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比绍

几内亚比绍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最早来到几内亚比绍沿海地区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在1446年发现几内亚比绍,称该地为葡属几内亚。在1600年前,葡萄牙人建立了少量贸易站。葡萄牙人从几内亚比绍地区贩运奴隶至佛得角。当时,葡萄牙人声称对整个几内亚比绍拥有主权,但他们实际控制范围很有限。

19世纪,奴隶贸易的衰微令葡萄牙人向内陆找新利益。葡萄牙人对内陆的佂服十分缓慢,且遭遇激烈反抗。另外,葡萄牙损失了很多土地给法属西非,包括繁荣的Casamance河流域。葡萄牙亦曾为Bolama而和英国争论,经美国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于1870年的介入,最后Bolama归入葡属几内亚。1879年,葡属几内亚从葡属佛得角分开,在此之前,葡属几内亚归葡属佛得角管理。

1915年:葡萄牙的殖民运动才完成。但零星抵抗到1936年才停止。

1941年:行政首都从Bolama迁往比绍。

1952年:经修正宪法后,葡属几内亚殖民地改名为“葡萄牙海外领地”。

1956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African Party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Guinea and Cape Verde)成立。

1961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开始组织武装游击队对抗葡萄牙,虽然葡萄牙增加驻军至超过3万5千人,该党仍不断扩张势力。

1968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已控制几内亚比绍大部分地区。

1973年9月24日:几内亚比绍宣告独立。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3比7的投票结果,承认几内亚比绍独立。1974年9月10日:葡萄牙正式承认几内亚比绍独立。

1980年:当时的总理若昂·贝尔纳多·维埃拉发动政变推翻政府。

1981年11月至1984年5月:权力落入由维埃拉所领导的革命委员会。

1984年:单党制的国会通过新宪法,选出维埃拉继任下一任总统。在该制度下,总统同时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亦是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的领导和军方首领。1983年、1985年和1993年曾传出有政变计划推翻维埃拉控制的政府。

1994年:举行第一次多党总统和国会选举。

1998年:一场军事暴动引发内战。

1999年:维埃拉总统被驱逐。

2000年:举行选举,昆巴·雅拉(Kumba Ialá)当选总统。

2003年:威利西摩·科雷亚·赛亚布拉(Veríssimo Correia Seabra)将军发动政变,拘捕昆巴·雅拉,理由为“Kumba Ialá不能解决困难”,国会大选并被多次延期,最后于2004年3月举行。

2004年10月:赛亚布拉将军和其他人在一场军事叛变死去,引起广泛的动乱。

2005年6月:举行首次自昆巴·雅拉被捕后的总统大选,昆巴·雅拉亦参选这次选举,但最后由前总统维埃拉胜出。

2007年4月9日:总统维埃拉任命马尔提诺·达法·卡比为政府总理。

2009年1月:巴蒂斯塔·塔格梅·纳·瓦伊参谋长命令总统卫队解散,接着发生纳·瓦伊参谋长遭到暗杀未遂的事件。3月1日:首都比绍的军队司令部大楼发生爆炸案,纳·瓦伊参谋长在爆炸事件中身亡。3 月2日凌晨:认为纳·瓦伊参谋长是遭到总统的人马杀害的叛军士兵袭击总统府,杀害了总统若昂·贝尔纳多·维埃拉。该国的首相卡洛斯·戈梅斯以及国家安全顾问路易士·桑卡确认总统已经身亡,但是尚未公布详细状况。政府军透过国营广播电台宣告叛军已经是“孤立的势力”,并且将要进行镇压,同时也强调如果叛军愿意遵守宪法,也会给予保障。比绍市内已有派驻军队戒备,并且暂时关闭民营广播公司,比绍市内没有很大的混乱。3月3日几内亚比绍临时总统雷蒙多·佩雷拉即3日上任。他是国会议长。佩雷拉说,他会在“依宪法规定,于60天内举行选举之前,承担国家元首职权”。

2009年9月8日,几内亚比绍当选总统马兰·巴卡伊·萨尼亚宣誓就职。

2012年1月:总统马兰·巴卡伊·萨尼亚在巴黎逝病逝,国会议长雷蒙多·佩雷拉成为临时总统。3月,进行首轮总统大选。4月12日,政变士兵指控政府意图缩减军队规模,推翻政府,并逮捕和关押包括临时总统雷蒙多·佩雷拉,前总理、总统选举第二轮候选人卡洛斯·戈梅斯在内的一批政府高官。4月18日,政变军方同该国多个反对派政党签署协议,宣布解散全部政府机构,国家进入最长为两年的过渡期,并将在过渡期满后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8个省和1个自治区(比绍),下辖36个县。

省和区

COK

E2004

C1991.12.1

面积(km)

首府

比绍Bissau 1 354,983 197,600 78
北部省 2
比翁博区,Biombo 21 63,835 60,400 840 比绍,Bissau
卡谢乌区,Cacheu 22 164,676 147,000 5,175 卡谢乌,Cacheu
奥约区,Oio 23 179,048 156,100 5,403 法林,Farim
东部省 3
巴法塔区,Bafá,ta 31 182,959 143,400 5,981 巴法塔,Bafatá
加布区,Gabú 32 178,318 135,000 9,150 加布,Gabú
南部省 4
博拉马区,Bolama 41 27,959 26,700 2,624 博拉马,Bolama
基纳拉区,Quí,nara 42 52,134 44,800 3,138 福拉孔达,Fulacunda
通巴利区,Tombalí 43 91,930 72,400 3,736 卡蒂奥,Catió
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 1,295,841 979,202 36,125 比绍Bissau

自然环境

省和区

COK

E2004

C1991.12.1

面积(km)

首府

比绍Bissau 1 354,983 197,600 78
北部省 2
比翁博区,Biombo 21 63,835 60,400 840 比绍,Bissau
卡谢乌区,Cacheu 22 164,676 147,000 5,175 卡谢乌,Cacheu
奥约区,Oio 23 179,048 156,100 5,403 法林,Farim
东部省 3
巴法塔区,Bafá,ta 31 182,959 143,400 5,981 巴法塔,Bafatá
加布区,Gabú 32 178,318 135,000 9,150 加布,Gabú
南部省 4
博拉马区,Bolama 41 27,959 26,700 2,624 博拉马,Bolama
基纳拉区,Quí,nara 42 52,134 44,800 3,138 福拉孔达,Fulacunda
通巴利区,Tombalí 43 91,930 72,400 3,736 卡蒂奥,Catió
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 1,295,841 979,202 36,125 比绍Bissau

自然地理

气候条件

几内亚比绍位于非洲西部,包括比热戈斯群岛(Bijagos Archipelago)等岛屿,西邻大西洋,北邻塞内加尔,东方、南方邻几内亚,面积达36,12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300公里,最高点约300米,境内东部为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则为海岸平原。除东南隅多丘陵外,其他地区均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主要河流科鲁巴尔河由东北向西南注入大西洋,水量较大,富航运。

自然资源

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通常炎热潮湿。6月到11月是季风型雨季,吹西南风。12月到5月是旱季,吹东北哈马丹风(harmattan)。

国家象征

矿产资源尚未开发。主要矿藏有铝矾土(蕴藏量2亿吨),磷酸盐(储量约1亿吨)。沿海可能有石油。森林覆盖率约为38%。渔业资源丰富。

国旗

国徽

几内亚比绍国旗启用于1973年。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红、黄、绿、黑四色组成。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中央有一颗黑色五角星;旗面右侧为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上黄下绿。红色象征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战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丰收和人民的希望;绿色象征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执政党—— 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还象征非洲黑人的尊严、自由与和平。

国歌

几内亚比绍国徽几内亚比绍国徽几内亚比绍国徽是由红、黄、绿、黑四色组成的圆形,国徽制定于1973年。国徽上端的黑色五角星是独立运动的标志,恰似又一个新兴国家从非洲大地冉冉升起;下端的金黄色贝壳暗示几内亚比绍濒临大西洋,由众多岛屿组成,同时也表明海洋渔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贝壳两侧的绿色油棕叶苍翠而阔大,是该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上端穿过油棕叶的红色饰带上写着葡萄牙文的“团结、战斗、进步”字样。几内亚比绍人把自己看作是国家这棵大树上的枝叶,并坚信大树的灵魂是不朽的。

人口

《这是我们最爱的国家》是几内亚比绍的国歌。由几内亚比绍的开国领导人阿米卡尔·卡布拉尔作词,中国作曲家晓河(何同鉴)作曲,在1974年独立以后被采用。1975年7月5日,佛得角宣告独立,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的国歌,又成为佛得角共和国的国歌。在1996年之前,佛得角也曾采用该曲作为国歌,之后采用了《自由之歌》作为新国歌。

政治

几内亚比绍人口共有197万(2020年)[1]。有27个民族,其中巴兰特族占总人口的27%、富拉族占23%、曼丁哥族占12%。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通用克里奥尔语。4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拜物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其他宗教。

宪法

议会

 1999年7月通过并颁布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几比实行半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总理、政府成员经议会多数党提名后由总统任命。总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1次。

司法

全国人民议会行使立法权,每年召开4次例会,就国内外重大问题制定法律,并负责监督国家法律的执行。常设机关为常务委员会,在议会闭会和被解散期间,行使议会职权。议员任期为4年。本届议会于2019年3月选举产生,共有议员102名。其中,几佛独立党47名,民主更替运动—15人小组27名,社会革新党21名,人民团结大会—几比民主党5名,新民主党和变革联盟各1名。2019年4月18日,本届议会举行第一次全会,选举几佛党人士西普利亚诺·卡萨马(Cipriano Cassamá)担任议长。[1]

政党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总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院长保罗·萨尼亚,2012年12月就职。总检察长阿卜杜·马内,2012年8月就职。

政要

现有32个政党,主要有:

(1)民主更替运动—15人小组(Movimento para a Alternância Democrática—Grupo dos 15,MADEM—G15):2018年6月成立,由15名前几佛党成员发起。党主席布拉伊马·卡马拉(Braima Camara)。

(2)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 Partido Africano da Independência da Guiné e Cabo Verde-PAIGC):简称几佛独立党。1956年9月19日创立。党员约30万人。1973年几比独立后长期执政,1999年成为在野党。2008年重新执政。党的宗旨是实现民族团结,捍卫和巩固独立,为创建在人民团结一致、社会公正和法治国家基础上的民主社会而战斗。2012年4月军事政变后,一度被排除在过渡政权之外。2014年2月,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明戈斯·西蒙斯·佩雷拉(Domingos Simões Pereira)接替卡洛斯·戈梅斯当选新一届党主席,阿贝尔·达席尔瓦(Abel da Silva)出任全国总书记。2014年4月该党赢得立法选举,再度执政,党主席佩雷拉出任总理,后于2015年8月被瓦斯总统解职。2015年6月,几佛党中央任命阿里·伊雅齐(Ali Hijazy)为新任全国总书记。2018年2月,该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佩雷拉、伊雅齐分别连任几佛党主席、全国总书记。

(3)社会革新党(Partido da Renovação Social-PRS):简称社革党。1992年1月24日创立,2000年至2003年间执政。在工人、农民中影响较大。主张优先进行国家建设、建立民主法制、实施良政,倡导民族团结与和解。2012年12月,该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阿尔贝托·南贝阿(Alberto Nambeia)当选党主席,新任总书记为弗洛伦蒂诺·佩雷拉(Florentino Pereira)。2014年4月,该党创始人、前主席、几比前总统昆巴·亚拉(Kumba Yala)因病逝世。2017年9月,该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南贝阿、佩雷拉分别连任党主席、总书记。

其他政党包括:人民团结大会—几比民主党(APU-PDGB)、团结社会民主党(Partido Unido Social Democrata-PUSD)、民主阵线(Frente Democrática)、几内亚比绍抵抗运动(Resistência da Guiné-Bissau)、民主汇合党(Partido da Convergência Democrático)、变革联盟党(Partido União para a Mudança)、独立和发展共和党(Partido Republicano para Independência e Desenvolvimento)、民主社会阵线(Frente Democrática Social)、国家独立斗争阵线(Frente de Luta pela Independência Nacional)、团结民主运动(Movimento para Unidade e Democracia)、几内亚比绍生态保护联盟(Liga Guineense de Protecção Ecológica)、几内亚比绍社会民主—公民论坛(Fórum Cívico Guineense Social Democracia)、社会民主党(Partido Social Democrata)、民主与进步全国联盟(União Nacional para a Democracia e Progresso)、革新与进步党(Partido de Renovação e Progresso)、几内亚比绍民主社会党(Partido Democrático Socialista Guineense)、社会联盟(Aliança Socialista)、几内亚比绍人民党(Partido Popular Guineense)、几内亚比绍社会党(Partido Socialista da Guiné-Bissau)、几内亚比绍民主社会解决党(Partido Democrata Socialista Solução Guineense)、民族团结党(Partido da Unidade Nacional)、团结劳工党(Partido de Solidariedade e do Trabalho)、人民宣言党(Manifesto do Povo)、几内亚比绍民主运动(Movimento Democrático Guineense)、几内亚比绍民主党(Partido Democrático Guineense)、进步党(Partido para o Progresso)、几内亚比绍爱国者联盟(União dos Patriotas Guineense)、全国和解党(Partido de Reconciliação Nacional)、新民主党(Partido da Nova Democracia)、人民民主党(Partido Popular Democrático)、民主、发展与公民党(Partido para a Democracia Desenvolvimento e Cidadania)。[1]

政府

过渡期总统:马努埃尔·塞里富·尼亚马若(Manuel Serifo Nhamajo)。1958年3月25日出生。曾留学葡萄牙,会计学专业毕业。1975年加入几佛独立党,1999年任该党政治局委员。1994年起连续四届当选国民议会议员,2008年任议会第一副议长,2012年1月12日任代议长,5月10日被指定为过渡期总统。

过渡政府总理:鲁伊·杜阿尔特·德·巴罗斯(Rui Duarte de Barros)。1960年生。曾任财政部国库国务秘书,2001年任公共职能、劳动和社会团结部长,2002年任经济和财政部长,2008年赴布基纳法索任西非经货联盟委员。2012年5月16日被任命为过渡政府总理。

经济

几内亚比绍总统选举几内亚比绍总统选举本届政府于2021年4月组成,包括20位部长和11位国务秘书。主要成员有:总理努努·戈梅斯·纳比亚姆(Nuno Gomes Nabiam),部长会议与议会事务部长苏亚雷斯·桑布(Soares Sambu),外交、国际合作与侨务部长苏齐·卡拉·巴尔博萨(Suzi Carla Barbosa),国防与祖国解放战士部长桑吉·法蒂(Sandji Fati),内政部长博切·坎德(Botche Candé),渔业部长马岚·桑布(Malam Sambú),自然资源与能源部长奥兰多·门德斯·维埃格斯(Orlando Mendes Viegas),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马西亚诺·巴贝鲁(Marciano Barbeiro),财政部长若昂·法迪亚(João Alage Mamadu Fadia),经济、计划与区域一体化部长维克多·曼丁加(Victor Mandinga),国家教育与高等教学部长希瑞罗·马玛萨里·迪亚洛(Cirilo Mamasaliu Djaló),新闻部长费尔南多·门多萨(Fernando Mendonça),公共管理、工作、就业与社会保障部长杜马内·博德(Tumane Baldé),公共工程、住房与城市化部长菲德里斯·福布斯(Fidelis Forbs),贸易与工业部长伊亚·迪亚洛(Iaia Djaló),公共卫生部长迪奥尼西奥·库巴(Dionísio Cumba),妇女、家庭与社会团结部长玛利亚·达孔塞桑·埃武拉(Maria da Conceição Évora),司法部长伊亚·迪亚洛(Iaia Djaló),交通与通信部长奥古斯都·戈梅斯(Augusto Gomes),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部长维里亚托·苏亚雷斯·卡萨马(Viriato Soares Cassamá),旅游部长费尔南多·瓦斯(Fernando Vaz)。[1]

概述

经济数据

几内亚比绍是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渔业资源丰富,发放捕鱼许可证和渔产品出口是其主要外汇收入来源。2005年以来,几比政府制定并实施减贫战略,积极发展农业,推行以水稻、腰果为主的多样化种植战略。2011年,几比政府实施第二个减贫战略,腰果出口和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经济形势好于预期。2012年4月军事政变对国民经济造成冲击。2014年大选后,几比政府延续农业优先政策,经济恢复稳定发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几比经济造成严重打击。2020年9月,几比政府提出《2020-2023发展纲要》,将国家资源重点向教育、卫生领域倾斜,兼顾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

工业

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GDP):14.3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4%。

货币名称: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简称非洲法郎(FCFA)。

汇率:1美元≈575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1.5%。[1]

农业

 2020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3%,工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1%。基础薄弱,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为主。

渔业

 2020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6%,农业人口约占全国劳动力的85%。可耕地约90万公顷,已耕地45.4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木薯、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主要经济作物为腰果。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几比2016年腰果产量15.4万吨,为世界第八、非洲第五大腰果生产国。

拥有300万公顷天然牧场,20%的农业人口从事畜牧业。林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6%。木材藏量为4830万立方米,每年可生产10万吨木材。

财政金融

渔业资源丰富,年捕捞量可达30万至35万吨,目前年实际捕捞量约为3万吨。沿海地区以捕鱼为业的人口约有4000~5000人,每年发放捕鱼许可证收入约为920万美元。

对外贸易

财政困难,连年赤字。近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非洲法郎):

2015

2016

2017

收入

1250

1120

1271

支出

-1433

-1445

1412

差额

-183

-325

-141

  2011年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非盟等免去几比90%债务,外债余额一度减少至1.9亿美元。截至2020年底,外债总额约为3.9亿美元。截至2020年底,外汇储备(不含黄金)4.85亿美元。

 

外国援助

2015

2016

2017

收入

1250

1120

1271

支出

-1433

-1445

1412

差额

-183

-325

-141

外国资本

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17

2018

2019

2020

  出口额

3.39

3.39

3.07

2.68

  进口额

2.91

2.93

2.88

2.64

主要出口产品为腰果、冻虾、冻鱼等,其中腰果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主要进口商品是粮食、燃料、润滑油、运输设备和建材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印度、尼日利亚、葡萄牙、塞内加尔等国。

2020年主要出口对象有印度、科特迪瓦、多哥等,进口主要来自葡萄牙、中国、巴基斯坦等。

文化

2017

2018

2019

2020

  出口额

3.39

3.39

3.07

2.68

  进口额

2.91

2.93

2.88

2.64

语言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几比2019年共接受外援1.2亿美元,主要援助方有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4117万美元)、欧盟(2779万美元)、葡萄牙(1581万美元)、全球基金(1314万美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717万美元)、非洲开发银行(699万美元)等。

宗教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0年度《世界投资报告》,几比2019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100万美元,主要投向资源开发领域。[1]

音乐

婚俗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通用克里奥尔语。[1]

新年浴

4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原始宗教。[1]

饮食

几内亚比绍文化几内亚比绍文化音乐在几内亚比绍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Gunbe是几内亚比绍音乐的标志,融汇了该国多种民间音乐传统的独特风格,常见于各种礼仪和启蒙仪式活动中。葫芦是该国最常见的乐器,用于演奏极快和富有节奏感的复杂舞曲。歌词创作常用克里奥尔语(一种深受葡萄牙语影响的语言),内容幽默,与时事政治息息相关。

军事

几内亚比绍的奥兰格岛上流行着母系社会传统,由女孩子主动择偶,挑选自己的终身伴侣。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会主动向看中的男孩求婚,其方式是亲自制作一盘红棕榈油美味烧鱼送给男孩。这种公开求婚的表示,一般不能拒绝。

不过,现在随着青年人交际圈扩大,男孩向女孩求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让一些老年人颇不习惯,抱怨“世道变了,世界颠倒、混乱了。”

交通

过年时,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是“新年浴”,即到河里洗澡。届时,人们把一篮一篮的鲜花撒到河里,然后欢天喜地跳进“花海”里,用花瓣洗浴全身。他们认为,花瓣不仅可以洗掉污垢,也可洗掉晦气,换得吉祥和富贵。

社会

主食以大米为主,副食有鱼类、海鲜以及牛羊肉等,蔬菜较少,烹调使用油脂较多。烤全牲是该国的传统食品。美食有奶油大麦汤、牛奶鱼汤、腊肉洋葱馅饼和黑面包布丁等,肉馅水饺也常见。传统菜有蘑菇汤、白菜汤和豆汤等。

服饰

由于地处热带,当地人的服装比较简约,大多为亚麻织物,穿起来比较透气凉爽。上层人士讲究西装革履,特别是出席仪式、宴会等场合,一般着黑色西装,领结端正,有板有眼,一丝不苟。

在大众歌舞联欢节上,男男女女则按照民间传统打扮,即在腰间围上布制或草编裙子,纵情歌舞。

穆斯林着装以长袍为主,配上与之颜色一致的平顶小圆帽。[2]

教育

军队称人民革命武装部队,创建于1964年11月16日。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政府设国防部,下辖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由总统根据政府建议任免。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为2~3年,军官为10年以上。现任总参谋长比亚盖·纳·恩坦(Biaguê Na Ntan),2014年9月就职。目前登记在册军人总数约4500人,警察等安全部门人员总数约3000人。[1]

新闻出版

无铁路,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内河和近海航运占有重要地位。

公路:总长4400多公里,其中二级、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约550公里。

水运:内河和近海航运通航里程达1800多公里;主要港口比绍港,是全国最大的驳运港、渔港和对外贸易中心,港区锚地可停泊7-8艘货轮,年货物吞吐量约50万吨。

空运:首都附近有奥斯瓦尔多·维埃拉国际机场,可供中小型飞机起降;每周有定期航班往返葡萄牙、塞内加尔、佛得角和摩洛哥。[1]

体育

人民生活

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约占国家财政预算的12%,相当于GDP的3.2%。2013年成人识字率为56.7%。全国主要有小学、中学和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卡布拉尔大学为几比第一所公立大学,2004年1月成立。科利纳斯德博埃大学为几比第一所私立大学,2003年成立。几比每年向国外派出一定数量的留学生。2012年军事政变以来,因政府拖欠各级公立学校教职员工工资,教师罢工、学生罢课此起彼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严重受挫。[1]

外交

现全国发行5种报纸。主要有《前进报》(政府机关报,发行量5000份)、《民主报》(2012年创刊,周刊,发行量500份)、《消息报》等。

几内亚比绍国家通讯社: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72年3月。无驻外分社或记者。

几内亚比绍国家广播电台:成立于1974年9月。用葡萄牙语、克里奥尔语及其它地方语言播音。每天播出14小时。此外还有三家私营广播电台。

几内亚比绍国家电视台:1989年11月14日正式开播,每天均播出电视节目。[1]

外交政策

几内亚比绍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参赛,随后他们参加了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角逐,但是未能获得奖牌。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0年人类发展报告》,几内亚比绍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75位,较前一年上升3位。2013年,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人均预期寿命女性57岁,男性53.4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3.9‰。全国有中心医院2所,省、县级医院16所,卫生所130个,病床1187张,医生150名(含国际合作者)。40%的人能享受医疗服务。疟疾、霍乱、腹泻及脑膜炎等传染病较为流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为3.9%。全国有劳动人口45万人,其中领国家固定工资的职工有2.5万人,占5.5%。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2部、移动电话29部。全国仅有10%的居民享受水、电供应,87%的居民用木炭做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几比仅7%的家庭能够保证基本食品安全,70%家庭长期缺粮,平均每户家庭72%的日常支出用于购买食品。[1]

同中国的关系

同葡萄牙的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发展服务。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几比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法语国家组织、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等组织成员国。同近60个国家建交。2012年军事政变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对几比实施制裁,非盟中止几比成员国资格。

同法国的关系

关于国际形势:认为“9·11”事件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一个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宰、发展不平衡的世界难以维持长久的和平与安定。

关于非洲形势:认为虽然某些国家的和平进程取得重要进展,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趋势得到加强,但非洲远没有实现稳定与发展,部分地区冲突仍在持续,贫困化加剧。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非洲走出困境。

关于非洲联盟:认为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进入了新阶段。非盟将推动非洲国家更好地依靠自身力量处理本地区事务,维护自身利益。

关于经济全球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不仅无法真正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反而在全球化冲击下被边缘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同美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于1974年3月15日建交。1990年5月26日,几比与台湾建立所谓“外交关系”,5月31日,中国宣布中止同几比外交关系。1998年4月23日,中、几比恢复外交关系。

中国与几内亚比绍两国政府签署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与几内亚比绍两国政府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几比保持外交关系期间,中国为几比援建了体育场、医院、稻谷技术推广站等项目。

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1895万美元,同比增长42.5%,其中,中方出口1485万美元,进口410万美元。 2012年,双边贸易额2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中方出口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进口700万美元,同比增长61.8%。中方主要向几比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等,进口腰果、锆矿砂等。

文化、科技、教育与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1982年,中、几比两国政府签署文化协定。

自1977年起,中国开始接受几比奖学金留学生。迄今,中方共接收几比奖学金留学生134名。2011年和2012年我分别接受几比奖学金留学生15人和8人。

中方自1976年起向几比派遣医疗队,迄今共派出14批195人。中方有17名医疗队员在几比工作。

几比军方访华的主要有:军委会统帅安苏马内·马内(1999年10月)、总参谋长韦里西莫·科雷亚·塞亚布拉(2001年11月)、国防部长丹尼尔·戈梅斯(2004年9月)和总参谋长巴蒂斯塔·塔格梅·纳·瓦伊(2006年5月)分别率团访华。2007年3月,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丁进攻少将率团访几比。

同安哥拉的关系

同葡保持传统特殊关系。两国签有友好总协定,设有双边混委会。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各领域合作密切。葡是几比主要贸易伙伴和援助国之一。2006年10月,几比总理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访葡。2007年1月,葡外长阿马多访问几比。9月,几比总理卡比访葡。2009年2月,葡议长加马访问几比。3月,几比总统维埃拉遇刺身亡后,葡外交合作国务秘书率葡共体代表团赴几比斡旋。2010年2月至3月,萨尼亚总统和戈梅斯总理先后访葡。5月,葡外长阿玛多访几比。6月,佩雷拉议长访葡。

同佛得角的关系

两国于1975年建交。1998年几比发生兵变后,法国支持塞内加尔和几内亚出兵几比平叛。1999年5月,维埃拉总统下台后,几比军人焚烧法驻几比使馆,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亚拉总统执政后,法恢复与几比合作。2003年几比军事政变后,法向几比过渡政府数次提供援助。2006年5月,维埃拉总统访法。6月和10月,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总理两次访法。2007年2月,维埃拉总统赴法出席第24届法非首脑会议。2010年5月,萨尼亚总统赴法出席第25届法非首脑会议。2011年7月,法资助19.1万欧元用于改善几比医疗卫生、扫盲、加强渔业和手工业。11月法免除几比856万欧元债务。

同其他葡语国家的关系

两国于1976年建交。美国国际开发计划署在比绍设有代表处,在农业、水利、医疗卫生、教育和沿海安全等方面提供援助,美向几比派有和平队。1998年几比内战后,美国际开发署驻比绍代表处撤离,迄未恢复。2003年9月几比军事政变后,美政府拒绝承认几比过渡政府。2006年10月,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总理访美。2009年1月,佩雷拉议长赴纽约出席世界和平大会。2011年几比总理和外长出席在纽约召开的第66届联大,会见了美主管非洲事务副国务卿。12月,国防部长贾日亚访美。

同几内亚的关系

两国因同属非洲葡语国家而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2007年2月和2008年6月,维埃拉总统两次访问安哥拉。在担任葡共体轮值主席国期间,安对几比国防和安全领域改革给予大力的支持,通过向几比派遣军事团、提供人员培训等帮助几比实施改革。2009年1月和 2010年9月,戈梅斯总理访问安哥拉。2011年6月安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访问几比,12月戈梅斯总理访安。2012年1月安国防部长访几比,4月,几比政变军方要求安军事团撤离。政变后,安军事团于6月正式撤离。

同塞内加尔的关系

几比和佛得角人民曾在几佛独立党的统一领导下携手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两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两国一党的局面。1980年,两国关系恶化,佛得角另立新党—佛得角非洲独立党。1982年两国关系正常化。2003年几比军事政变后,佛外长参加西共体代表团赴几比斡旋。2004年4月,佛总统皮雷斯访问几比。5月,佛总理内韦斯出席几比新政府就职仪式。6月,佛外长博尔热斯访问几比。2005年3月,佛总统皮雷斯再访几比。7月,戈梅斯总理访佛。2006年3月,维埃拉总统出席佛总统皮雷斯连任就职仪式。2008年12月,佛总统皮雷斯访问几比。2009年4月,两国政府共同在佛首都普拉亚举办几比国防和安全部门改革问题圆桌会议。8月,几比侨务国务秘书迪亚斯访问佛得角。2011年9月,萨尼亚总统赴佛出席佛前总统佩雷拉葬礼。同月,戈梅斯总理赴佛得角出席佛新任总统丰塞卡就职仪式。几比在佛设立使馆。同年11月,佛得角总理内维斯访问几比。

旅游

重视发展同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和巴西的关系。是非洲葡语五国首脑会议成员、葡语国家共同体创始国之一。2006年7月,几比举办第六届葡共体首脑会议,并担任葡共体轮值主席国至2008年7月。2010年8月,葡共体代表团访几比。12月,萨尼亚总统出席巴西新总统罗塞夫的就职典礼。2011年7月巴西外长访问几比,双方签署农业科技协议。2012年几比发生政变后,葡共体成员国反对政变军方与西共体达成的过渡期安排。

入境提示

两国关系密切。1998年6月几比兵变后,几内亚出兵协助维埃拉政府。2003年11月,几比过渡总统罗萨访问几内亚。2004年1月,罗萨总统赴几出席几总统孔戴连任就职仪式。2005年8月,几比总统维埃拉对几内亚进行私人访问。2007年2月,维埃拉总统访问几内亚。2008年3月和10月,维埃拉总统两次访问几内亚。12月,几内亚总理苏瓦雷访问几比。同月,维埃拉总统赴几内亚出席孔戴总统葬礼。2009年8月,戈梅斯总理访问几内亚。2011年9月,戈梅斯总理在出席第66届联大期间在纽约会见了几内亚总统孔戴。

入境须知

两国签有友好条约。两国对海域划分有争议,曾就此诉诸日内瓦国际仲裁法庭和海牙国际法院。几比同塞南部要求独立的卡萨芒斯地区接壤,曾促成塞政府与卡地区反政府武装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达成停火协议。双方成立了边境定期接触机制。2005年8月,几比总统维埃拉对塞进行私人访问。2006年4月,维埃拉总统赴塞出席塞内加尔独立日庆典暨瓦德总统就职典礼。2008年3月,维埃拉总统出席了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第11届首脑会议。2009年4月,戈梅斯总理访问塞内加尔。2009年10月,几比与塞边境地区再次出现纠纷,两国经过协商谈判,达成共识,发表联合公告,决定重启双方中断16年的合作混委会,共同打击边界地区非法活动。2010年5月,萨尼亚总统访塞。2012年几比政变后,塞在西共体框架下参与向几比派兵。[1]

著名景点

国家事件

几内亚比绍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当地医疗条件极差,需自备防疟疾的药品。社会治安状况极差,犯罪率高,交通状况很差,全境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外出旅游食品需自带。

奉行反帝、反殖、不结盟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威胁,不许外国在其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维护非洲团结统一,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同葡语国家的关系,积极参加地区性经济合作,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4年3月15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