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

目录导航

歌曲背景

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你的盖头来此曲产生于前苏联 乌兹别克共和国,原名《亚里亚》(《卡拉卡西乌开姆》)。1932年, 亚美尼亚作曲家 哈恰图良(A. Khachaturian)就曾在《钢琴三重奏》第三乐章中采用过这段旋律。与此同时,这首歌也传到中国,为西部诸民族流播,1939年由王洛宾在甘肃酒泉所搜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 王洛宾跟随“西北抗战剧团”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宣传演出时,他从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商人那里记录了一首名叫《亚里亚》的新疆民歌。这是一支流传在南疆地区 的民歌。

王洛宾在自己的“音乐札记”中,曾经记录了这支民歌的起源:“这个舞是南疆的一种乡土游戏。秋收时节,在麦场上休息的时候,由一位上年纪的老汉穿上妇女的服装、戴上盖头,然后作出扭捏的动作。一个青年在他身旁边唱边跳,最后掀开盖头,却看见盖头里原来是一位白发老汉,大家哄堂大笑,然后继续劳动。”这种乡土游戏,起源于南疆农村,是人们在劳动时为了逗乐解乏而发明的娱乐形式,本身并无多少艺术价值。

青海儿童抗战剧团成立不久,在西宁昆仑回民中学任音乐老师的王洛宾就忙着为孩子们编写演出节目。他找出了自己在河西记录的那支民歌《亚里亚》,打算采用这个乡土游戏的音乐和舞蹈素材,为剧团的孩子们编写一个边唱边跳的歌舞节目。按照习俗,娶亲时新娘子的盖头只能掀开一次。可是王洛宾却别出心裁地让新娘子的盖头连续被掀起了四次。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每掀起一次盖头来,都会有一次不同的艺术效果。

歌曲歌词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梢弯月亮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上的弯月亮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眼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样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样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儿看看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梢弯月亮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上的弯月亮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眼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样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样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儿

看看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儿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儿

看看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脸儿

看看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你的脸儿红又圆呀

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歌曲赏析

原词

第一段,男孩要看看女孩面纱后的眉毛,女孩回答:“燕子有一双黑翅膀,亲爱的哥哥,你和我不是见过吗?”

第二段,男孩又要看她的脸蛋,女孩回答:“巴扎上卖的小圆帽,亲爱的哥哥,你和我不是见过吗?”

燕翅和圆帽似为推诿之词,然前者灵动飞扬,后者丰满香甜,显然是绕着弯的明喻。一声“亲爱的哥哥”,愈见女孩的娇矜妩媚。准此而言,从看眉毛到看脸蛋,也颇有“得寸进尺”之意,而两段间的留白更予人遐想。

王洛宾版

在四段歌词中,每段歌词都用“掀起你的盖头来”作开头。接下来,再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蒙在盖头里的那位新娘的眉毛、眼睛、脸儿和小嘴,分别描绘得栩栩如生。

歌曲影响

很多新疆人都会唱以“掀起盖头”为内容的原生态民歌,但是他们所唱的和王洛宾改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完全是不同的版本。经过王洛宾改编之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无论是在歌词的口语化,还是在旋律上都显得更加专业,更加艺术化,更加便于传唱。

流传范围

该歌曲最初是由“青海儿童剧团”的孩子们用群歌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的。之后有人将《掀起你的盖头来》连同《 达坂城的姑娘》、《 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一起带到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来传唱,这批来自大西北的民歌,立即受到重庆及国内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抗战胜利后,这些脍炙人口的西北民歌又漂洋过海,流传到了东南亚各国和世界各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