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9.50协议

Z39.50协议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Z39.50协议,是一个标准的通信协议,它用于检索和获得在线数据库中的著书目录。Z39.50用于在互联网上检索图书馆的在线公共访问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s,OPAC),也可以用于把多个分离的OPAC连接起来,它是ANSI/NISO标准。

检索目录

z39.50z39.50(5)OPAC: 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利用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原来的电子书目用Telnet作为技术支持,但是已不能满足现今图书馆联盟间的书目进行汇总。现在的网上书目多以地区性图书馆的书目加以汇总,能使读者的查询结果覆盖更大范围的图书馆。

OPAC的正确使用是减少书目检索时间的一条重要途径。

1. 如果读者在查找单书的同时能够给出相对多的检索项目,那么出现的检索项就越少,找到所需书的概率也就越大。

2. 如果读者要查找一大类的书,比如有读者想了解中国的历史。这种情况就好在OPAC的自由查找栏中键入“中国”和“历史”,这样所需的书目才能以最小的范围量出现。如果读者只在一栏中键入“中国历史”,那么有关“中国”和“历史”项目都会出现,比如,中国经济、中国文化、美国历史等和读者期待不相关的内容也会出现。或者还有一种简便的检索方法:分类法检索。读者可以通过所在图书馆的分类法直接找到“中国历史”这一项,再用相应的图书馆书籍编号去查阅具体的书籍。[1]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

在计算机通信中,通信协议用于实现计算机与网络连接之间的标准,网络如果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电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无法识别。 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各方事前约定的通信规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各计算机之间进行相互会话所使用的共同语言。两台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使用的通信协议。[2]

体系结构

将网络体系进行分层就是把复杂的通信网络协调问题进行分解,再分别处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化,以便于网络的理解及各部分的设计和实现。分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一层实现相对独立的功能,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是下层的用户;有利于交流、理解、标准化;协议仅针对某一层,为同等实体之间通信制定;易于实现和维护;灵活性较好,结构上可分割。[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