麼轰轰烈烈,主角在不知不觉间莫名其妙的换成大提琴家麦斯基。麦斯基与阿格丽希还真的是完成了几张好录音,两人从 一路合作回 ,钢琴与大提琴缠绵悱恻的对话,相信是听过这些录音的朋友们相当深刻的印象,而两人同居的传闻也是绘声绘影。
近年来因为录制双钢琴作品,而与钢琴家拉宾诺维契接触频繁,据说也有一段情,不过并无实证。阿格丽希的最近录制普罗高菲夫《第一、叁号协奏曲》时又与前夫杜特华相遇,从两人照片上愉快的表情看来,似乎已经忘却了往日的不愉快,不过事实如何仍有待观察。能与阿格丽希如此一长串情史相比的,大概也只有已过世的鲁宾斯坦﹙ ﹚了吧!
阿格丽希的敢作敢为是出了名的,从曲目、演出、录音,只要有不合意的地方,那就狠可能会是一场灾难。当阿格丽希未踏上舞台之前,谁也不敢说她今天会不会临时取消演出。而且她的取消演出通常都是自己表示,有一次她临时取消演出,音乐厅方面坚持她的演出合约一定要履行,结果阿格丽希当场拿出一块刀片朝自己的指头划下,让音乐厅方面哑口无言。
1965年她录制了第一张唱片,曲目有萧邦、布拉姆斯、拉威尔、普罗可菲夫及李斯特的作品。数年之后,她又录制了萧邦的第叁号奏鸣曲、降大调波兰舞曲(. 53)以及其他小作品。她的演奏技巧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可比拟霍洛维兹。的确,她早期的录音(十九岁时)同时是她比赛时的主力作品,例如普罗可菲夫的〈触技曲〉以及李斯特的〈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至今仍是这些曲目的标竿诠释。虽然有一些批评指出他的演奏带有过度夸张力度和速度,她的演奏仍然带有她的独特热情和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