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三年(1023)封秦国王。圣宗仁德后萧菩萨哥生子不育,养育耶律宗真如己出。及圣宗死,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其生母圣宗元妃萧耨斤,诬陷仁德皇后谋逆,迁之于上京,遂自立为皇太后,把持朝政。兴宗对此颇有微词。为了进一步垄断大权,皇太后竟与其弟萧孝先等谋废兴宗立重元。重元将太后的阴谋报告了兴宗,兴宗收回太后符玺,将她幽禁于圣宗陵寝庆陵,夺回了政权。
耶律重元提供情报有功,被封为皇太弟,倍受恩宠与信赖。历官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赐以金券、四顶帽及二色袍,可免拜皇帝,为宗室中最高优待,并“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于是重元“更加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者,道路以目”。但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的辽兴宗并不想真正兑现自己的诺言,从长子耶律洪基6岁起,就开始培养他为自己的接班人,先封为梁王;11岁时总领中丞司事,封燕王;12岁总知北南枢密院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19岁领北南枢密院事;21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开始参与朝政。兴宗病重之际,又召洪基“谕以治国之要”。因此,兴宗死后,洪基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是为辽道宗。
但是,自钦哀皇后至兴宗的言行,助长和鼓励了重元的权力欲,加之重元子涅鲁古已渐长大成人,他的权力欲望比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道宗的权力自其即位伊始就受到了其叔和堂弟的挑战。道宗对重元父子采取的依然是安抚策略,“册(重元)为皇太叔,免拜不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复赐金券、四顶帽、二色袍,尊宠无比”。涅鲁古则在兴宗朝封安定郡王、楚王,为惕隐;道宗即位后徙封吴王、楚国王,清宁三年为武定军节度使,七年知南院枢密使事。这使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清宁七年,涅鲁古动员其父诈称有病,欲待道宗前来问疾时行刺,没有实现。于是他们又积极策划另一次行刺阴谋。时北南臣僚多怀疑重元父子心怀叵测,而道宗却浑然不察。
清宁九年(1063),道宗驻跸滦河行宫,重元、涅鲁古父子再次密谋行刺。敦睦宫使耶律良得到重元父子诗,知其逆谋,向道宗报告。道宗命人召涅鲁古,涅鲁古非但不肯前往,还擅自拘留使者。召集400人直犯道宗行宫。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等组织反击,擒获涅鲁古,重元负伤而退。黎明,重元又胁迫奚族猎夫2000人再次攻击行宫,北院宣徽使奚人萧韩家奴晓喻奚人放下武器。仁先等再次反击,追杀20余里,重元兵败自杀。
重元之乱发生在辽道宗时期。前此,景宗、圣宗和兴宗三朝,辽朝的皇帝和蕃汉大臣对汉文化的吸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主动性,汉制对契丹人的影响也日益深化。表现在皇位继承上,长子继承制由原来的借鉴中原方式变为多数契丹贵族本身认可的方式。因此,圣宗和兴宗在世时,都已经为长子继承皇位作了必要的安排。可以说,经过八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航程,辽朝皇位的长子继承制即使不是在法律上,至少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确定下来。重元之乱虽然同以往的权力争夺一样表现为皇室成员间的权力斗争,但其实质与以往已经不同,它是外戚通过太后介入皇权争夺的反映。以此为界,辽朝前期宗室间的权力争夺已经演变为国舅各族帐间通过拥立皇帝为本家族谋取权力的斗争。
《辽史》称耶律重元“恃梁孝王之宠,又多郑叔段之过”,正反映了重元之乱的根源在太后与诸舅。而变故没有发生在兴宗时而出现在道宗朝,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重元子涅鲁古野心的驱动,所以重元兵败后追悔说:“涅鲁古使我至此。”
重元,小字孛吉只,圣宗次子。材勇绝人,眉目秀朗,寡言笑,人望而畏。
太平三年,封秦国王。圣宗崩,钦哀皇后称制,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于上,上益重之,封为皇太弟。历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帅府事。重元处戎职,未尝离辇下。先是契丹人犯法,例须汉人禁勘,受枉者多。重元奏请五京各置契丹警巡使,诏从之,赐以金券誓书。道宗即位,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复赐金券、四顶帽、二色袍,尊宠所未有。清宁九年,车驾猎滦水,以其子涅鲁古素谋,与同党陈国王陈六、知北院枢密事萧胡睹等凡四百余人,诱胁弩手军阵于帷宫外。将战,其党多悔过效顺,各自奔溃。重元既知失计,北走大漠,叹曰:“涅鲁古使我至此!”遂自杀。
先是,重元将举兵,帐前雨赤如血,识者谓败亡之兆。子涅鲁古。
涅鲁古,小字耶鲁绾。性阴狠。兴宗一见,谓曰:“此子目有反相。”重熙十一年,封安定郡王。十七年,进王楚,为惕隐。清宁三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七年,知南院枢密使事,说其父重元诈病,俟车驾临问,因行弑逆。九年秋猎,帝用耶律良之计,遣人急召涅鲁古。涅鲁古以事泄,遽拥兵犯行宫。南院枢密使许王仁先等率宿卫士讨之。涅鲁古跃马突出,为近侍详稳渤海阿厮、护卫苏射杀之。
据《辽史·圣宗纪》载:圣宗先后有两位皇后。统和四年(986年)九月,圣宗十五岁时,纳皇后萧氏。统和十一年(993年),承天太后萧燕燕的侄女、大丞相韩德让的外甥女--年仅12岁的萧菩萨哥,被选入宫,圣宗时年二十二岁。统和十九年(1001年)三月,圣宗三十岁时,皇后萧氏以罪降为贵妃。同年五月,圣宗册十九岁的贵妃萧菩萨哥为“齐天皇后”。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皇后萧菩萨哥并非圣宗皇帝的原配。不知什么缘故,圣宗的原配皇后萧氏,虽然以皇后的身份占据后宫15年,却没能进入《辽史·后妃传》,甚至连她的名字,目前都无史籍可考。
但若说起皇后萧菩萨哥的封号“齐天”,那可真是非同一般。要知道,辽国皇帝是高于一切的“天”,皇后只是天覆盖着的“地”。所以,后只能服务辅佐于帝,而不能奢望与皇帝平起平坐,即使皇帝的生母也只能“应天、承天、法天、仪天、宗天”等。“齐天”显然是逾制,是对皇权的挑战,可当时却没人敢站出来拦谏。因为“齐天皇后”有两个非同寻常的后台,当政的承天皇太后萧燕燕是她的亲姑母,权倾朝野的大丞相韩德让是她的亲舅舅,拦谏册封无异于“虎口拔牙”,自找死路。
萧菩萨哥在当皇后之前,利用姑母萧燕燕和舅父韩德让的权势,做了很多陷害皇后萧氏的事:她让姑母以莫须有的罪名逼皇后让出皇后宝座给她,并争得和圣宗共同管理朝政的权力。册其为“齐天皇后”,目的就在于宣示她的地位和皇帝相同比齐。菩萨哥的齐天尊号超越她的姑母承天、祖婆婆应天、兴宗母仪天法天、道宗母宗天等所有辽后,显示了她恃宠骄横、权力欲极强的真面目。
在萧燕燕和韩德让先后去世之后,她立即把朝纲管理权抢到手里,“置宫闱司,补官属,出教命,加号仁慈翊圣齐天彰德皇后。”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她还通过圣宗就能够任命、撤换各级官员,下达处理朝政的各项敕命。在她把持朝政期间,仍不放过无罪被废的萧皇后,竟于开泰六年六月下令将其赐死。
因萧后冤深似海悲情感天,老百姓都同情她的不幸。赶巧,这一年,辽国境内连起大风暴雨,南京诸县还闹起了蝗灾,老百姓就把萧皇后的死与上天降灾联系在一起,为她鸣冤叫屈。
然而,这样一个恃宠骄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辽史·后妃传》却对她赞誉有加。说她模样漂亮,“人望之以为神仙”,皇帝丈夫也对她宠爱有加。美中不足的是,她生下的两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
元妃萧耨斤则与萧菩萨哥恰恰相反。《辽史·后妃传》中说她面容“黝黑”,目露凶光,不但相貌丑陋,性格也不大讨人喜欢。但是,萧耨斤有一大批好兄弟,在圣宗朝时就都已因功封王,权倾朝野。她母亲常梦见金柱擎天,几个儿子欲上而不能,可萧耨斤最后到达,却与仆从都升了上去。后来,萧耨斤入宫为宫人,曾为承天太后萧燕燕拂榻,获一金鸡(没有人考证出来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吞了下去,肤色立刻变得光彩照人。太后见状说:“你将来必定会生下尊贵的儿子!”后来,她果然为圣宗生下一子,名耶律宗真,萧耨斤因此被册封为元妃。
辽道宗 耶律洪基,是辽国历史上最为昏庸的 君主,他迷于酒色,不辨忠奸。但史书上却记载,耶律洪基年幼时品德优秀, 才学过人。被立为太子后,他的父亲 辽兴宗,还专门派遣儒臣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代明君。那既然如此,辽道宗耶律洪基又是怎样成为昏君的呢?辽兴宗掌权后,曾经封弟弟 耶律重元为皇太弟,承继辽国大统。但是,兴宗在去世之前,却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基。这让 耶律重元心生不满。于是耶律重元 父子谋划篡夺皇位,他们调集了本部兵马,打算利用辽道宗外出打猎的机会,袭击行宫,杀死皇帝。而得到 耶律重元父子谋反叛变的消息后,辽道宗当即决定,立刻逃跑 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