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丘陵位于 黄河以南, 大运河以东的 山东半岛上, 面积约占半岛面积的70%。它是由古老的 结晶岩组成的断块低山丘陵。突兀在丘陵之上的少数山峰,虽海拔高度不大,但气势雄伟,如 泰山海拔1524米,巍峨挺拔,自古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喻。
半岛中部的胶菜平原将 山东丘陵分隔为鲁东和鲁中丘陵两部,在鲁中丘陵区分布着一片 方山丘陵,当地称为“崮子”,如 孟良崮、 抱犊崮等。 山东半岛也是我国温带果木的重要产地,如 烟台的 苹果、 莱阳的 梨等都非常著名。
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 黄海,南面隔 渤海海峡与 山东半岛遥遥相望,仅西北和北部以 营口、 鞍山、 抚顺、宽甸至 鸭绿江江边一线与辽河平原和长白山地相连,成一半岛,面积约3.35万 平方公里。
辽东半岛北部宽约150 公里,向南逐渐变窄,南端宽不过10公里, 金县 地峡最窄处不过5公里。千山山脉纵贯南北。长约340公里,构成半岛的主干,海拔平均在50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黑山主峰海拔1181米,中部 步云山主峰海拔1131米,耸立在沿海平原之上,显得挺拔高峻,气势雄伟。
辽东丘陵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 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 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辽东丘陵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也是 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湿润,因此较普遍的发育了温带阔叶林景观(中国的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云贵高原以东、 长江以南的 东南地区,丘陵 地貌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统称“ 东南丘陵”。其中,位于 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的称为 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为 浙闽丘陵。 东南丘陵地处 亚热带,降水充沛,热量丰富,是我国林、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由一系列北东—南西走向的雁行式排列的中山、低山和位于其间的一系列丘陵盆地组成。平均海拔500~1000米,高峰可超过1500米。主要山地有 雪峰山、 幕阜山、 九岭山、 武功山、 九华山、 黄山、 怀玉山等。盆地主要由红色砂页岩或石灰岩组成,海拔100~400米。规模较大的有 湘潭盆地、 衡阳— 攸县盆地、吉(安)泰(和)盆地、金(华)衢(县)盆地等。本区属典型的 亚热带景观,夏季高温,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天然植被为典型的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这里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除 水稻外, 棉花、苎麻、 甘薯、经济林木的 油茶、油桐、鸟柏、 茶以及 柑桔等,都占有重要地位。
位于武夷山、仙霞岭、会稽山一线以东的东南沿海, 地形 上山岭连绵,丘陵广布,海岸曲折, 岛屿众多,平原和山间盆地狭小而分散。有二列与海岸平行的山岭组成 地形的骨架。最西一列是以武夷山为主干,向东北与 仙霞岭、 会稽山相连。其中 武夷山、 仙霞岭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由古老 变质岩和 古生界地层组成。第二列由西南向东北有博平岭、 戴云山、 洞宫山、 括苍山和 天台山等,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高峰超过1500米,主要由 流纹岩和 花岗岩组成。这列山岭以东则过渡到沿海丘陵和台地,其中夹有一些河谷盆地和海积平原。本区依山濒海,气候受海洋影响很深,年降水量1400~1900毫米,≥10℃积温5000~6500℃,作物一年二熟至三熟。植被属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方主要林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的 原始林和不少珍稀野生动物。已建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盛产 柑桔、茶、 油茶、油桐等 亚热带经济林木。
是 广西、 广东两省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东部多系 花岗岩质丘陵,外形浑圆、沟谷纵横,地表切割得十分破碎;西部主要是 石灰岩丘陵,峰林广布, 地形崎岖,风景优美。主要山脉有 十万大山、 云开大山、 莲花山等。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本区属南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0~15℃,日均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台风和暴雨频繁。植被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为 赤红壤,盛产荔枝、龙眼、橄榄、 香蕉、 柑桔等水果。但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东南丘陵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东南丘陵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大部分地区无霜期短,作物生长期较长。庄稼熟制可以实现一年两熟到三熟。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大部分地区降水多、雨期长,为中国四大干湿地区的湿 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