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昆明理工大学
1919年,省议员大会审议通过龚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筹办大学请愿书”。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于9月以云南督军公署、省长公署之名告知省议会,表示“大学之设,必期于成。”
1922年12月8日,私立东陆大学宣布成立,次年,正式开学,设有本科、预科、附中。
1932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设有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工学院(土木、矿冶系),教育学院。昆明工学院,系原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和采矿冶金系。
1952年,重庆大学有色金属专修科并入云南大学。
1953年8月,西昌技艺专科学校7名教师调入云南大学工学院,1953年9月至1954年1月,贵州大学矿冶系师生及全部设备,机械电机系教师及全部设备,数理及化学两系学生,部分教师,专业设备调入云南大学。
历史沿革1954年7月11日,政务院批准的中央高教部1954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中决定:“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成为以有色冶金和采矿为重点的多科性工学院,定名‘昆明工学院’”。9月1日,昆明工学院正式宣布成立。学校隶属高等教育部。
1958年8月,学校下放给云南省管理。
1960年;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成立,同年,以昆明工学院机械系成立云南机械学院。
1961年9月,云南机械学院、云南煤炭学院、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云南铁道学院、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并入昆明工学院。
1963年9月,滇南大学化工系并入昆明工学院,学校划归冶金工业部管理。[8]
1970年1月,学校下放给云南省领导。
1978年9月,学校实行冶金工业部和云南省双重领导,以冶金工业部为主。
1983年9月,学校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
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
1998年3月,学校实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与云南省共建,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为主的体制。9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云南省为主的管理体制”。[9]
2、云南工业大学
1913年,云南工矿学堂更名为云南甲种工业学校。
1921年,云南甲种工业学校(部分)更名为路政学堂。
1930年,路政学堂更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风光(3)1930年4月,在原甲种工业学校基础上,云南省创立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校址原在华山东路大德山双塔寺,后迁至大西门外文昌宫(现龙翔街文林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昆华工校改名为昆明工业学校。
1961年,昆明工业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
1965年5月,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云南省农业机械学校创建。
1974年12月11日,省革委以云南第一工业学校、第三工业学校和农业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工学院。
1984年9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创建。
1985年3月,云南化工专科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创建。
1994年9月6日,经国家教委批准,云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云南工业大学。[10][11][12][13]
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14]
2004年12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建制并入昆明理工大学。[15]
2008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2010年7月,学校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11月,学校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称号。同年,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1月,学校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3月28日,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成立。10月,学校入围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年底,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4月,昆明理工大学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12月,学校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016年6月,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昆工呈贡校区举行。
2017年1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学校入选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议,决定共建昆明理工大学。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6]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4月,入选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建设高校。[17][18]9月,学校获批飞行签派员训练资质。[19]10月20日,学校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
2021年5月,昆明理工大学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且入选云南省第一批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名单。[20]7月,昆明理工大学在呈贡校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土中心举行云南乡村振兴学院暨云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仪式,同月与安宁市人民政府在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合作建设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1]12月,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被列入“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22]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9)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10月9日,学校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861人。现有“两院院士”“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12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3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3522(不含城市学院)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489人。学校现有院士9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6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及教师奖获得者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14人,云南省“兴滇人才奖”2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8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6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人,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8人、后备人才50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8人,省科学家工作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7个。[1]
杰出人才
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彭金辉[23]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戴永年、王华、马文会、张利波、郭忠诚、韩润生、梅毅、刘大春、童雄、徐宝强、邱建备、郭胜惠、田森林、张英杰、易健宏、束洪春、蒋业华、华一新、崔秀明、段万春、文书明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戴永年、刘殿文、李天晴、张英杰、白洁
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获得者:彭金辉、王华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彭金辉
“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彭金辉、季维智、杨斌、宁平
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彭金辉、王华、马文会、吴顺川、刘殿文、杨斌、余正涛、宁平、张利波、郭忠诚、韩润生、梅毅、刘大春、童雄、徐宝强、邱建备、郭胜惠、陈永昌、田森林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彭金辉、周跃
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季维智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季维智、牛昱宇、刘殿文、李天晴、蔡金明、郭胜惠、邱建备、周跃、徐宝强、童雄、刘大春、梅毅、韩润生、郭忠诚、李孔斋、张英杰、束洪春、夏雪山、蒋业华、华一新、文书明、李蓉涛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华、马文会、潘波、杨斌、余正涛、张利波
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王华、潘波、杨斌、余正涛、宁平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项目入选者:马文会、吴顺川、唐伯惠、牛昱宇、刘殿文、李天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马文会、刘殿文、余正涛、张利波、邱建备、陈永昌、田森林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吴顺川、李萌蘖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李萌蘖、冯晶、蔡金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波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潘波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潘波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牛昱宇、余正涛、宁平
云南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刘殿文
云南省云岭学者:李天晴、冯晶、梅毅、韩润生、刘大春、童雄、徐宝强、邱建备、郭胜惠、陈永昌、张英杰、易健宏、束洪春、夏雪山、蒋业华、文书明、白洁、李蓉涛
云南省“兴滇人才奖”:杨斌、宁平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杨斌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宁平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张利波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利波、那靖
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冯晶、蔡金明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那靖
全国优秀教师:那靖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那靖、谭韬、李孔斋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带头人后备人才:那靖、谭韬、李孔斋、徐宝强
“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项目入选者:谭韬、李孔斋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杨世亮、陈凯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杨世亮、陈凯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孙勇、范云鹰、郭忠诚、邵宗凯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孙勇[24]
级别 |
团队名称 |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 |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
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 |
-------- |
|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 |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工程训练教学团队 |
|
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团队 |
基础力学教学团队 |
|
工商管理教学团队 |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教学团队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
建筑结构教学团队[25] |
|
注:资料不齐,故列举部分。 |
级别 |
团队名称 |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 |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
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 |
-------- |
|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团队 |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团队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工程训练教学团队 |
|
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团队 |
基础力学教学团队 |
|
工商管理教学团队 |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教学团队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
建筑结构教学团队[25] |
|
注:资料不齐,故列举部分。 |
根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个学部(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27个学院、7个研究院、14个临床教学基地(含10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开设107个本科专业、35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6][1]
类别 | 名称 | |
---|---|---|
二级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云南工业干部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
独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 |
教学部 | 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 |
研究生院 |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
研究院 | 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 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与工程科学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金融工程研究院 | |
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 |
附属医院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
丽江市人民医院 | 攀钢集团总医院 | |
普洱市人民医院 | 文山州人民医院 |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 解放军第59医院 | |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 -------- | |
培养基地 | 楚雄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楚雄技师学院)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培养基地(阳宗海) |
建筑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大理) | -------- |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冶金工程(菁英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创新班)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资源环境科学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功能材料 |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类、物流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类 |
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 |
机械工程、交通运输、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飞行技术 |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安全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类 |
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会计学、质量管理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护理学 |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传播学、工业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达设计、环境设计 |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 |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昆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
运动训练 |
昆明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27] |
类别 | 名称 | |
---|---|---|
二级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云南工业干部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
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
独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 -------- |
教学部 | 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 |
研究生院 |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
研究院 | 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 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与工程科学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金融工程研究院 | |
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 |
附属医院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
丽江市人民医院 | 攀钢集团总医院 | |
普洱市人民医院 | 文山州人民医院 |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 解放军第59医院 | |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 -------- | |
培养基地 | 楚雄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楚雄技师学院)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培养基地(阳宗海) |
建筑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大理) | -------- |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冶金工程(菁英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创新班) |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资源环境科学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功能材料 |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 |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类、物流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类 |
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 |
机械工程、交通运输、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飞行技术 |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安全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农业工程类 |
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会计学、质量管理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护理学 |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传播学、工业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达设计、环境设计 |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 |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昆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
运动训练 |
昆明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27] |
西南公共教学楼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1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项。
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有云南省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1个。[1]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筑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8]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冶金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9]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电网公司、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化工原理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材料专业ACD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冶金工程培养精英兼顾一般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材料工程基础、碎矿与磨矿、组织行为学、理论力学、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项目规划 |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 轻稀贵金属冶金学、管理学、材料工程基础、碎矿与磨矿、高层建筑设计、冶金设备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组织行为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市场营销学、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材料科学基础、生物检测技术、植物纤维化学、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大学物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语言、建筑设计、现代化学基础、化工原理、金工实习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有机化学(工科类)、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高等数学、地质学基础 |
云南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 | 泰语会话 |
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材料科学基础、分子生物学、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环境毒理学、人文地理学[30][31] |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出版国家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4部。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资源型行业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2] |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 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材料工程基础、碎矿与磨矿、组织行为学、理论力学、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项目规划 |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 轻稀贵金属冶金学、管理学、材料工程基础、碎矿与磨矿、高层建筑设计、冶金设备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组织行为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市场营销学、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材料科学基础、生物检测技术、植物纤维化学、有色重金属冶金学、大学物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语言、建筑设计、现代化学基础、化工原理、金工实习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有机化学(工科类)、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高等数学、地质学基础 |
云南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 | 泰语会话 |
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材料科学基础、分子生物学、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环境毒理学、人文地理学[30][31]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资源型行业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2] |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 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含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4种,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1]
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33]
ESI排名世界前1%学科:工程学、材料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34]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
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环境工程
云南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
云南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磷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机械电子工程、采矿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食品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应用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制浆造纸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能源与环保(领域方向: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5]
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城市规划、应用统计、国际商务、风景园林、保险、林业、资产评估、临床医学、审计、法律、公共卫生、药学、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翻译、会计、新闻与传播、出版、工程管理、建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临床医学等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金融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出版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27个领域)等[36]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哲学 | C | 土木工程 | C+ |
法学 | C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 |
数学 | C-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生物学 | C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 |
力学 | C+ | 矿业工程 | C+ |
机械工程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冶金工程 | B+ | 城乡规划学 | C-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C- | 软件工程 | C-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C-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建筑学 | C+ | 工商管理 | C- |
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哲学 | C | 土木工程 | C+ |
法学 | C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 |
数学 | C-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生物学 | C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 |
力学 | C+ | 矿业工程 | C+ |
机械工程 | B-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冶金工程 | B+ | 城乡规划学 | C-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C- | 软件工程 | C-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C-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建筑学 | C+ | 工商管理 | C- |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平台19个,省部级平台97个,科技创新团队等共43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1]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7]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及稀贵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工业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行业工程技术(昆明)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昆明)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微波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工业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特种冶金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成形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智能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医学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金属矿尾矿资源二次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汽车连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金属凝固成形及控制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工业节能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海量语言信息处理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部级检测站:云南省放射性及有毒有害挥发性物质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保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云南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云南省生物柴油制备与检测技术研发中心、云南省矿业开发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云南省动力机械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
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非常规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复杂铁资源清洁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结构健康诊断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微结构设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土壤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高校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振动与噪声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磷化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靶点药物筛选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先进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制浆造纸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医学分子诊断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中药材机械化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空间信息测绘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廖世军专家工作站、赵金保专家工作站、干勇院士工作站、付贤智院士工作站、郝吉明院士工作站、柳百成院士工作站、左铁镛院士工作站、契霍特金院士工作站、张懿院士工作站、何季麟院士工作站、张文海院士工作站、任南琪院士工作站、刘良专家工作站、赵金保专家工作站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36项;出版论著2041本,专利授权9852项;2018年科研经费规模达11.02亿元。[1]
2018年8月,学校承担的2个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批准,中央财政经费总计8100万元,共获资助项目135项,资助直接经费4936.4万元,总经费约5800万元(含间接费用)。获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连续8年位居全云南省第一。
2018年8月,学校在201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共有18项获奖(含参加),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9项。
2020年7月,在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昆明理工大学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奖励共有1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38]
2021年6月,在202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选中,学校牵头获得奖励共计1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39]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富氧顶吹—鼓风炉强化还原—大极板、长周期电解炼铅新工艺技术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高效选冶新技术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的技术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 |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0] |
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1]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富氧顶吹—鼓风炉强化还原—大极板、长周期电解炼铅新工艺技术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高效选冶新技术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从含铟粗锌中高效提炼金属铟的技术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 |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0] |
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1] |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307余万册(含院系资料室),中外文报刊5500多种,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心”。[42]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
学术期刊(2)《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和《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以及同方、万方、维普、龙源、华艺等数据库收录期刊;2003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1月,刊期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被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遴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收录期刊以及同方、万方、维普、华艺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03年获中国学术期刊首届“《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43][44]
根据2020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长期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经国家汉办批准设立2所孔子学院;在老挝、泰国、越南设立了中国国外多处办学点;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1]
昆明理工大学与美国爱达荷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5]
布莱金厄理工学院孔子学院 | 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 |
2022年5月13日,云南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盟启动大会在云南农业大学举行,云南省16所高校及2家企业组成的战略联盟将扎根云岭大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云南经验”。[46]
布莱金厄理工学院孔子学院 | 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校徽(2)昆明理工大学校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昆明理工大学的校徽为内外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圆环面。外圆环内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内圆中间图案是6个立方体方块,其下方是数字1954,背景颜色为红褐色。
内圆中间6个立方体方块组合图形为学校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抽象图,象征昆工;而立方体方块形似晶体的晶胞结构,体现了学校理工科办学特色;“1954”代表学校建校时间;背景颜色为红褐色由深到浅过渡,层次分明,与学校建筑风格相匹配(昆工红),还代表学校地处红土高原,寓意学校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精神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传统。
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昆明理工大学校训释义:“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
“力行”:出自《朱子语录》:“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致知力行”出自1922年(壬戌年)成立的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50周年校庆时,提炼了校训,昆工作为东陆大学一个重要后继者,结合理工大学特质,亦继承了部分该校训。
传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精神: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
《我们从这里出发》作词:徐荣凯,作曲:万里滇池浩瀚,荟萃四海少年,七彩霞光,照耀人生起航。明德任责,同抒家国情怀,致知力行,无悔韶光年华。出发出发啦,我们出发啦,今天书声琅琅,明天五洲相望。登高博见,漫步红廊,自由翱翔,一石千浪。海棠红艳,绽放青春梦想,梨花飘香,月下弦歌飞扬。勤奋博学,会通古今中外,实践创新,孜孜求索成才。出发出发啦,我们出发啦,今天书声琅琅,明天五洲相望。登高博见,漫步红廊,自由翱翔,一石千浪。 |
《我们从这里出发》作词:徐荣凯,作曲:万里滇池浩瀚,荟萃四海少年,七彩霞光,照耀人生起航。明德任责,同抒家国情怀,致知力行,无悔韶光年华。出发出发啦,我们出发啦,今天书声琅琅,明天五洲相望。登高博见,漫步红廊,自由翱翔,一石千浪。海棠红艳,绽放青春梦想,梨花飘香,月下弦歌飞扬。勤奋博学,会通古今中外,实践创新,孜孜求索成才。出发出发啦,我们出发啦,今天书声琅琅,明天五洲相望。登高博见,漫步红廊,自由翱翔,一石千浪。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 唐家华[6]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王华 |
党委副书记 | 李莉、降富楼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易健宏、周峰越、杨斌、王启梁、潘学军 |
副校长 | 夏雪山、潘波[47]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陶光荣 |
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 陈晔 |
副校级领导 | 吴涛[4] |
职务 | 姓名 |
---|---|
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 唐家华[6]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王华 |
党委副书记 | 李莉、降富楼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易健宏、周峰越、杨斌、王启梁、潘学军 |
副校长 | 夏雪山、潘波[47]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陶光荣 |
党委常委、校长助理 | 陈晔 |
副校级领导 | 吴涛[4] |
姓名 | 职务 | 任期时间 |
---|---|---|
胡廷炜 | 云南化工专科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 1987年9月—1994年8月 |
石毕恒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党支部书记 | 1985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 | 1985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兼党委书记 | 1986年—1992年 |
郭祖华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党委书记 | 1993年至—1994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 | 1993年至—1994年 |
谢福海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党委书记 | 1987年12月3日—1994年8月 |
刘传义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1985年3月—1987年12月3日 |
王云祜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1987年12月3日—1994年8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时间 |
---|---|---|
黄绍智 | 党委书记 | 1994年8月—1999年10月 |
朱维华 | 校长 | 1994年8月—1996年5月 |
杨思忠 | 校长 | 1996年5月—1999年10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 1954年9月—1956年5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56年5月—1957年11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59年9月—1966年5月 |
田有昆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70年11月—1973年6月 |
于炳君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81年2月—1986年6月 |
熊耀辉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86年11月—1992年6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54年9月—1968年5月 |
何静昆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0年3月—1981年2月 |
谭庆麟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1年2月—1983年4月 |
蔡乔方 | 昆明工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83年5月—1983年12月 |
蔡乔方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3年12月—1992年5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王家驹 | 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1992年6月—1999年10月 |
廖伯瑜 | 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院、校长 | 1992年5月—1995年11月 |
杨显万 |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主持工作) | 1995年11月—1996年12月 |
张文彬 |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 | 1996年12月—1999年10月 |
张英杰 |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2016年3月—2022年9月[6] |
姓名 | 职务 | 任期时间 |
---|---|---|
胡廷炜 | 云南化工专科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 1987年9月—1994年8月 |
石毕恒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党支部书记 | 1985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 | 1985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兼党委书记 | 1986年—1992年 |
郭祖华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党委书记 | 1993年至—1994年 |
杨元良 | 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分部主任 | 1993年至—1994年 |
谢福海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党委书记 | 1987年12月3日—1994年8月 |
刘传义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1985年3月—1987年12月3日 |
王云祜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1987年12月3日—1994年8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时间 |
---|---|---|
黄绍智 | 党委书记 | 1994年8月—1999年10月 |
朱维华 | 校长 | 1994年8月—1996年5月 |
杨思忠 | 校长 | 1996年5月—1999年10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总支书记 | 1954年9月—1956年5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56年5月—1957年11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59年9月—1966年5月 |
田有昆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70年11月—1973年6月 |
于炳君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81年2月—1986年6月 |
熊耀辉 | 昆明工学院党委书记 | 1986年11月—1992年6月 |
赵凤岐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54年9月—1968年5月 |
何静昆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0年3月—1981年2月 |
谭庆麟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1年2月—1983年4月 |
蔡乔方 | 昆明工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83年5月—1983年12月 |
蔡乔方 | 昆明工学院院长 | 1983年12月—1992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