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25)1954年1月,西南文教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

1960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同志为重庆师范学院题写了校牌,同年获得本科专业设置资格。

1962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按照国家精简压缩的要求,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学校建筑(大学城校区)学校建筑(大学城校区)(10)1978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再次更名为重庆师范学院。

1981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学校随重庆市直辖而划归重庆市人民政府管辖。

2001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1914年创建于重庆市渝中区的重庆幼儿师范学校和1970年由国家轻工部举办的重庆纺织职工大学并入。

2003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同年9月,起源于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的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

2004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奠基。

2005年10月,首批学生入住重庆大学城校区。

2008年,经批准成为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单位高校。

2000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名单。

2014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4年12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2015年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9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以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2号核准公布《重庆师范大学章程》。

2017年1月,学校成功获得第二期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立项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立项。7月,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据2018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师范大学建有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校园总面积268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3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4万种;下设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7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含方向);全日制本科生255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7]

2021年12月29日,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应用数学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标志着该校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工程正式动工。[8]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3月,重庆师范大学下设17个二级学院,7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2] [9] 

学院名称

本科专业(方向)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特殊教育(师范)、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师范)、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艺术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日语、翻译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教师教育、师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舞蹈学、舞蹈表演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设计学类、美术学(师范)、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绘画、服装设计与工程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

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统计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班)、金融数学、信息数学与与计算科学(软件服务外包)

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对口高职、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非师范)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艺术教育(空乘与礼仪)、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对口高职、师范)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学类(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班)、工商管理类

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口高职、师范)、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服务外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小学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师范)、科学教育(师范)、音乐学(小学教育、师范)

学科建设

学院名称

本科专业(方向)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特殊教育(师范)、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师范)、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艺术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日语、翻译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教师教育、师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舞蹈学、舞蹈表演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设计学类、美术学(师范)、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绘画、服装设计与工程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

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统计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班)、金融数学、信息数学与与计算科学(软件服务外包)

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对口高职、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非师范)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艺术教育(空乘与礼仪)、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对口高职、师范)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学类(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班)、工商管理类

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口高职、师范)、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服务外包)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小学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师范)、科学教育(师范)、音乐学(小学教育、师范)

师资力量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14)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拥有2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8个市级十四五重点学科,2个“人工智能+”市级学科群;有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教育等6大优势学科群。[2]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考古学、数学、生物学 [10]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1哲学

    0101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5

    伦理学

    02经济学

    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3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0401Z1

    音乐教育学

    0401Z2

    体育教育学

    0402Z3

    科学教育学

    05文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Z1

    文艺与传媒

    0502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6历史学

    0601历史学

    060100

    考古学

    0602L1

    世界史

    0602L3

    专门史

    0602L4

    中国古代史

    0602L5

    中国近现代史

    07理学

    0701数学

    070101

    基础数学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Z1

    数学教育学

    0702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02Z1

    纳米物理与化学

    0702Z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702Z3

    光电子学

    0702Z4

    光电材料与化学

    0705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Z1

    资源环境科学

    0710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4

    水生生物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1系统科学

    071101

    系统理论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0713 生态学

    071300

    生态学

    0771心理学

    0771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77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75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775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77503

    计算机应用硕士

    0784教育技术学

    078401

    教育技术学

    08工学

    0803光学工程

    080300

    光学工程

    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Z1

    管理科学

    1201Z2

    管理工程

    13艺术学

    1304 美术学

    1304Z1

    美术史与理论研究

    1304Z2

    绘画

    1304Z3

    数字艺术

    1304Z4

    公共艺术

  • 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4教育学

    0451教育

    045101

    教育管理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045111

    学科教学(音乐)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045113

    学科教学(美术)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045115

    小学教育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045117

    科学技术与教育

    045118

    学前教育

    045119

    特殊教育

    045120

    职业技术教育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06历史学

    0651文物与博物馆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08工学

    0852工程

    085216

    化学工程

    09农学

    0951农业推广

    095101

    作物

    095102

    园艺

    095104

    植物保护

    095105

    养殖

    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12管理学

    1251工商管理

    125100

    工商管理

    1254旅游管理

    125400

    旅游管理

    13艺术学

    1351艺术

    135101

    音乐

    135105

    广播电视

    135108

    艺术设计

  • 市级重点学科

“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动物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人文地理学 、专门史、旅游管理、特殊教育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系统理论

“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门史、运筹学与控制论、人文地理学、动物学、旅游管理

“十五”市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人文地理学、系统理论

教学建设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1哲学

0101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5

伦理学

02经济学

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3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0401Z1

音乐教育学

0401Z2

体育教育学

0402Z3

科学教育学

05文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Z1

文艺与传媒

0502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6历史学

0601历史学

060100

考古学

0602L1

世界史

0602L3

专门史

0602L4

中国古代史

0602L5

中国近现代史

07理学

0701数学

070101

基础数学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Z1

数学教育学

0702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70207

光学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02Z1

纳米物理与化学

0702Z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702Z3

光电子学

0702Z4

光电材料与化学

0705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Z1

资源环境科学

0710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

071002

动物学

071004

水生生物学

071005

微生物学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1系统科学

071101

系统理论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0713 生态学

071300

生态学

0771心理学

0771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77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75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775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77503

计算机应用硕士

0784教育技术学

078401

教育技术学

08工学

0803光学工程

080300

光学工程

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Z1

管理科学

1201Z2

管理工程

13艺术学

1304 美术学

1304Z1

美术史与理论研究

1304Z2

绘画

1304Z3

数字艺术

1304Z4

公共艺术

学术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4教育学

0451教育

045101

教育管理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045111

学科教学(音乐)

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

045113

学科教学(美术)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045115

小学教育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045117

科学技术与教育

045118

学前教育

045119

特殊教育

045120

职业技术教育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06历史学

0651文物与博物馆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08工学

0852工程

085216

化学工程

09农学

0951农业推广

095101

作物

095102

园艺

095104

植物保护

095105

养殖

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12管理学

1251工商管理

125100

工商管理

1254旅游管理

125400

旅游管理

13艺术学

1351艺术

135101

音乐

135105

广播电视

135108

艺术设计

科研成果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外杰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等国家级专门人才30人次。有教育部重点人才工程人选、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次。[2]

杰出人才

学校建筑(沙坪坝校区)学校建筑(沙坪坝校区)(8)二级教授:杨新民、张礼慧、陈斌、周泽扬、周晓风、孟东方、赵元莙、邓卓明、董景荣、靳明全、张汉马、邓晓、杨星勇、柯佳敏、梁建平、程新跃、孔春阳、彭建文[11]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杨新民[11]

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孟东方[11]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杨新民[1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周泽扬、杨新民、苏维词[11]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张汉马[11]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人选:杨新民[11]

全国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孟东方[11]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杨新民[11]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新民、罗明、孟东方、周泽扬、赵元莙、苏维词、董景荣、孔春阳、张礼慧、吴至友、陈斌、邓卓明、周晓风[11]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梁国明、张希希、董景荣、申仁洪[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杨新民、吴至友、李阳兵、刘国栋[11]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周晓风[11]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杨新民、董景荣[11]

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杨新民[1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邓卓明、李明、陈志军、杨新民、周泽扬、黄坤林、孟东方、杨如安[1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郑红[11]

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斌、周晓风[11]

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周泽扬、杨新民、孟东方、张礼慧[11]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部级人选:周泽扬、张礼慧、吴至友、陈斌[11]

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张汉马[11]

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杨新民[11]

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吴至友[11]

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人才:杨新民、陈斌、吴至友[11]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余鹏、刘国栋[11]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刘国栋、孟东方、李小林、余鹏、周健、申仁洪、胡兵、牛连斌、张文萌[11]

省(直辖市)级名师获得者:赵元莙、申仁洪、牟映雪[11]

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杨新民、陈斌、付世建、刘国栋、杨志春、许金山、彭建文、乐涛、吴文明、周健、杨宗红

省(直辖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杨新民、赵元莙、周泽扬、雒秋明、邓晓、苏维词、杨星勇、吴至友、吴显友、张礼慧、张希希、陈斌、罗兹柏、周晓风、孟东方、柯佳敏、梁建平、彭建文、董景荣、程新跃、靳明全、郑红[11]

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申仁洪、吴至友、吴显友、张礼慧、张希希、孟东方、董景荣[11]

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赵元莙、黄坤林、郑璇、牟映雪、张礼慧[11]

科研平台

  • 质量工程

学校景观(北碚校区)学校景观(北碚校区)(6)截至2016年12月,重庆师范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14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三特专业、三特学科专业群、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6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

重庆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特殊教育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广播电视编导、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语言技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数学教学论、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走进遥感、唐诗宋词鉴赏、数学欣赏

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学教学论、设计素描、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教学、金融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地理教学论、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

市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12]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文艺学教学团队[13]、动物科学市级教学团队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师范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师范中心

(以上部分项目名单未列完全)

  • 教学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教学工程项目14项、国家级规划教材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7项。学校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二等奖40项,重庆市一、二等奖135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8项,重庆市一、二等奖33项;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10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2009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国家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践(2014年)

(以上名单未列完全)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

学校景观(大学城校区)学校景观(大学城校区)(7)截至2022年3月,获批立项国家级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及优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4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3500余篇,出版高水平专著230余部;领衔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0余项。

’在2015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学校项目获三等奖3项。

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义凸性及在数学规划中的应用[14]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葱蝇冬滞育和夏滞育专化基因的比较研究、紫色土坡耕地侵蚀减控技术优化研究、微痕考古研究

文化传统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省部级及相关部门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82个,包括由我校牵头获得的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最优化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最优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为中科院建设“重庆科学中心”的10项卓越计划之一。重点建设的重庆市高校党建研究咨政中心、重庆发展研究院等新型智库推出系列高水平咨政成果,部分成果获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2]

  • 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实验室:最优化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运筹学与系统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动物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运筹学与控制论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光电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高校市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 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高校生物活性物质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特色作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其它平台

重庆高校创新团队: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创新团队、动物科学创新团队、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创新团队、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创新团队、新型功能材料物性及应用创新团队、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创新团队、高级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创新团队、新型能源转化材料与器件、"三峡库区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相互作用机制与演化规律研究"、特色植物资源及活性物质研发

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职业教育测评与师资培养协同创新中心

(以上部分项目名单未列完全)

形象标识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学校馆藏资源总量达到纸质图书262余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00余万种,音视频容量达4万余小时,数据库共52个;此外,有特藏文献8万多册,其中线装书6万多册,古籍近3万册,民国线装书3万余册。

  • 学术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师范大学主办,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学术文章;重点栏目有“运筹学与控制论”、“动物科学”和“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一般栏目有“理论与应用研究”和“研究快讯”等;是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由重庆师范大学主办。该刊属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反映本校学术研究成果为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择登外稿。重点栏目有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中国思想史、历史学、三峡文化、教育学。该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遴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录进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精神文化

  • 国际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在美国、英国、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举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两次被评为“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成员。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重庆师范大学与英国知山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校际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英国知山大学、泰国皇家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智星大学签署发展战略协议或达成合作。

  • 校地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璧山区、南川区、忠县、彭水县、沙坪坝区、城口县等地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重庆市旅游局合作举办重庆旅游学院。

  • 校企合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重庆电力公司、国际创新创业发展协会、重庆昆渝锂业有限公司、富士康、重庆中鑫珠宝有限公司、香港敏通、同润置业开发有限公司、工商银行等签署合作协议。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 徽志

重庆师范大学校徽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释义

学校徽志是圆套圆形徽标,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下方是英文校名。由以下四种元素组成:

1、中间是校名英文简称CNU构成的山茶花花蕾。

2、山茶花是重庆市花代指学校的地理位置。

3、中心图案为花蕾含苞待放,体现求知、求学、期待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4、中心图案下方为书本,代指知识、学校。

  • 徽章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本科生徽章为白底红字,研究生徽章为橙底白字,教职工徽章为红底白字。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红底白字,旗上印有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和徽志。

历任领导

  • 校训

“厚德笃学、砺志创新 ”

释义

“厚德”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意即以德为厚,强调通过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笃学”语见《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意为专心好学。“笃学”强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

“砺志”意即磨砺意志,砥砺人生。人之于世,必逢各种际遇,只有保持“胜不骄,败不馁”之信念,不断磨练,才能在逆境中奋起,在顺境中笃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创新”即创新是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必经之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厚重的知识底蕴,锐意进取的态度,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构成了创新“三要素”。

  • 大学精神

“自强不息、躬行师道 ”

释义:

“自强不息”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寓意自我砥砺,坚持不懈,奋斗不止。

“躬行师道”语出《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朱熹《朱子语类》又云:“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实以为民先。”既强调严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检点提炼,也重于践行,以身作则,为楷为模。

  • 校歌
《重庆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唐云作曲:孙伟
歌乐山连缙云峰,嘉陵江汇长江浪;我们的校园,学府巍峨映朝阳。萃取大地菁华,点燃智慧灵光;培植园丁育才俊,传道授业振华夏。啊——我们重庆师大,厚德笃学,理肃文昌!巴渝厚土阔千里,山城壮美歌激扬;我们的校园,学府巍峨似骄阳。秉持尊严师道,弦诵千秋华章;栋梁成林化春雨,风流一代在今朝。啊——我们重庆师大,砺志创新,日灿月华!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重庆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唐云作曲:孙伟
歌乐山连缙云峰,嘉陵江汇长江浪;我们的校园,学府巍峨映朝阳。萃取大地菁华,点燃智慧灵光;培植园丁育才俊,传道授业振华夏。啊——我们重庆师大,厚德笃学,理肃文昌!巴渝厚土阔千里,山城壮美歌激扬;我们的校园,学府巍峨似骄阳。秉持尊严师道,弦诵千秋华章;栋梁成林化春雨,风流一代在今朝。啊——我们重庆师大,砺志创新,日灿月华!
参考资料

主要荣誉

获得荣誉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曾礼
校长、党委副书记 孟东方
党委副书记 陈志军
党委常委、副校长 孟小军、陆远权、董景荣、杨如安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肖应红

资料来源:2022年5月重庆师范大学官网[1]

获得排名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曾礼
校长、党委副书记 孟东方
党委副书记 陈志军
党委常委、副校长 孟小军、陆远权、董景荣、杨如安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肖应红

词条图册

历任党委书记
姓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周 文 党支部书记 1954.4—1956.5
李栋宸 党支部书记 1956.5—1956.11
刘平直 党总支书记 1956.11—1958.11
王厚溥 党委书记 1958.11—1983.8
王德裕 党委书记 1983.8—1990.3
秦志仁 党委副书记 1990.3—1993.2(1991.11前主持党委工作)
孙仁鑫 党委书记 1991.11—1999.3
徐仲伟 党委副书记 1997.1—2001.8(1999.3后主持党委工作)
徐仲伟 党委书记 2001.8—2003.9
徐仲伟 校党委书记 2003.9—2004.9
傅世放 校党委书记 2004.9—2009.8
邓卓明 校党委书记 2010.6—2016.11
参考资料
历任校长
姓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邓 垦 校长 1954.1——1956.9(兼原重庆市教育局局长)
李嘉仲 校 长 1956.9——1957.8
王厚溥 校长、院长 1957.10——1981.8
王德裕 副院长、院长 1979.6——1983.8
叶乃器 院 长 1983.8——1988.1
秦志仁 院 长 1991.11——1999.3
傅世放 院 长 1999.3——2003.9
傅世放 校 长 2003.9——2004.9
周泽扬 校长 ——2019.01
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