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旨在提供综合性外汇基准,并为将来推出指数类外汇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提供合约标的。因此有必要论证人民币指数的主要功能:对宏观经济提供外汇市场的综合信号,通过开发人民币指数衍生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对冲工具,并有效促进金融市场的信息效率。国内有学者也曾经做了相关的尝试。2006年7月,《第一财经日报》的CBN有效汇率研究团队提出并编制了一个CBN指数,该指数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指数。该指数选择2005年1月3日,即2005年第一个交易日为基期、样本货币确定为11种主要货币构造货币篮,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林吉特、卢布、澳大利亚元、泰铢和加拿大元,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权重数据推算确定的权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设计的人民币指数(CNYX[2])参考美元指数的成功经验,从全方位资本市场体系发展需要出发,人民币指数应当具有信息功能、投资功能和评价功能。
因此应当以经常项目的需要为主体,兼顾资本项目的要求。根据上述原则,基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一篮子货币”中各币种对中国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构造人民币指数,以刻画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整体走势。
样本货币为八个: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台币、港币、英镑、新加坡元。选择2005年7月21日(以汇改为分界线)为基期,确定基数为I0=100。
货币名称 | 货币代码 | 人民币指数权重 |
---|---|---|
美元 | USD | 0.2178 |
日元 | JPY | 0.1849 |
欧元 | EUR | 0.1789 |
港币 | HKD | 0.1538 |
韩元 | KRW | 0.1109 |
新台币 | TWD | 0.0922 |
新加坡元 | SGD | 0.0356 |
英镑 | GBP | 0.0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