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乐

目录导航

体裁沿革

破阵乐,原是唐代的乐舞。它始创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唐代贞观七年(633年)制《秦王破阵乐》之曲,使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辞。此曲包括三变(大段)、十二阵、五十二遍,以讨叛为主题,歌颂唐太宗讨伐四方之武功。唐代大曲为大型乐舞,此曲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兼引马军入场,尤为壮观。唐玄宗又造《小破阵乐》,后唐代教坊曲中又有俗乐《破阵乐》。唐代所传《破阵乐》之辞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六言八句三体。唐将哥舒翰一体为六言八句:“西戎最沐恩深。犬羊违背生心。神将驱兵出塞,横行海畔生擒。石堡岩高万丈,鹏窠霞外千寻。一喝尽属唐国,将知应合天心。”此辞颇能表达原曲之意。

到五代十国时期,《破阵乐》被作为词牌,内容与形式均与原曲相差甚远。宋人之《破阵乐》词有柳永和张先各一首,均为长调。[1]

格律说明

破阵乐,《宋史·乐志》谓“正宫”。柳永《乐章集》注“林钟商”。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四句五仄韵,后段十六句五仄韵。参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此词载《乐章集》,颇有脱误。后段第七句“声欢娱”,“声”字或系“罄”字之讹。第十句“各”字下刻本脱一字,兹从《词纬》抄本校正。可平可仄参下张词。

双调一百三十三字,前段十四句四仄韵,后段十六句五仄韵。参张先《破阵乐·四堂互映》。此即柳词体,惟前段第十一句不押韵异。[2]

格律对照

格一(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中平中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仄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春娇罗绮,喧天丝。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中平平,平平仄,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声欢娱,歌鱼藻,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徘徊宛。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去,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

格二(变体)

格律对照例词:张先《破阵乐·四堂互映》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郡美东南第一,望故园楼阁霏。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繁星灯烛,长衢如画,暝色韶光,几帘粉面,飞甍朱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尽朋游,因民乐,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芳菲有。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2]

典范作品

宋代张先《破阵乐·四堂互映》

宋代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民国吕碧城《破阵乐·混沌乍启》

民国黄咏雩《破阵乐·血沟激撸》[2][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