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 , 也称榆林寺、上洞子、万佛峡 , 开凿在甘肃省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榆林河 ( 也叫踏实河) 峡谷中,因榆林河畔榆树丛生,榆林窟因此而得名。保存的洞窟最早开凿于初唐时期,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历朝营造,现保留洞窟43个,东崖分上下两层共32个,西崖只有一层共11个,保存有彩塑270余身,壁画约5千余平方米。1961年 , 榆林窟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榆林窟的始建年代由于缺乏相关的文献史料,至今仍悬而未决,但就保留下来的洞窟和彩塑、壁画来看,榆林窟的始建年代不会早于初唐。其中第17窟、第28窟、第39窟当属榆林窟最早的洞窟,为初唐所建。此外,榆林窟第 6窟内的弥勒大佛高约25米,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其规模和气势仍体现着唐代的恢弘气象。从这身大佛的规模和倚坐形式看,也应属于唐前期。
唐大历十一年 (776), 吐蕃人占领了瓜州。吐蕃人信佛,在榆林窟也开凿了不少洞窟,
榆林窟壁画(10)但大多已被后人重修重绘,只有第25窟和第15窟前室完整地保存了中唐时代壁画的原作。尤其是第25 窟,画家用多种线描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圆润流畅的兰叶描表现富于动态的人物和衣纹,显得轻快潇洒。画家还利用线描的轻重缓急表现衣服飘带等的不同质感。房屋建筑、山水树木等,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描绘,颇具质感。在色彩的应用上,基本上趋于浅淡而又富有变化,用以突出线描的特色,显得典雅庄重。
五代、北宋时期,由于当时的丝绸之路已经衰落,敦煌与中原的经济文化往来也越来越弱,瓜沙地区逐渐变成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封闭的地域,敦煌石窟开始走向衰落。尽管此时的曹氏归义军政权以官方的形式有组织的开凿洞窟,而且从规模到技法也都保持了相当的水平,但终因缺乏强大的中原文化影响,给敦煌石窟艺术造成了较大的局限。这一时期,壁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梵网经变、地狱变等。有的虽然不是新产生的题材,但在表现技巧上却有着自身的特点。第12、16、19、32、33、35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天圣八年 (1030), 曹氏归义军最后一位节度使曹贤顺投降西夏,西夏占领了瓜州。1036年,西夏又攻占了沙州。在曹氏末期到西夏初,回鹘在瓜、沙一带的势力较强,对敦煌石窟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敦煌石窟中,有不少洞窟具有高昌回鹘壁画的许多特征。榆林窟第39窟的壁画就具有典型的回鹘风格。本窟始建于唐代,现存壁画为回鹘时期重绘。前室甬道两壁有回鹘供养人像,窟内壁画的内容主要有千手千眼观音、罗汉像、儒童本生、说法图、药师佛等。其中如药师佛、儒童本生等都是回鹘高昌石窟壁画中最流行的题材,风格上也与高昌壁画相近。
西夏在建国之后, 很重视吸收汉文化,以巩固其统治。西夏对佛教极为崇拜,多次派人到北宋求取佛经,同时还派人到西藏请藏传佛教大师来传教。因此,西夏佛教具有汉藏结合、显密双修的特点。西夏在河西一带大兴佛事,在张掖建了大佛寺,在武威、张掖、酒泉等处都开凿了石窟。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都有西夏开凿或重修的洞窟。尤其是榆林窟,被西夏高僧慧聪誉为“白日圣香烟起,夜后明灯出现”的“世界圣宫”。第2窟、第3窟、第10窟、第29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窟。
西夏末到元朝初 , 瓜、沙二州经历了一段动荡的时期 ,至元十四年 ( 1277) , 复立瓜州、沙州。但不久“尽徙二州居民于肃州”。直到 1303 年,才派兵屯戍瓜、沙,恢复生产。榆林窟现存的元代题记多是较晚时期的。正十三年,西宁王速来蛮下令重修榆林窟。
元代的佛教受西藏佛教影响很大,因此艺术上具有浓厚的藏密色彩。第4窟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该窟绝大部分壁画具有浓厚藏密风格,在画法上也主要是外来手法,注重色彩,善于利用强烈的对比色,造成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人物形象的刻画比例准确,强调动态,线描精细,严谨。此外,元代时还重修了榆林窟一些洞窟,绘出供养人和一些密宗图像,这些供养人像,对于了解元代人物服饰制度等有重要意义。[4]
①主室呈长方形,偏后有中心柱,四面开龛,有前室及长甬道,多为唐初开凿,有的甬道长达8米;
②主室呈方形,覆斗藻井,中心设须弥座(佛床),其余与前者相同;
③主室呈方形,覆斗藻井,中心置圆坛,无甬道,多为密宗窟。
榆林窟的壁画保存完好,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可分6类:
主要有《观无量寿经变》、《弥勒净土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文殊变》、《普贤变》、《观音经变》、《梵网经变》等。唐代后期经变多有墨书内容榜题。
主要有千佛、说法图、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水月观音、天龙八部等。
有坛城图、明王像、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等。
有《牛头山组画》、《唐僧取经》等。值得注意的是唐僧取经故事进入经变,悟空已变为猴像。
用于藻井、圆光、边饰、地毯、桌围、器物;服饰方面的装饰纹样有团龙、翔凤、麒麟、天马、华鸭、莲花、宝相花、几何纹、法器纹等;结构严密,色彩清丽。
有瓜沙曹氏家族功德像,如归义军节度使托西大王曹议金和夫人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公主陇西李氏的供养像(第15窟),节度使曹元忠和凉国夫人浔阳翟氏及其幼子曹延禄供养像(第19窟);有都勾当画院画家的形象,如沙州工匠都勾当画院使保供养像(第35窟),左厢都画匠作白盘供养像(第33窟),知画手武保琳供养像(第35窟)等;也有西夏时期党项武官画像,如“大瓜州监军司(唐盘)皈依像”,“内宿御史正统军使赵……皈依像”(第29窟)等;还有蒙古贵族画像,如“思贺答里太子”、“平牙答思达鲁花赤”供养像(第3窟)等。
榆林窟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反映唐至元代现实社会形象的历史资料宝库。其中的一些画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榆林窟科技图像(3)西夏第3窟东壁南侧的《千手观音》壁画,可以说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反映科技史的杰作。画工在观音的每只手中描绘了一件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物品,这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工农业生产工具及其他物品的形象。而且大都是左右对称绘画两幅相同的画面。其中的《酿酒图》和《锻铁图》最为有名,受到国内外科技史学家的珍视。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的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这两幅画给予高度评价。他把酿酒装置考证为酿造烧酒的蒸馏器。“锻铁图”中冶炼炉上鼓风用的是竖式梯形木风箱。公元1044年,我国就有了木风扇的记载。到14世纪初的元代,又将木风扇用于“水排”。我国采用木风扇鼓风进行熔冶,比欧洲早五六百年。边远的西夏银铁炉上,出现这种先进鼓风技术,说明早在八九百年前,鼓风箱在我国已得到普遍推广。画面上还有两只构造特别的方头船。属于农业方面的有二幅犁耕图、二幅加工稻谷的“踏碓图”。还有犁、耙、锄、锹、木斗、锯子、锛、斧头、手钳子、墨斗、规尺、剪刀、熨斗等生产和生活用具。观音的若干手中还拿有许多人物、动物、花卉草木、瓜果食品、建筑物、兵器、法器、乐器、雨伞、瓶、盘、坛、罐、壶之类的各式容器,以及日月图形等等。琳琅满目。这些图像是我们研究西夏时期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发展的极好资料。
历代壁画中都有反映古代科技方面的画面,农业耕获方面的场景在五代第20、36、38窟中也有。壁画中还有放马、牧牛、拉赶毛驴上坡、挤牛奶、井上打水以及院落马厩、牲畜饲养等方面的画面。大量的衣冠服饰、精美的藻井、装饰图案、织锦、染织图案显示了历代丝绸等纺织品的技术水平。各种不同建筑形式在壁画中也有反映。一些经变中还绘出了车、船等古代陆水交通工具。《剃度图》中还有不少洗、浴、剃发、刮脸、漱口、揩齿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宋初第35窟“炽盛光佛并诸星”壁画中仅以“人马宫”等二宫代替天文图像“黄道十二宫”的形式,这在国内外同类题材中是一种独创。五代、宋、元壁画中还有一些日、月天象图。历代壁画中都有不少兵器。特别是五代第33窟北壁的“降魔变”中,奇形怪状的妖魔鬼怪们手持各种兵器向释迦进攻。所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的科技发展。
榆林窟内容丰富,艺术精湛,是敦煌石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中晚期佛教石窟寺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榆林窟和莫高窟地形相连,石窟建筑形制、彩塑、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既密切相关又比较接近,因此属于敦煌石窟体系。尽管它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均与莫高窟一致。但是,榆林窟艺术并非莫高窟的翻版,而是具有许多自己的特色:如在洞窟形制上,有完整的前室和长甬道,主室壁上画出十二根排柱支撑窟顶宝帐的窟室样式,都是莫高窟所没有的。尤其是唐代、西夏、元代洞窟的汉地佛教壁画以及藏传佛教密教为主的不同民族的优美壁画,如西夏和元代的密教曼荼罗和水月观音图,显密结合加以汉密、藏密结合的画法,尤其是大量的民族人物画像、画工画师画像,以及汉藏婚礼图,是中国晚期石窟寺壁画艺术的精华,填补了敦煌石窟晚期艺术的空白,弥补了莫高窟的不足。[4]
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9:00 —17:30(16:30停止售票)
淡季(11月1日至4月30日):10:00—17:00(16:00停止售票)
榆林窟官方公众号线上预约售票
内宾 40元/人、外宾 55元/人(含15元外语讲解费)、优惠票20元/人
第2窟:100元/人、第3窟:150元/人、第4窟:100元/人、第25窟:200元/人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国籍公民属下列情况者,予以优惠或免票参观。
·年龄在6-17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凭有效身份证件享受半价优惠;
·年龄在60-69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凭有效身份证件享受半价优惠;
·国内全日制统招在读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生凭有效证件(身份证+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
·5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参观;
·离休干部凭本人《离休证》免票参观;
·70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凭有效身份证件免票参观;
·教师节当日凭教师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免票参观;
·现役军人(不含军队文职人员)凭《军官证》《士兵证》《文职干部证》《士官证》《义务兵证》《学员证》免票参观;
·武警凭有效身份证件和《警官证(武警)》免票参观;
·公安民警凭有效身份证件和《人民警察证》免票参观;
·消防救援人员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干部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学员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退休证》免票参观;
·残疾人凭身份证和二代残疾人证免票参观;
·退役伤残军人凭身份证和伤残军人证免票参观;
·持《陇原人才卡》和有效身份证件免票参观。[2]
出发地→敦煌莫高国际机场/嘉峪关机场→瓜州→乘大巴/出租车至榆林窟
出发地→瓜州→乘大巴/出租车至榆林窟
出发地→瓜州→乘大巴/出租车至榆林窟
出发地→敦煌→乘出租车至榆林窟
出发地→自驾至瓜州→榆林窟
·严禁携带各类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及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进入洞窟参观区域;
·不得携带各类宠物进入洞窟参观区域;
·请勿将背包、照相机、自拍杆、摄像机等带入洞窟参观区域,售票处提供免费寄存;
·爱护文物,严禁刻划、涂写、触摸壁画、彩塑;
·凡损伤、破坏文物者,按国家有关法规查处;
·如遇大风、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为保护文物及游客安全,洞窟将暂停开放。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