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海底资源研究开发工作的先后顺序可以将深海技术归纳为勘查技术、开采技术和加工技术。而水深达6,000米、能在恶劣洋底环境下稳定运行的深海运载技术同时将作为当今深海勘查技术与未来开发技术与装备的基础性技术,是深海资源勘探和开采共用的技术平台,它涉及系统通讯、定位、控制、能源和材料等各种通用基础技术。因此深海技术体系从内容上应是深海运载技术与资源勘查技术、资源开采及加工专有技术的有机组合;从适用性上既能提供适用深海多种资源勘查开发的技术基础,又能适应不同阶段技术继承与发展的需要[2]。
深海是通用技术应用的领域,也是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领域。半个世纪以来,开发勘查与利用深海底的设备和技术一直是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人类在陆上生活,呼吸空气,但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征服浩瀚无垠的陌生海洋。纵观人类从最初摇橹扬帆驶向茫茫大海以来的历史,无非是为了两个主要目标:寻觅食物及将人和物越洋运至其他可居住地。
在维生和运输双重动力的驱动下,正在实行工业化的社会设计出更有效的开发利用海洋的办法。在船上,发动机取代了橹和帆(1783年第一艘轮船出海),雷达、声纳和全球定位系统取代了通过观察星体推算船位的办法。1620年首次在河中试行的潜水器使人类能够进入水下。与此同时,为了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渔船驶向更远的深海。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日益认识到深海海底蕴藏着大量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1]。
海洋勘探者开始证实海底资源丰富:能源储量足以使地球上的工厂运转数个世纪;发现的金属和稀土元素比陆地上的任何地方都丰富。但在许多方面,这些财富好比在月亮上,因为寻找和回收这些财富的障碍巨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已经能够控制在水深达6公里之处贯入海底的钻头。在中太平洋的深海采矿船必须能够在离陆地数千公里以外的海洋,冒着风暴,根据千米之下的系缆流动采矿机的位置保持船位。仅仅为了勘探深海,人类就必须在每平方厘米有半吨水压力的黑暗环境中摸索[2]。
深海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技术。利用潜水器,人类可以到海洋的各种深度进行观察和作业。
法国的阿基米德号和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可以进行海底采样、水中观察测定以及拍摄录像、照相和打捞。美国制造的的里亚斯特号潜水器,于1960年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11000多米深处,创造了世界潜水最深纪录。
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性能优异、技术设置先进、是深海先进钻探技术的代表。它的动力定位设置可使该船在6000多米的深海,不用抛锚,而由船载计算机自动调节和固定船位,使船只始终保持在钻孔上方钻探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它的再进钻孔装置,可将钻探过程中磨损的钻头提到船上更换新钻头,再将钻头钻管放入原钻孔,而且百发百中。它的液压活塞取心装置,可以取得数百米长的未扰动岩心,最长一次取得岩心575米。使恢复几千万年以来的海洋环境和气候得以实现。深海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是深海底表层矿产中最有开采前景的。开采深海锰结核的关键是研制出低成本、高效率的采矿装置。以链斗式、水泵式和气压式3种采矿装置最有希望。其中链斗式采矿装置已由日本在4000米的水深区进行试采并获成功。
联邦德国已经研制成功一种开采红海多金属软泥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