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天落照图后

题海天落照图后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题海天落照图后  

 

《海天落照图》,相传小李将军昭道⑴作,宣和⑵秘藏,不知何年为常熟刘以则⑶所收,转落吴城汤氏⑷。嘉靖⑸中,有郡守,不欲言其名,以分宜子大符⑹意迫得之。汤见消息非常,乃延仇英实父⑺别室,摹一本,将欲为米颠⑻狡狯,而为怨家所发。守怒甚,将致叵测。汤不获已,因割陈缉熙⑼等三诗于仇本后,而出真迹,邀所善彭孔嘉⑽辈,置酒泣别,摩挲三日而后归守,守以归大符。大符家名画近千卷,皆出其下。寻坐法⑾,籍入天府⑿。隆庆初,一中贵⒀携出,不甚爱赏,其位下小珰⒁窃之。时朱忠僖⒂领缇骑,密以重赀购,中贵诘责甚急,小珰惧而投诸火。此癸酉⒃秋事也。

余自燕中闻之拾遗人⒄,相与慨叹妙迹永绝。今年春,归息弇园,汤氏偶以仇本见售,为惊喜,不论直收之。

按《宣和画谱》⒅称昭道有《落照》、《海岸》二图,不言所谓《海天落照》者。其图有御题⒆,有瘦金、瓢印⒇与否亦无从辨证,第睹此临迹之妙乃尔,因以想见隆准公(21)之惊世也。实父十指如叶玉人(22),即临本亦何必减逸少(23)《宣示》、信本(24)《兰亭》哉!老人馋眼,今日饱矣!为题其后。

       [1]李昭道:唐代画家,世称小李将军,其父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

  [2]宣和:宋徽宗的年号(1119—1125)。

  [3]刘以则:明代收藏家。

  [4]汤氏:当时的古董商。

  [5]嘉靖:明世宗的年号(1522—1566)。

  [6]大符:严世蕃,字大符,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江西分宜人)之子。

  [7]仇项:字实父,号十洲,明代画家。

  [8]米颠:米芾,宋代画家,为人颠狂,世称“米颠”。善仿古以乱真,故文中称其“狡狯”。

  [9]陈缉熙:陈鉴,字缉熙,明代收藏家。

  [10]彭孔嘉:彭年,字孔嘉,明代书画家文徴明的学生。

  [11]坐法:指嘉靖末严嵩革职,严世蕃被处死。

  [12]籍入天府:没收入宫。

  [13]中贵:受皇帝宠幸的大太监。

  [14]小珰:小宦官。

  [15]朱忠僖:朱忠僖:朱希孝,谥忠僖,隆庆(1567—1572)年间领锦衣卫(即下文之“缇骑”,为皇帝的亲军,掌诏狱)。

  [16]癸酉: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

  [17]拾遗人:旧货商。

  [18]《宣和画谱》:记载宣和时宫内藏画的册录,宋徽宗时编。

  [19]御题:指宋徽宗的题词。

  [20]瘦金:徽宗所创的一种字体。瓢印:徽宗在其所藏古书画上所用的瓢形印鉴。

  [21]隆准公:隆准,高鼻梁,古时以为帝王之相。李昭道为唐宗室,故称。

  [22]叶玉人:将玉雕成叶状的高手匠人。见《列子·说符》。比喻仇英画手之巧妙。

  [23]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曾临三国魏书法家钟繇《宣示表》。

  [24]信本:欧阳询,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曾临王羲之《兰亭序》。

 

 

海天落照图介绍

《海天落照图》,相传是小李将军李昭道(唐代画家)所画,宣和(宋徽宗年号)被秘密收藏在宫里,不知道哪一年被常熟人刘以则(明代收藏家)得到,有流落到吴城的汤家。嘉靖(明世宗年号)年间,有个郡守,我不想说出他的姓名,奉严嵩之子严世蕃(字大符)的意图索要此图。汤家人发现事情不一般。于是请来仇项(字实父,明代画家),临摹了一幅,想效仿米芾的狡猾以假乱真,却被仇家揭发。郡守非常恼怒,将要治汤家的罪。汤家人不得已,割下了陈缉熙(明代画家)等人题在仇项画末的三首诗,并交出了真迹,邀请了和他家关系很好的彭孔嘉(书画家文征明的学生)等人,设置酒席,哭着告别,把玩了三天后交给郡守,郡守把它送给了严世蕃。严世蕃家里名画将近一千卷,都比不上这幅画。不久严世蕃犯法被处死,此画被没收入宫。隆庆(明穆宗年号)初年,一个受皇帝宠幸的小太监拿来出来,却不是很珍惜,被他属下的小宦官偷去了。当时朱希孝(谥号忠僖)统领锦衣卫,暗地重金求购此画,太监追查的很急,小宦官因为害怕把它扔进了火里。这是癸酉(明神宗万历元年)秋天的事了。我从小就听旧货商相互谈论,相互慨叹这幅画的妙迹永远消失了。今年春天,我回到弇园修养,赶上汤家人拿出仇项所画的副本出卖,我很惊喜,不管多少钱就买下了。按《宣和画谱》(记载宣和时宫内藏画的册录,宋徽宗时编)记载,说李昭道有《落照》、《海岸》两幅画,没说过有所谓《海天落照》这幅。这幅画有宋徽宗的题字,是否有瘦金(宋徽宗创作的字体)、瓢印(宋徽宗的瓢形印章)也无从辨清考证了,只要看到临摹的这幅画的美妙,就能想象到李昭道(隆准,高鼻梁,古时以为帝王之相。李昭道为唐宗室,故称)的画技惊世了。仇项的手法就像能把玉石雕刻成叶子状的工匠,就算临摹的这本也不必王羲之临摹的《宣示表》、欧阳询临摹的《兰亭序》差!老夫我向来眼馋,今天一饱眼福了!题于其后。

 

 

作品简析

这是王世贞的晚岁之作。此时的弇州山人,已自称“老人”,非复写《艺苑卮言》时的翩翩才子;观此文,叙事平铺,并无起伏,自首至尾,亦无奇语惊人,似也可属老人的随手散漫之笔。然而,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这篇不事绘饰之作,却也自有其可观的老到之处,那就是:语虽絮絮琐琐,却无一处闲笔。

  此文之题《海天落照图》,先说真迹,次及摹临之本。其说真迹,凡为五扬。首起点明图出小李将军之手,藏于宋徽宗之府,是足见其名贵。此为一扬。此图之贵,令一时权倾天下、无物不可索得之严世蕃,亦为之垂涎。此二扬也。而画主汤氏,虽明知严氏权势熏天,犹不甘交出至宝,宁可冒险作赝;后来虽不曾舍命保画,但至少已视此画为性命之外的第一宝。此三扬也。汤氏虽已决意交画保命,而临别之际,尚要招友置酒,摩挲三日,虽妻子骨肉之长诀,其悲亦不能过尔。此四扬也。画入严府,以世蕃招权纳贿、巧取豪夺之广,府中自不乏稀世之作,而此画犹能压倒千卷,独占魁首。此五扬也。有此五扬,则弇州虽不曾琐琐细说画中海天如何壮阔、落照如何绚烂,而读者感受此画贵重精华之深,岂不尤甚于徒然琐琐细说画中如何如何?此五扬,虽不能说是写尽《海天落照图》之佳,却完全能说是遗画之形,取画之神,为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妙手笔。

  五扬之后,继以二抑。严氏既败,此画辗转流落,终于在不识货的中贵与识货的权贵的争斗中化为灰烬。此一抑。作者既闻此恶耗,又叹息妙迹之永绝。此二抑。以上五扬二抑,合而为一大抑,曰:名画妙则妙矣,毁亦毁矣!此一大抑,为真迹《海天落照图》而抑,由抑而引起为临本之扬。

  真迹虽亡,但《海天落照图》亦随之而亡乎?否,否,犹有临本在。临本何在?在作者手中,由作者惊喜之余,不论价之多少而购得。此为临本一扬。临本之传真程度如何?虽不能复辨有无徽宗手迹印玺,然画上景象,犹足令人想见小李将军之风采,则此临本,直可乱真矣!此为临本二扬,虽然其中亦吞吐着一个抑扬过程。临本毕竟还是临本,其价值究竟如何?其地位究当何评?曰:此是仇十洲手笔,不必多疑,直可与王逸少、欧阳信本的摹帖比肩!此为临本三扬。以上三扬,合而为一大扬,曰:名画毁则毁矣,小李将军之妙,今也犹存其妙!此一大扬,为临本《海天落照图》而扬,照应前文为真迹《海天落照图》之一大抑。

  故本篇看似平淡,却语语关乎抑扬,由抑扬而为作者所见临本传神生色,句句不曾落空,此境不易造到。能传神生色不易,由平淡而传神生色更不易。弇州山人得观临本,自言馋眼大饱;读者虽无此眼福,然得观作者淡而有味之妙文,在精神上亦可算是一快朵颐了吧?

 

 

作者简介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公元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屡迁员外郎、郎中,又 为青州兵备副使。父为严嵩所构死,持丧归。后讼父冤,得平反,被荐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又因忤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以诗文名于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