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冰运动北京一向是冬季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滑冰、冬泳、滑雪,北京人无所不好。但和一些飞速发展的大众运动相比,攀冰运动发展得有些缓慢,这主要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项温和的运动。它对参与者的体能、技巧、意志等都是挑战。另外,目前进行一次攀冰运动的费用是400元左右,消费上也不够大众化。目前,北京地区的攀冰市场还处在自发开发阶段,许多地方不够规范,在运动安全、设施配套、教练资格上都还没有明确的法规。如今,北京已有2万人参与这项活动,很多京郊的自然公园,如云蒙峡、桃源仙谷、黑龙潭、天仙瀑等近十个场地都开设了难度各异的攀冰运动场所,既有适合专业级攀登的垂直冰壁,也有为满足初学者好奇心的坡度较低的冰壁。据悉,北京市登山协会正在为攀冰运动的正规化制定管理措施,以使更多人能够亲身体会攀冰运动的乐趣,相信这一新兴的运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北京人冬季运动的新热点。
法式技术起源早于德式技术,其攀爬特点不同于一般的攀岩技术:它是用一支大冰镐攀爬,所以它采用“两点支撑,一点移动”技术,即用一只脚或一支冰镐支撑身体,移动另一只脚或冰镐,因此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且冰坡超过60度时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法式技术的要领是:双手在胸前横握冰镐,一手握冰镐三通处,镐尖向下,另一手握冰镐1/3处,双手间距离相当于肩宽。双臂用力将冰镐扎牢于冰面,然后依次移动双脚,反复进行。
攀冰运动德式技术是比较安全的攀冰方法,与法式技术不同,它采用两支小冰镐,轮番插入冰雪坡中交替上升或下降,有点类似于攀岩的方法,即“三点固定、一点移动”。这样就和攀岩一样,是“三点固定”。由于非常适合攀爬坡度大于60度小于90度的冰壁,现在大多数攀冰者都采用这种技术。
攀岩的秘诀:
抓:用手抓住岩石的凸起部分。
抠:用手抠住岩石的棱角、缝隙和边缘。
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点的前提下,小臂贴于岩壁,抠住石缝,用力下拉引体向上。
撑:利用台阶、缝隙或其它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体向上或向左右移动。
推:利用侧面、下面的岩体或物体、以手臂的力量使身体移动。
胀:将手伸进缝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涨开,以此抓住岩石的缝隙做为支点,移动身体。
蹬:用前脚掌内侧或脚趾的蹬力把身体支撑起来,减轻上肢的负担。
跨:利用自身的柔韧性,避开难点,以寻求有利的支撑点。
挂:用脚尖或脚跟挂住岩石,维持身体平衡使身体移动。
踏:利用脚前部下踏较大的支点,减轻上肢的负担,移动身体。
攀冰中主要涉及三种技术:保护点的设置、攀登、还有保护。
保护点的设置
与其他野外活动中的保护点设置一样,必须掌握独立,均衡,有富余的三条原则。在冰壁上设置保护点至少需要三颗冰锥,保证设置冰锥处没有裂缝,没有鼓包,没有气泡,不流水,冰锥尽力全部旋入。三颗冰锥间距应尽量远,大多在半米左右,用主锁于扁带或辅绳相连接,调整扁带或辅绳使三颗冰锥同时受力,且夹角要尽量小,最大不能超过60度。最后所有的扁带或辅绳归入两颗锁门方向相反的主锁,并将主绳扣入这两颗主锁中。最后检查所有的锁门,必须都锁好。
攀登:主要包括镐法和脚法,镐指手中的小冰镐,利用鹤嘴劈入冰面提供悬挂。基本要领是大臂带小臂,小臂摆方向,手腕出镐即停。主要力量来自大臂、肩和背,小臂使镐尖保证垂直冰面入冰,在入冰前通过手腕将臂的动量转给冰镐,这样冰镐就获得了最大的动量,入冰效率提高。入冰后,不必抓冰镐,利用腕带下拉受力即可,手腕休息准备下次挥镐。脚法指如何利用冰爪提供支撑,攀冰中大量利用前齿踢冰,这种技术成为德式踢冰。要领是摆大腿,小腿提脚,垂直入冰。同样力量来自大腿、臀部和背部,提脚是为了使前齿充分入冰不脱出,使用双前齿冰爪使前齿垂直冰面同时入冰才能提供最大支撑。学会了镐法和脚法之后就是要靠镐和脚的配合,与攀岩相似主要有四变形,也就是固定三点移动一点的方法;还有单镐向前牵引式的方法,这要求入镐和入脚都是稳定的,属于进阶了。
保护:攀冰中的保护方法与攀岩非常相似,只是需要注意:冰上保护点没有岩石结实,不能经受很大的冲坠,因此绳子相对攀岩要打得紧些,减少脱落时的冲坠距离;保护员要保护好自己,接近冰壁必须要戴头盔,时刻注意上方攀爬者和落冰;如果需要站立在冰面上,保护员需要穿冰爪,最好在冰面上用冰锥将自己固定。另外在攀冰保护中最好能够使用抓节,因为攀冰场地比起攀岩场地突发性的危险更多;不能使用grigri等自动保护器,在寒冷或结霜时会失效。
主要包括镐法和脚法,镐指手中的小冰镐,利用鹤嘴劈入冰面提供悬挂。基本要领是大臂带小臂,小臂摆方向,手腕出镐即停。主要力量来自大臂、肩和背,小臂使镐尖保证垂直冰面入冰,在入冰前通过手腕将臂的动量转给冰镐,这样冰镐就获得了最大的动量,入冰效率提高。入冰后,不必抓冰镐,利用腕带下拉受力即可,手腕休息准备下次挥镐。脚法指如何利用冰爪提供支撑,攀冰中大量利用前齿踢冰,这种技术成为德式踢冰。要领是摆大腿,小腿提脚,垂直入冰。同样力量来自大腿、臀部和背部,提脚是为了使前齿充分入冰不脱出,使用双前齿冰爪使前齿垂直冰面同时入冰才能提供最大支撑。学会了镐法和脚法之后就是要靠镐和脚的配合,与攀岩相似主要有四变形,也就是固定三点移动一点的方法;还有单镐向前牵引式的方法,这要求入镐和入脚都是稳定的,属于进阶了。
攀冰中的保护方法与攀岩非常相似,只是需要注意:冰上保护点没有岩石结实,不能经受很大的冲坠,因此绳子相对攀岩要打得紧些,减少脱落时的冲坠距离;保护员要保护好自己,接近冰壁必须要戴头盔,时刻注意上方攀爬者和落冰;如果需要站立在冰面上,保护员需要穿冰爪,最好在冰面上用冰锥将自己固定。另外在攀冰保护中最好能够使用抓节,因为攀冰场地比起攀岩场地突发性的危险更多;不能使用grigri等自动保护器,在寒冷或结霜时会失效。
攀冰运动攀冰是种令人振奋的活动,结合了时时变化的攀爬对象和对你身心都是挑战的寒冷环境。攀岩的人如果去从事攀冰,会发现这两种活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登山者都是尽可能用双腿来支撑自己,从一个平衡点把身体重量转移到另一个平衡点;都是预先计画好几步,“用眼睛”先攀爬一遍。攀冰一如攀岩,都要利用地层表面的特色,寻找凹槽、山壁、突出地形供手、脚抓稳站稳,找平坦的地方敲入冰用工具。当然,两者之间的相异点也是同样的惊人。攀冰的人必须借重手攀工具和冰爪,学会如何利用可能确保装置和可能并不稳固的防护装置。他们攀爬的对象不但整天都在变化,连整个季节都变化不已。
不穿冰爪攀登
攀登高山的人常常会碰到一小段冰地或是冻结的雪地。不穿冰爪穿越这些路段需要边爬边平衡,从一个平衡姿势把身体重量转移到另一个平衡姿势。每次平衡时,你的内脚(即前脚)要踏在外脚(后脚)的前上方,而为了减少肌肉的用力,你的后腿要尽量打直,以使大部分的重量都放在后腿的骨骼上。把冰镐握在前手上,当身体和双腿都平衡后才能向前挥移,而你的双腿必须在冰镐往前移之后才能移动。你在攀爬的同时,要留意冰地表面有没有不平处以做为踏足点。
砍冰阶 对最早期的高山攀登者来说,砍冰阶(Step-Cutting)是攀登陡峭冰面和坚硬雪地时,唯一可用的技巧。冰爪发明之后,登山者比较不需用到砍冰阶技术,但是这种需求并没有全然被消除。登山者依然可能在未携带冰爪的情况下碰到冰地,或是冰地只有一小段路,不值得花时间去穿冰爪。另外当冰爪断裂、登山者受了伤或经验不够时,都成为采用砍冰阶的原因。而即使你穿著冰爪,或许也愿意用冰镐砍出一个小步阶以使脚步更稳固,或是当做一个可以休息的小平台。光是砍出一个舒适的确保用平台,就足够成为你对这门技巧好好了解一番的理由。
利用冰镐的扁头砍出步阶的方法有两种。你可以以和地面几乎平行的动作挥砍一阵,做出一个步阶来,或是以和冰面垂直的动作挖出一个有如小格洞的步阶。如果冰面较软,冰镐的鹤嘴在砍出步阶方面往往也有辅助之功:只要平顺一挥,切入雪面、冰面即可。砍步阶时,务必要把冰镐以腕带连接在手腕上,如此既有助于支撑出力的那只手,又可避免失手的时候把冰镐给丢了。
最常用的砍步阶技巧就是挥砍法,在和缓或稍有角度的斜坡上(最多30度角)上下挥动冰镐。如果你正在上山,先以平衡姿势站好,前手(朝山上的那只手)握住冰镐,以和前脚平行的方向将肩头挥离自己的身体(图15-11)。挥动冰镐时要从肩膀出力,用冰镐的扁头去砍冰,利用冰镐的重量做事。如果是较为坚硬的冰面,你就得用到较多的肌肉力量,或许还得双手并用。连续挥砍之后,把步阶上的冰清干净∶从脚跟开始,直到脚趾处。用冰镐扁头把一堆堆的碎冰挖起铲掉,再用扁头和鹤嘴完成步阶。
一般的程序,是你以一个平衡姿势砍出两个步阶后,利用冰镐稳固自己,往上移动到另一个平衡姿势,再砍出两个步阶,就这么循环下去。冰镐绝对不要挥向自己的身体,因为有时一个不小心,冰镐的扁头可能会被冰面弹回来而打到你的腿。如果是和缓的斜坡,通常登山者会敲出一条斜斜的步阶,不过如果是坡度中等的斜坡,由于平衡较为困难,就要敲出两条平行的斜走步阶。小格洞的步阶适用于更陡的斜坡。
每条斜走的步阶路都要稍微往内弯,以免你的靴子滑掉。和缓的斜坡上,如果步阶只容得下你靴子的一小部分或许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坡度较陡,步阶的空间就应该大得足以容纳你整只靴子。步阶的间距要便于你所有的队友利用。当你走完一连串斜走步阶准备改变方向时,要敲出一个容得下两只脚的地方让自己站稳,以做为转弯以及换手握冰镐之用。
对于很容易产生摩擦的坚硬冰面,先以平行动作把冰镐鹤嘴砍进冰内,以确定步阶的底部位置,以免用扁头砍步阶时破坏了踏足点。如果你在鹤嘴砍入冰面内后,用力将冰镐往外拉,鹤嘴不会卡在冰里,反而会把冰削下来。
攀爬陡峭的直壁要用小格洞的步阶,各步阶的间距大约是双肩的宽度,都要很容易就踏得到。这些步阶既要当做手攀点也要当做踏足点,因此每个步阶都要大得足够容纳前半部的靴子,并且要有个小凹口以利手攀(图15-13)。先挥砍出一个步阶,然后敲成你想要的深度,再用冰镐的扁头轻敲出一个凹口。
如果你下山时决定要砍步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砍出一条直直往下山走的阶梯式步阶。如果你想一次砍出两阶,先以平衡姿势站定,面部朝斜坡下望,在你站立处的紧下方连续砍出两个步阶,然后先踏出外脚(前面朝下的那只脚),再踏出内脚(后面的那只脚)。如果决定一次砍一阶,依然要以平衡姿势站定,先砍出外脚(朝下的那只脚)的步阶,往下踏出之后,按著砍内脚(后面的那只脚)的步阶,再踏出内脚。(登山者或许宁愿用绳索下山法悬吊下冰坡,而不用砍步阶的方式。)
在滑溜溜的冰面上砍步阶,既劳累又困难,而且往往是在高旷的地方,因此你的身体通常需要以确保技术做好防护。紧急时刻运用砍步阶的技巧可能救你一命,而具备这种技巧的唯一方法就是常常花时间练习。
穿著冰爪攀登 攀冰的人通常会利用到两种基本技巧,视斜度的陡缓程度、冰面状况、技术能力以及自己信心高低而定。这两种技巧分别是法式技巧和德式技巧,而虽然各有各的优点但,现代的攀冰爱好者必须融合两种。换言之,在变化多端的高山环境中进行攀冰,法式、德式技巧你都必须熟习。
法式技巧(脚掌著地)
在攀登和缓到陡峭的冰地或坚硬雪地时,最简单也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法式技巧——如果你真的学会的话。良好的法式技巧不但需要平衡感、韵律感,同时在冰爪和冰镐的运用上要很有信心。
德式技巧(前爪攀登)
这种前爪攀登的技巧是由德国人和奥地利人针对攀爬阿尔卑斯山脉东侧较为坚硬的雪地和冰壁而发明的。有经验的攀冰好手能够藉由它登上最陡峻、最艰险的冰峰,而即使是一般的登山者,也可以利用这种技巧,很快就克服法式技巧很难或无法克服的路段。前爪攀登的动作和繁复的脚掌著地步法相反,简单明了而不复杂。它很像直攀雪坡的砍步步法,不过不是用你的靴子去踢进雪里,而是用冰爪的前爪踢入冰面,然后直接靠它站在上面。良好的前爪攀登动作和法式技巧一样,不但需要平衡感和韵律感,而且要把身体的重量放在冰爪上。而无论是将冰爪尖踢入冰地、装置工具、或是在冰面上攀爬,动作的敏捷都是很重要的。
现代的冰爪技巧是由法式技巧和德式技巧演进而来。和攀岩一样,你在攀登冰面时踏出的步伐必须敏捷而决断,这样才能维持平衡,减少疲劳。冰爪著地的步法通常适用于角度较低的斜坡以及容易踏入的地面,前爪的步法则在陡于45度角的坡度,以及非常坚硬的冰地上最为常用。事实上,大部分的登山者,都是将这两种技巧融合运用,有人称做美式技巧。无论采用哪一种,最重要的就是在利用冰爪的时候要明快。在低缓或中度斜坡上练习,有助于培养你的技巧、信心,并且让你在更陡峭斜坡上的动作更敏捷。
攀冰运动无论采用德式技巧还是法式技巧,技术高超的攀冰者会和高明的攀岩者在攀登艰险岩块时一样,动作审慎周密。把冰爪的前爪踢入冰面时,务必要谨慎小心,身体重量从一脚换到另一脚时要明快、平顺。胆子大是高明冰爪技巧的必要条件,你目前置身何处且不去管它,心神要完全集中在爬上去的动作。不过,大胆并不是盲目的蛮勇;它是经由时间和热诚而产生的,是在冰搭上、冻结溪谷的冰峰上,多次练习后所培养出来的信心和技巧,同时随著练习路段与困难度的增加而更趋成熟。
攀冰运动将冰镐扎入冰面时,不要用力过猛,而且冰镐不要晃动,因为这样会使冰面破裂,影响其稳固性。踢脚时要用力使冰爪尖牢扎入冰面。能否使冰爪牢扎冰面,关系到身体的稳定和攀爬的质量。正确的动作是:提脚的同时以膝关节为轴,利用登山鞋的重量,使脚平稳地前踢,使冰爪的前两个前齿都能扎入冰面。注意:脚不要上下晃动,这样容易使冰面破碎而不牢固;另外,脚要平直如果呈八字型扎入冰面,就不能充分发挥冰爪的作用。除安全带等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外,攀冰时还必须配戴头盔,以防碎冰坠落。
★攀冰前要勘察地形,考察冰质,选择攀登路线和时间。
★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冰质和天气对攀冰的影响最大。攀冰不宜选择冰太脆的地段,太脆的冰容易断裂,冰镐和冰爪抓不住。好的冰质表面冰层可能会稍稍发软,里层较硬,冰镐敲下去冰不易断碎。
★冰瀑的冰质不好或形势险恶时就需用安全绳索进行保护。
★除了一些人工浇筑的冰壁,攀冰一般选在深山峡谷之中,深山峡谷中的风很大,大风天不利于攀冰。
★将冰镐扎入冰面时,不要用力过猛,而且冰镐不要晃动,因为这样会使冰面破裂,影响其稳固性。
★踢脚时要用力使冰爪尖牢扎入冰面。正确的动作是:提脚的同时以膝关节为轴,利用登山鞋的重量,使脚平稳地前踢,使冰爪的两个前齿都能扎入冰面,第二齿应该抵住冰面。注意:脚不要上下晃动,否则容易使冰面破碎而不牢固。另外,脚要平直,如果呈八字形扎入冰面,就不能充分发挥冰爪的作用。
★除安全带等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外,攀冰时还必须佩戴头盔,以防碎冰坠落。
新手攀爬时容易犯的错误:
1、不戴安全帽;
2、在气温高的危险软冰上攀登、打冰锥;
3、冰锥打得不合格,角度不正确(正确角度是冰锥和受力的方向呈100度);
4、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先锋攀登;
5、在攀登者正下方保护,攀登者脱落可能使保护者受伤;
6、两冰爪踢入距离太近,两冰镐距离太小;
7、脚跟太高,容易使小腿发酸;
攀冰运动8、反复无谓地踢冰;
9、冰镐打得太高;
10、踢冰完成后无谓地上下左右晃动脚跟;
11、不用腕带悬挂体重;
12、因为害怕、紧张、犹豫、惊慌,过分紧握冰镐;
13、过多使用手臂的力量拉起;
14、经常性的手臂弯曲,使大小臂快速疲劳;
15、在直壁上,脸离冰镐太近,万一脱落,可能被器械弄伤头部;
16、用冰镐和冰爪去打击冰锥附近的冰,破坏冰锥的稳定,保护点附近严禁挥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