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目录导航

发展

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技术,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生态效益,适合在发展中国家采用。但是由于这项技术起步时间不长,在理论体系、修复机理和修复技术工艺上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因此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正在从事植物修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工作。

途径

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的提取、植物的挥发、植物的固定等几种途径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植物提取是利用专性植物一超积累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植物茎叶等地上部分,然后收割地上部分,连续种植超积累植物即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特殊物质或微生物使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挥发形态,或者植物将某些重金属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环境中。

植物固定是通过耐重金属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的分泌作用螯合、沉淀土壤中的重金属,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达到固定、隔绝、阻止重金属进入水体和食物链的途径和可能性,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的风险。

评价

优势: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在修复土壤的同时也净化、绿化了周围的环境;对环境扰动少,对土壤来说属于原位处理;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也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增加的过程,被植物修复净化后的土壤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植物修复技术使地表长期稳定,控制风蚀、水蚀,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成本较低。

局限性:土壤植物修复过程比物理化学过程缓慢,效率低,周期长。并且要针对不同污染种类、污染程度的土壤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酸碱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植物受病虫害袭击时也会影响其修复能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