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嵩草(5)多年生草本,[2]根状茎短。秆密丛生,纤细,高20-50厘米,粗1-1.5毫米,稍坚挺,钝三棱形,基部具褐色至褐棕色的宿存叶鞘。叶短于秆,丝状,柔软,宽不及1毫米,腹面具沟。
穗状花序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3-2厘米,粗3-5毫米;支小穗多数,密生,顶生的雄性,侧生的雄雌顺序,在基部雌花之上具3-4朵雄花。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4.5毫米,顶端圆形或钝,无短尖,膜质,背部淡褐色、褐色至栗褐色,两侧及上部均为白色透明的薄膜质,具1条中脉。先出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3.5毫米,膜质,淡褐色,在腹面边缘分离几至基部,背面无脊无脉,顶端截形或微凹。小坚果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扁三棱形,长2.3-3毫米,成熟时暗灰色,有光泽,基部几无柄,顶端骤缩成短喙;花柱基部微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5-8月。[3]
生长在海拔3000-4600米的河滩地、湿润草地、高山灌丛草甸。[2]西藏嵩草在海拔3300-4600米的高寒地区,年气温0℃左右,生长良好。在海拔3200-4000米的高山沼泽化草甸地区,成片生长。一般生长地区的气候寒冷、潮湿、积水,日照短。在海拔2900-4800米的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的阴坡上,常作为亚优势种,与优势种高山嵩草组成阴坡高山嵩草草地,草群高度6-10厘米,盖度85%-90%,其中莎草科植物占57.1%。西藏嵩草经常与高山嵩草、线叶嵩草、苔草属组成地下根茎密丛型莎草层片。植物的种类组成多为湿中生、中生和湿生植物。优势种西藏嵩草为青藏高原特有成分,是典型的湿中生短根茎地下芽植物。
西藏嵩草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西部、西藏东部。[2]
西藏嵩草5月上、中旬返青,6月中下旬孕穗,7月上、中旬抽穗开花,8月中旬种子成熟,生育期90-120天。根系发达,生活力强。在山麓洪积扇积水地带,泉水、河水溢出积水地带,沟头积水洼地,常出现以西藏嵩草为主的沼泽化草甸,外貌整齐,盖度为90-95%,草群平均高度15-25厘米。
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营养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良好,耐牧性强,是较为理想的放牧场。
沼泽化草甸因草地潮湿,地表布满积水坑,寄生虫和病原菌较多,长期放牧家畜易患腐蹄病。若积水消失,则西藏嵩草就逐渐退化。成片生长的草地产草量较低,一般产鲜草2250千克/公顷,其中可食鲜草202千克/公顷。耐牧、耐践踏、耐啃食、耐寒、耐风雪,返青较早。常为牦牛、犏牛采食的夏秋放牧草地。该类型草地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夏秋季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但到枯黄期以后,粗纤维剧增,茎秆变得粗硬,适口性下降,甚至不被采食,仅适宜作牦牛的夏秋季草场,不宜放牧绵羊和马。西藏嵩草在青绿期为优良牧草,营养成分较高,蛋白质含量16%,粗脂肪3.4%,无氮浸出物约50%,粗纤维30%。
西藏嵩草是青海主要的夏秋放牧草场。植株矮小,茎叶茂盛,无臭、无味,茎叶柔软,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青藏高原上是夏、秋季的主要放牧饲草。营养枝多,8月中旬以前茎叶柔软,适口性好,马、牛、羊最喜食,特别是马、牛最为喜食。8月中旬以后,草质变硬,纤维素相应增加,适口性降低。8月中旬以后马、绵羊、山羊乐食,牦牛、犏牛喜食;进入10月中旬后,马、牛、羊又表现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