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属

钩藤属

目录导航

特征描述

钩藤属钩藤属(5)钩藤属钩藤属(5)木质藤本,嫩枝方柱形或圆柱形,无毛或有短柔毛,营养侧枚常变态成钩刺。叶对生;侧脉脉腋通常有窝陷;托叶全缘或有缺刻,浅2裂至深2裂,有时略具龙骨,承托头状花序的托叶有时近叶状,腹面基部或整个表面具粘液毛。头状花序顶生于侧枝上,决不生于直出枝上,通常单生,稀分枝为复聚伞圆锥花序状。花5数,近无梗时有小苞片,有梗时无小苞片;总花梗具稀疏或稠密的毛;小苞片线状或线状匙形;花萼管短,无毛或有稠密的毛,萼裂片三角形至窄三角形或线形,椭圆形或近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无毛或有稠密的毛;花冠高脚碟状或近漏斗状,外面无毛或有稠密的毛,花冠裂片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在芽内镊合状排列,但在顶部近覆瓦状,外面无毛,或具短柔毛以至稠密的毛,里面无毛或具短柔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管近喉部,伸出,花丝短,无毛;花柱伸出,柱头球形或长棒形,顶部有疣,子房2室,胎座至少贴生于隔膜上部1/3处;胚珠多数。小蒴果2室,外果皮厚,纵裂,内果皮厚骨质,室背开裂;种子小,多数,中央具网状纹饰,两端有长翅,下端的翅深2裂。

生长环境

本属物种 生长环境
云南钩藤 生于林缘或树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勐腊县勐仑镇曼边。
大叶钩藤 生于次生林中,常攀援于林冠之上。
华钩藤 生于中等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湿润次生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
白钩藤 生于密林下或林谷灌丛中。
平滑钩藤 生于林中。
侯钩藤 生于林中或林缘。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云浮。
钩藤 常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
毛钩藤 生于山谷林下溪畔成灌丛中。
攀茎钩藤 生于山地疏林下,在西藏墨脱生于海拔1300米的山坡阔叶林内。

地理分布

本属物种 生长环境
云南钩藤 生于林缘或树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勐腊县勐仑镇曼边。
大叶钩藤 生于次生林中,常攀援于林冠之上。
华钩藤 生于中等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湿润次生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
白钩藤 生于密林下或林谷灌丛中。
平滑钩藤 生于林中。
侯钩藤 生于林中或林缘。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云浮。
钩藤 常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
毛钩藤 生于山谷林下溪畔成灌丛中。
攀茎钩藤 生于山地疏林下,在西藏墨脱生于海拔1300米的山坡阔叶林内。

经济价值

该属有34种,其中2种分布于热带美洲,3种分布于非洲及马达加斯加,29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澳大利亚等地。我国有11种、1变型,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福建、江西、陕西、甘肃、西藏及台湾等省、区。

栽培技术

该属植物的带钩藤茎均作钩藤入药,其中尤以钩藤(U. rhynchophylla)、华钩藤(U. sinensis)产量大,质量佳。钩藤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痛、降血压等功效。归肝、心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正品钩藤包括: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和无柄果钩藤。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中药钩藤对高血压、头痛、眩晕等有确切的疗效。该属植物含有吲哚类生物碱、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吲哚类生物碱为主要的有效部位。研究表明,钩藤不仅其传统药用部位——带钩茎枝是一种药用资源,钩藤的叶、藤茎(不带钩茎枝)也有作为药用资源的潜力,其来源更为丰富,药用价值及综合利用潜力都很大。

选地整地

定植

选地

种植地一般选择在100~800米海拔的荒山荒地或疏林地。根据钩藤的生长习性,宜选择在半阴半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而无污染的微酸性砂质壤土阴坡地种植。也可与密度稀、树冠还不很大的中幼松杉或核桃等林木间套种植。

整地

在种植前一个月先放火炼山,翻土1次,进行晒或冻,捡净杂物和细碎土块。按株行距1.5米×2米或2米×2米挖植苗穴,穴长、宽、深均为30厘米。每亩222穴或167穴左右,每穴施入土杂肥或腐熟农家肥2千克,三元复合肥0.15千克,并用表层土与肥料混合拌匀施入穴中,然后覆土稍高于原地面,整成龟背形。

栽后管理

定植时间为每年的3~5月或10~12月,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当幼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定植。定植前把太长的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在苗高40厘米处剪截定干。必须保持苗木根系完整新鲜,无机械损伤,苗芽鲜活。定植时先在原来的穴中间挖小穴,穴长、宽、深以苗根系能在穴中自然舒展为度,栽时每穴1株,将苗木扶正,用熟土覆盖根系。当填土至穴深1/2时,把苗木轻轻往上提一下,以利根系舒展,然后再填土满穴,踏实土壤,浇定根水。

病虫害防治

⑴补苗。移栽后及时检查,发现缺苗或死苗应及时补栽。

⑵抚育追肥。定植返青后,每株施尿素0.05千克,以后每年结合抚育,在春秋季再分别追施少量有机生态肥和每株0.1千克三元复合肥。抚育时,将植株四周的杂草用锄头除去后抖尽泥土,覆盖于钩藤的根部,以保持水分,并在植株根旁挖施肥沟,放入肥料后盖土。抚育时间一般在5~6月和9~11月。

⑶修剪打顶。第一年钩藤长至1.5米时及时打顶,使钩藤多分枝。第三年产钩后,每年在采收时对茎蔓短截约留60厘米长,促使剪口萌发更多的健壮新梢,以提高产量。

词条图册

钩藤病虫害很少,一般无需使用药剂防治。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蚜虫、蛀心虫、毛虫等。

⑴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受害后幼苗根部皮层和侧根腐烂,茎叶枯死。防治方法:开沟排渍,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对病穴用石灰消毒,或用50%多菌灵1500倍液全面浇洒,以防蔓延。

⑵蚜虫。4月份在幼苗长出嫩叶时发生,7~8月份为害植株顶部嫩茎叶。可用10%吡虫啉3000倍液防治。

⑶蛀心虫。幼虫蛀入茎内咬坏组织,截断水分和养料的运输,致使顶部逐渐萎蔫下垂。防治方法:发现植株顶部有萎蔫现象,应及时剪除,从蛀孔中找出幼虫灭之;发现心叶变黑或成虫盛发期,可用95%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⑷毛虫。6月份成虫开始为害,能将新发茎枝叶片吃光,影响产量。发生时可人工捕杀,严重时用5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