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届开学典礼
1955年5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高等教育部在成都筹建无线电工程学院。9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正式成立。[7]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学校成立以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程,先后归属二机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建校之初,学校定位为中国培养无线电工业干部(人才)的主要基地,重点为中国无线电工业部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党组织向周恩来总理呈送《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中提出:“将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调出,在成都建立无线电工程学院。”5月,国务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报告,并决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共同负责筹建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
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会议室,召开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的筹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成都无线电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以及下属秘书、基建、教务三个组,并从即日起开始办公。
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学院院址设在成都市东北郊府青路以东、沙河以西的保和乡地区。随后开始大规模基建工作。
1956年9月初,沙河校区电子通信大楼、教学主楼两翼和4幢教职工眷属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职工单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职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以竣工。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合影(1957.8)
1956年9月29日下午3时,全校3000多名师生员工和来宾,在主楼东边体育场隆重举行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的科学巨匠、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手书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校名已经成为学校创建的象征载入史册。
领导关怀(32)1958年,设夜校部,创办夜大学。
1960年10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7]
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1970年,划归四机部和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共同管理。
1971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后,学校恢复招生。[7]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78年2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重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7]
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8]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建立成人教育学院。
1989年,成为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成员。
1992年,成立电子工程学院、信息材料工程学院。
1993年,成立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1994年,成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体育系。
1998年,冶金工业部所属的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
2000年,电子科技大学由信息产业部主管划归教育部主管;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体育部。
主楼(9)2002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03年,成立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004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2006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签署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成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占地3800余亩的清水河校区投入使用。
2008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09年,成立英才实验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2010年,成立无锡研究院。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2012年,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成都研究院。
2013年,成立格拉斯哥学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医学院。[9]
2014年1月,四川省编办正式下文,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开始了医学院的建设。同年,成立基础与前沿研究院。[10][11]
2015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决定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加入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行列。[11]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9月,电子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始逐步将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并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同年,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由市委编办批准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11][12]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重庆市教委确定重庆邮电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微电子学院和软件学院;同月,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同年,电子科技大学宜宾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由学校与宜宾市共建,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宜宾科技园“三院(园)合一”。[13][14]
2019年2月,学校成立国内首个AI卫星科研机构。7月,电子科技大学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和理事单位。[15]
2020年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16]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1年1月,成为宜宾高校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4月9日,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4月22日,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电子科技大学在列。[4]8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产业创新园正式揭牌[17]。
电子科技大学主楼
根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2]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 |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 |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环境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空航天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 |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互联网金融 |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城市管理 |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翻译、法语 |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 电子信息类(按大类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 |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 |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 |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 |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环境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空航天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 |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 |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互联网金融 |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城市管理 |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翻译、法语 |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 电子信息类(按大类招生) |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 |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 |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66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2]国家级杰出人才总量(不重复计算)达267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11人,IEEE Fellow2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7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9人),杰青、卓青、优青获得者32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1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7人。[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黄廷祝、彭启琮
全职院士(以第一单位为准):
序号 | 姓名 | 院士类别 |
---|---|---|
1 | 刘盛纲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 | 陈星弼[18]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3 | 李乐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4 | 李言荣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序号 | 姓名 | 院士类别 |
---|---|---|
1 | 吴伟仁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 | 林为干(已故)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3 | 郭光灿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4 | 谭述森[19]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5 | 李小文(已故)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6 | 陈霖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7 | 李朝义(已故)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8 | 张景中[20]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序号 | 姓名 | 院士类别 |
---|---|---|
1 | 刘盛纲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 | 陈星弼[18]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3 | 李乐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4 | 李言荣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序号 | 姓名 | 院士类别 |
---|---|---|
1 | 吴伟仁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 | 林为干(已故)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3 | 郭光灿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4 | 谭述森[19]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5 | 李小文(已故)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6 | 陈霖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7 | 李朝义(已故)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8 | 张景中[20]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2]
根据2020年7月9日ESI数据显示,电子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成为继“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数学”后学校第9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21]校园风光(清水河校区)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光学工程为A-。A+学科数与西安交通大学并列西部高校第一;进入B+(全国前10%-20%)的学科还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2]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13个):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博士点 |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 |
金融学 | |||
数量经济学# | |||
法学 |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
教育学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
计算数学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应用数学 | √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 |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 ||
原子物理与分子物理 | √ | ||
等离子体物理 | √ | ||
凝聚态物理 | √ | ||
声学 | √ | ||
光学 | √ | ||
无线电物理 | √ |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生物物理学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 | √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光学工程●◆★* | √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 |
材料学 | √ | ||
材料加工工程 | √ | ||
电气工程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 | |
电路与系统 | √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 ||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 ||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 √ | ||
信息安全 |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
生物医学工程●◆* | √ | ||
军事学 | 军队指挥学 | 密码学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
新兴技术管理 | √ | ||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 √ | ||
金融工程 | √ | ||
工商管理* | 企业管理 | √ |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
专业学位 | 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管理、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13个工程领域) | ||
说明: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带*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带◆为博士后流动站。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博士点 |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 |
金融学 | |||
数量经济学# | |||
法学 |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
教育学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 |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
计算数学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应用数学 | √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 |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 ||
原子物理与分子物理 | √ | ||
等离子体物理 | √ | ||
凝聚态物理 | √ | ||
声学 | √ | ||
光学 | √ | ||
无线电物理 | √ |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生物物理学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机械电子工程 | √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光学工程●◆★* | √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 |
材料学 | √ | ||
材料加工工程 | √ | ||
电气工程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 | |
电路与系统 | √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 ||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 ||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 √ | ||
信息安全 |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
生物医学工程●◆* | √ | ||
军事学 | 军队指挥学 | 密码学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
新兴技术管理 | √ | ||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 √ | ||
金融工程 | √ | ||
工商管理* | 企业管理 | √ |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
专业学位 | 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管理、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13个工程领域) | ||
说明: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带*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带◆为博士后流动站。 |
根据2021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精品课程1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2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3]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电子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3]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区今日电子科大
序号 | 专业名称 | 批次 |
---|---|---|
1 | 信息安全 | 第一批 |
2 | 通信工程 | |
3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第二批 |
5 | 电子信息工程 | |
6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第三批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8 |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 |
9 | 网络工程 | 第四批 |
10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
1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第六批 |
12 | 软件工程 | |
1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第七批 |
14 | 传感网技术 |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1 |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 彭启琮 | 2008年 |
2 | 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 黄廷祝 | 2008年 |
3 | 光电传感与系统教学团队 | 蒋亚东 | 2009年 |
4 | 测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童 玲 | 2009年 |
5 |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傅 彦 | 2010年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时间 |
---|---|---|---|
1 | 数字信号处理 | 彭启琮 | 2003 |
2 |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黄廷祝 | 2004 |
3 | 电子测量原理 | 王厚军 | 2004 |
4 | 离散数学 | 傅彦 | 2005 |
5 | 电磁场与波 | 潘锦 | 2006 |
6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刘乃琦 | 2006 |
7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罗 蕾 | 2007 |
8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邓淑华 | 2007 |
9 | 数学建模 | 黄廷祝 | 2007 |
10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 习友宝 | 2007 |
11 | 自动测试系统 | 童 玲 | 2007 |
12 | 组织行为学 | 井润田 | 2007 |
13 | 电子材料 | 张怀武 | 2008 |
14 |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饶妮妮 | 2008 |
15 | 通信原理 | 李晓峰 | 2008 |
16 | 大学英语 | 张文鹏 | 2009 |
17 | ASIC设计 | 李广军 | 2009 |
18 | 公共组织行为学 | 祝小宁 | 2010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获评时间 |
---|---|---|---|
1 | 管理心理学 | 祝小宁 | 2011 |
2 | 法律与现代生活 | 商继政 | 2012 |
3 | 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 秦志光、周世杰 | 2012 |
4 | 心理健康与现代生活 | 李媛、曾维希 | 2012 |
5 |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电子材料 | 张怀武、兰中文、张树人 | 2012 |
6 | 文学与科学:英美文学作品新读 | 李成坚、何敏、廖敏 | 2013 |
7 | 通信传奇 | 饶云江、邱昆、雷维礼、阎波、陈伟建 | 2013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时间 | 备注 |
---|---|---|---|---|
1 |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黄廷祝 | 2012 | |
2 | 数学建模 | 徐全智 | 2012 |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邓淑华 | 2012 | 建设中 |
4 | 电子材料 | 张怀武 | 2013 | |
5 | 电子测量原理 | 童玲 | 2013 | |
6 | 公共组织行为学 | 祝小宁 | 2013 | 建设中 |
7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蒲晓蓉 | 2013 | |
8 | 离散数学 | 傅彦 | 2013 | 建设中 |
9 |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饶妮妮 | 2013 | 建设中 |
10 | 通信原理 | 李晓峰 | 2013 | |
11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 习友宝 | 2013 | 建设中 |
12 | 自动测试系统 | 田书林 | 2013 |
教学成果
1989-2014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优秀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
2018年,该校作为独立完成单位共有5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4]
序号 | 年限 | 级别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员 |
---|---|---|---|---|
1 | 1989 | 国家级优秀奖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龙方洁、肖恩照、李秉才 |
2 | 1989 | 国家级特等奖 | 矢志育人,硕果累累——探索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 林为干 |
3 | 1993 | 国家级二等奖 |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培养跨世纪的高科技高层次人才 | 刘盛纲 |
4 | 1993 | 国家级二等奖 | 教学质量测控系统及学生能力培养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 赵善中、兰家隆、陆德全、夏可恒、杨华银 |
5 | 1993 | 国家级二等奖 | 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 谢云荪、许家怡、成孝予、杨光明、彭年斌 |
6 | 1997 | 国家级一等奖 | 高扬改革的旗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 | 管文虎、祝小宁、先幼果、邓淑华、王生良 |
7 | 1997 | 国家级二等奖 | 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素质的改革与实践 | 黄迪明、兰家隆、惠林、王健、陆德全 |
8 | 1997 | 国家级二等奖 | 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 | 李正良、徐全智、钟尔杰、杨晋浩、张选迪 |
9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虚拟仪器实验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 | 古天祥、袁渊、古军、习友宝、张红莉 |
10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DSP技术”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践 | 彭启琮、李玉柏、管庆、向超、罗正祥 |
11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吴跃、罗克露、傅彦、徐洁、罗惠琼 |
12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马知恩、王绵森、谢云荪、郭镜明、乐经良 |
13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整合多媒体教育资源,构建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平台 | 曾路、伍忠杰、张文鹏、张杨、林何 |
14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吴跃、刘乃琦、徐谡、杨敏、张红莉 |
15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强化三结合、推进立体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质 | 祝小宁、吴满意、邓淑华、胡树祥、申小蓉 |
16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习友宝、童玲、古军、袁渊、王厚军 |
17 | 2009 | 国家级二等奖 | 学科体系与教育体系融合: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朱宏、罗正祥、杨亚培、覃庆国、蒋宁、余魅、田伟霞 |
18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构建以机器人研创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 | 黄洪钟、骆德渊、曹其新、秦东兴、丁雨葵、李满天、于乐、周莉萍、王鹏飞 、杨 平 |
19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 ——-计算机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 秦志光、周世杰 、李雪梅、叶欣、 程红蓉、侯孟书 、任立勇、 王纲、 韩宏、 刘贵松 |
20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基于“四个融合”的高质量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饶云江、李玉柏 、李晓峰、毛玉明、张进、段景山 、杨 宁、周 宁、林水生、 武保剑 |
21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立足三大效用,创立“N334”模式、推进文科课程网格建设 | 祝小宁、王志强 、汤志伟、 杜学元、杨 曦、刘 裕、张会平、李冰、杨菁 |
22 | 2018 | 国家级一等奖 | 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 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 |
23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 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 |
24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张怀武、陈星弼、于奇、张波、何为、陶伯万、林媛、刘诺、宁宁、陈万军、潘锦 |
25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 | 李晓峰、李少谦、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杨宁、段景山、潘晔、凌翔、何翔、饶云江、李硕彦、张进、阎波 |
26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 | 胡杰辉、冯文坤、伍忠杰、刘淑珍、李京南、俞博、张文鹏、张丽、楚、,邹涛[24][25] |
根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2]
序号 | 专业名称 | 批次 |
---|---|---|
1 | 信息安全 | 第一批 |
2 | 通信工程 | |
3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第二批 |
5 | 电子信息工程 | |
6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第三批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8 |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 |
9 | 网络工程 | 第四批 |
10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
1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第六批 |
12 | 软件工程 | |
1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第七批 |
14 | 传感网技术 |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1 |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 彭启琮 | 2008年 |
2 | 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 黄廷祝 | 2008年 |
3 | 光电传感与系统教学团队 | 蒋亚东 | 2009年 |
4 | 测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童 玲 | 2009年 |
5 |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傅 彦 | 2010年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时间 |
---|---|---|---|
1 | 数字信号处理 | 彭启琮 | 2003 |
2 |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黄廷祝 | 2004 |
3 | 电子测量原理 | 王厚军 | 2004 |
4 | 离散数学 | 傅彦 | 2005 |
5 | 电磁场与波 | 潘锦 | 2006 |
6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刘乃琦 | 2006 |
7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罗 蕾 | 2007 |
8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邓淑华 | 2007 |
9 | 数学建模 | 黄廷祝 | 2007 |
10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 习友宝 | 2007 |
11 | 自动测试系统 | 童 玲 | 2007 |
12 | 组织行为学 | 井润田 | 2007 |
13 | 电子材料 | 张怀武 | 2008 |
14 |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饶妮妮 | 2008 |
15 | 通信原理 | 李晓峰 | 2008 |
16 | 大学英语 | 张文鹏 | 2009 |
17 | ASIC设计 | 李广军 | 2009 |
18 | 公共组织行为学 | 祝小宁 | 2010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获评时间 |
---|---|---|---|
1 | 管理心理学 | 祝小宁 | 2011 |
2 | 法律与现代生活 | 商继政 | 2012 |
3 | 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 秦志光、周世杰 | 2012 |
4 | 心理健康与现代生活 | 李媛、曾维希 | 2012 |
5 |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电子材料 | 张怀武、兰中文、张树人 | 2012 |
6 | 文学与科学:英美文学作品新读 | 李成坚、何敏、廖敏 | 2013 |
7 | 通信传奇 | 饶云江、邱昆、雷维礼、阎波、陈伟建 | 2013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时间 | 备注 |
---|---|---|---|---|
1 |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 黄廷祝 | 2012 | |
2 | 数学建模 | 徐全智 | 2012 |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邓淑华 | 2012 | 建设中 |
4 | 电子材料 | 张怀武 | 2013 | |
5 | 电子测量原理 | 童玲 | 2013 | |
6 | 公共组织行为学 | 祝小宁 | 2013 | 建设中 |
7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蒲晓蓉 | 2013 | |
8 | 离散数学 | 傅彦 | 2013 | 建设中 |
9 |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饶妮妮 | 2013 | 建设中 |
10 | 通信原理 | 李晓峰 | 2013 | |
11 |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 习友宝 | 2013 | 建设中 |
12 | 自动测试系统 | 田书林 | 2013 |
序号 | 年限 | 级别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员 |
---|---|---|---|---|
1 | 1989 | 国家级优秀奖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龙方洁、肖恩照、李秉才 |
2 | 1989 | 国家级特等奖 | 矢志育人,硕果累累——探索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 林为干 |
3 | 1993 | 国家级二等奖 |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培养跨世纪的高科技高层次人才 | 刘盛纲 |
4 | 1993 | 国家级二等奖 | 教学质量测控系统及学生能力培养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 赵善中、兰家隆、陆德全、夏可恒、杨华银 |
5 | 1993 | 国家级二等奖 | 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 谢云荪、许家怡、成孝予、杨光明、彭年斌 |
6 | 1997 | 国家级一等奖 | 高扬改革的旗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 | 管文虎、祝小宁、先幼果、邓淑华、王生良 |
7 | 1997 | 国家级二等奖 | 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素质的改革与实践 | 黄迪明、兰家隆、惠林、王健、陆德全 |
8 | 1997 | 国家级二等奖 | 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 | 李正良、徐全智、钟尔杰、杨晋浩、张选迪 |
9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虚拟仪器实验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 | 古天祥、袁渊、古军、习友宝、张红莉 |
10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DSP技术”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践 | 彭启琮、李玉柏、管庆、向超、罗正祥 |
11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吴跃、罗克露、傅彦、徐洁、罗惠琼 |
12 | 2001 | 国家级二等奖 | 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马知恩、王绵森、谢云荪、郭镜明、乐经良 |
13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整合多媒体教育资源,构建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平台 | 曾路、伍忠杰、张文鹏、张杨、林何 |
14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吴跃、刘乃琦、徐谡、杨敏、张红莉 |
15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强化三结合、推进立体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质 | 祝小宁、吴满意、邓淑华、胡树祥、申小蓉 |
16 | 2005 | 国家级二等奖 |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习友宝、童玲、古军、袁渊、王厚军 |
17 | 2009 | 国家级二等奖 | 学科体系与教育体系融合: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朱宏、罗正祥、杨亚培、覃庆国、蒋宁、余魅、田伟霞 |
18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构建以机器人研创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 | 黄洪钟、骆德渊、曹其新、秦东兴、丁雨葵、李满天、于乐、周莉萍、王鹏飞 、杨 平 |
19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 ——-计算机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 秦志光、周世杰 、李雪梅、叶欣、 程红蓉、侯孟书 、任立勇、 王纲、 韩宏、 刘贵松 |
20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基于“四个融合”的高质量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饶云江、李玉柏 、李晓峰、毛玉明、张进、段景山 、杨 宁、周 宁、林水生、 武保剑 |
21 | 2014 | 国家级二等奖 | 立足三大效用,创立“N334”模式、推进文科课程网格建设 | 祝小宁、王志强 、汤志伟、 杜学元、杨 曦、刘 裕、张会平、李冰、杨菁 |
22 | 2018 | 国家级一等奖 | 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 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 |
23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 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 |
24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张怀武、陈星弼、于奇、张波、何为、陶伯万、林媛、刘诺、宁宁、陈万军、潘锦 |
25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 | 李晓峰、李少谦、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杨宁、段景山、潘晔、凌翔、何翔、饶云江、李硕彦、张进、阎波 |
26 | 2018 | 国家级二等奖 | 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 | 胡杰辉、冯文坤、伍忠杰、刘淑珍、李京南、俞博、张文鹏、张丽、楚、,邹涛[24][25] |
校园风光(8)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
INTEL、MICROSOFT、TI和IBM等跨国公司在该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该校的人才培养。
学校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法国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
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6]
根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
科研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 |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综合电子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 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
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隐身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微波毫米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数据通信与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对地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高密度集成器件(SI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 ||
校级研究中心 | 信息医学研究中心 | 大数据研究中心 |
序号 | 基地名称 | 负责人 |
---|---|---|
1 | 电子信息工程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 聂在平 |
2 |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 康凯 |
3 |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 尧德中 |
4 | 微波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张怀武 |
5 |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饶云江 |
6 | 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曾兵 |
7 | 低功耗微电⼦与微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李强 |
清水河校区图书馆
科研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 |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综合电子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 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
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隐身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微波毫米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数据通信与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对地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高密度集成器件(SI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 ||
校级研究中心 | 信息医学研究中心 | 大数据研究中心 |
序号 | 基地名称 | 负责人 |
---|---|---|
1 | 电子信息工程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 聂在平 |
2 |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 康凯 |
3 |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 尧德中 |
4 | 微波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张怀武 |
5 |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饶云江 |
6 | 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曾兵 |
7 | 低功耗微电⼦与微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李强 |
根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5项、部省级奖励365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2]
年度 | 鉴定成果 | 获国家级 成果奖 | 获省部级 成果奖 | 在国内外 发表论文专著 | 专利 | |||
申请数 | 授权数 | |||||||
发 明 | 实用新型 | 发 明 | 实用新型 | |||||
1998 | 47 | 4 | 17 | 948 | 4 | 6 | 1 | 3 |
1999 | 34 | 3 | 14 | 945 | 6 | 4 | 4 | 6 |
2000 | 81 | 14 | 898 | 6 | 7 | 7 | 3 | |
2001 | 34 | 22 | 1078 | 13 | 3 | 6 | 2 | |
2002 | 31 | 1 | 18 | 1141 | 30 | 3 | 4 | 2 |
2003 | 16 | 1 | 15 | 1767 | 34 | 3 | 6 | 2 |
2004 | 14 | 18 | 2704 | 77 | 7 | 6 | 4 | |
2005 | 40 | 1 | 21 | 3023 | 113 | 17 | 11 | 5 |
2006 | 43 | 22 | 3100 | 124 | 3 | 22 | 11 | |
2007 | 57 | 3 | 26 | 3749 | 182 | 7 | 55 | 6 |
2008 | 36 | 3 | 15 | 3990 | 299 | 8 | 100 | 8 |
2009 | 19 | 25 | 4121 | 331 | 22 | 105 | 14 | |
2010 | 37 | 1 | 29 | 4308 | 464 | 46 | 171 | 31 |
2011 | 31 | 1(牵头) | 12 | 4236 | 572 | 100 | 226 | 68 |
2012 | 12 | 2 | 33 | 4046 | 733 | 44 | 329 |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