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根据其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
1.显性质量成本指可从企业会计记录中获取数据的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部、外部损失成本构成。
2.隐性质量成本是由于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几乎都是外部故障成本,通常不在会计记录中反映。例如:产品降级降价、失去销售机会,顾客满意度低,市场占有率下降等。
显性质量成本的计量
由于质量成本的计量与确认是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因此与每个企业日常财务核算的口径并不一致,质量成本往往被掩盖于传统会计账簿中各个科目里,例原材料、工资、折旧、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因此,要根据日常财务会计的记录追溯显性质量成本时,往往需要对与显性质量成本相关的财务会计科目当期发生额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归属于显性质量成本的金额,再预以汇总,最后得出一定期间内显性质量成本的发生额及其明细。
例:东方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冰箱的企业,其生产流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组装,200*年6月份组装车间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如下:
表1 东方公司组装车部成本
200 年6月 单位:元
财务会计项目 | |
原材料 | 44 000 |
组装车间工人工资 | 4 500 |
管理人员工资 | 4 000 |
设备折旧 | 3 500 |
耗用的水、电等辅助生产费用 | 3 000 |
合 计 | 59 000 |
为确定这些料工费当中哪些是显性质量成本,还需对上述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其属性。
隐性质量成本的计量
由于隐性质量成本不能由从财务数据中分析取得,且其数额较大,因而只能通过估计的方法进行计量:
1.乘数法;
乘数法:假设全部故障成本是所能计量到的故障成本的某一倍数。
乘数法的计算公式为:
外部缺陷成本总和=K(已计量外部缺陷成本)
其中K是根据经验确定的乘数效应。
例题:某公司的K值为4~6,假定计量的外部缺陷成本为300 000元,则实际的外部缺陷成本为1 200 000~1 800 000元。
可见,将隐性成本计算到外部缺陷成本的估计数中,有助于管理当局更准确地确定用于防止及鉴定所耗用的支出。
2.市场研究法。
财务会计项目 | |
原材料 | 44 000 |
组装车间工人工资 | 4 500 |
管理人员工资 | 4 000 |
设备折旧 | 3 500 |
耗用的水、电等辅助生产费用 | 3 000 |
合 计 | 59 000 |
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仍然是经济核算中的3种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了完成质量成本核算的任务,可以把3种核算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形成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业务核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套专门的办法,此处不予讨论。
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可以用统计核算为主,也可以用会计核算为主。但从质量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特点来看,特别是为使有利于质量成本核算长期坚持下去,最好采用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方法。即属于现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和项目,对于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通过会计的方法进行核算;对于未列入成本开支范围、又不属于现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和项目,则可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核算。
采用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方法时,企业在成本会计科目中增设“质量费用”一级科目,下设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四个二级子目,每个子目下设若干三级细目。并设置相应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同时将“废品损失”并入内部损失之中。
根据生产过程特点、生产类型、产品品种繁简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规定明细项目和责任单位,正确归集质量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质量费用,月末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就直接计入各种成本核算对象,不能直接计入的就按规定分别摊入各种成本核算对象。
对于企业主管部门尚未同意将“质量费用”纳入产品成本核算科目而又准备采用会计核算的方法时,则要求对质量成本进行分解和还原,将有关质量成本数据按照“哪来哪去”的原则,参照企业编制的质量费用与现行会计科目成本项目对应关系表进行分解、还原、调整到规定的成本项目中去。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上报。质量成本汇总资料只作为产品成本核算报表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