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所谓钵卷,主要是在日本为统一精神和激扬意志而被利用,戴在头部的细长布条。用通常是白色或红色的棉布制成,彩色钵卷也存在。通常的规格为宽5cm,长120cm。钵卷除了一般的棒体卷以外,还有最早的打环状结的结上钵卷。在脑后打结,作束发带用。打结的方法,将布拧成坚固棒状,将结固定在额头上的为扭转钵卷。此外用毛巾,头巾等作替代的情况也有很多。
发展
钵卷古代称为“
抹额”,用于某种仪式,有宗教含义。中世纪时,是军人的一种装束,用于防止军帽落,后来民间用于干活时擦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普遍使用在中央部位印有红太阳标记的钵卷,钵卷因而出了名。作家
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时,头上也戴有这种钵卷。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吉冈隆德戴钵卷参加百米竞赛,一时成了笑料。而今体育比赛时,许多国家的运动员都戴钵卷。
用途

用于需要统一精神和鼓舞士气的很多场合,典型的比如运动会的选手和啦啦队,接受入学考试的学生等。在骑马赛的主要规则,选手必须使用钵卷,将他人的钵卷夺取者获胜。包括这种场合在内,钵卷的颜色和帽子相同,并根据队伍而不同,可以简易的达到分辨队伍的效果。由于这种场合,有怀着频繁变化颜色打算的人,可能会使用内红外白的钵卷,故而使用的是可逆的单色钵卷。还有,偶像以及声优的现场演唱会中,作为声援的目的而广泛应用。基本形状和目的大体相同,颜色根据声援对象代表色而
统一化。其实际用途有,吸取额头上的汗以免使其流至面部,土木工程员和厨师等人在工作中会使用到。同时还有类似目的的首饰,比如发箍。也有将人毛巾或手帕折的细长,缠在头部。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运动会和活动时,会将有关信念的口号和标语写在钵卷上。还有代表性的象征标志和纹章。如“必胜”“合格”“神风”等。文字间画上太阳旗标志,并深层染色。而扭转钵卷在祭礼,厨师等场合较多使用。
疑问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带其他颜色的?解答:因为日本的吉祥色是白色。
现在还有日本人头戴钵卷吗?解答:有,不过一部分人头戴的钵卷没有红太阳。你也可以理解为白户卷。
日本人运动时候偶尔头戴“白户卷”什么意思?解答:奋斗,努力,加油的意思,日本人一般以这样的方式明志,鞭策自己。
日本人什么情况下会在头上戴钵卷?解答:下定决心做好某事的时候。
相关
日本人发奋时头上为什么要绑一根白条?
它的起源很难考证,一种说法是最早源于鎌倉时代后期的步兵装束。步兵相对于骑兵(武士)的等级很低,连头盔之类的装备都没法标配,于是扎上布条作简单的敌我区分。这种装束由于缺少防护,后期也慢慢演变成了金属、织物混用的“钵金”,有些武士日常也会佩戴(最有名的就是江户时期的新撰组了,哦不……是火影忍者),所以它确实有武士道的内涵——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当年就是带着钵卷冲向了珍珠港。
但现在流行的钵卷上更可能融入了室町时代的“町人”文化,他们大多都是农民出身的工匠、杂役等体力劳动者。干活的时候习惯用毛巾包住头,或者把窄毛巾拧成布绳绑在额头上,防止汗液流下影响工作。渐渐的,钵卷就成了“集中精神”、“奋斗”的象征物。
另外,日本的神道教的传说中也对这类装束有所提及:据说当时把天照大神引诱出山洞的“天鈿女命”女神就在额头上缠了常春藤头绳。所以后来的宗教仪式上会用钵卷来吸引神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