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氯苯氧乙酸钠

4-氯苯氧乙酸钠

目录导航

信息介绍

中文名称: 4-氯苯氧乙酸钠

英文名称: Sodium parachlorophenoxy

别名:对氯苯氧乙酸钠

分子式:C8H6O3ClNa

分子量:208.6

性状:无色晶体

制备方法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恒压漏斗,250mL四口烧瓶的反应装置中,加入7.0 g苯氧乙酸、35mL冰乙酸。搅拌,使苯氧乙酸溶解。称取64mg 三氯化铁加到四口烧瓶中,缓慢滴加25mL 浓盐酸。水浴加热溶液至65℃,缓慢滴加15mL36。05%的双氧水。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要控制好滴加速度,并使水浴温度保持在60~ 65℃。当溶液呈红棕色时,结束反应,冷却、结晶,抽滤,烘干,产品粗产率达90% 。用乙醇:水= 1:3的溶液洗涤、重结晶、称重。

鉴定方法

称取约5g样品,加少量盐酸溶液使溶液成为糊状,点燃煤气灯或酒精灯,用铂丝顶端约5mm蘸取少量试样,沿水平方向立即送入无色火焰中进行试验,焰色反应呈黄色,持续4s。

含量分析

称取在108~112℃下干燥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试样0.3~0.4g(精确至0.0002g)置于100 mL烧杯中,加15 mL水,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移入250 mL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冲洗烧杯数次,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硫酸(1:9)溶液1 mL于分液漏斗中,振荡1min,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40 mL乙醚,摇荡1min,摇荡中及时排除漏斗中的乙醚蒸气,静置分层后将下面的水层细心放入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加25 mL乙醚于第二个分液漏斗中,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萃取,水层放入第三个分液漏斗中用25 mL乙醚进行第三次萃取。将第二、三次乙醚萃取液合并于第一个分液漏斗中,并用少量乙醚冲洗另两个分液漏斗,洗涤液并入第一个分液漏斗中,然后,每次用1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洗涤乙醚萃取液数次,直至洗涤液加两滴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后,使酚酞指示剂显粉红色(一般洗涤四次)。将乙醚萃取液转移至250 mL锥形瓶中,并用少量乙醚冲洗分液漏斗,乙醚洗液合并于250 mL锥形瓶中,然后将锥形瓶置于40~60℃水浴上,待乙醚蒸干后,用30 mL乙醇将锥形瓶中的沉积物完全溶解,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0.1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粉红色,15s内不退色为终点。4-氯苯氧乙酸钠(C8H6O3ClNa)含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V――滴定试样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0.2086――与1.0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的4-氯苯氧乙酸钠的质量(g)。

国标相关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2011年第156号公告)对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等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注销生产许可申请。

豆芽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之一,其富含Vc、氨基酸、视黄醇、膳食纤维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脂肪、胆固醇含量很低,适合“三高”人群食用,有利于调节不健康的膳食结构。而且其在生长过程中将绿豆中的大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吸收。4-氯苯氧乙酸钠(4-CPANa)俗称防落素,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它作为2,4-D的替代药物出现在市场中,克服了2,4-D用药浓度不好控制,易出现畸形等副作用,且累积毒性较小,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在豆芽生产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促进豆芽下胚抽粗大,减少根部萌发,加速细胞分裂。据研究,它对大鼠(wistar)无明显致畸作用,但对小鼠(昆明种)成熟精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绿豆芽作为一种食用量非常大的蔬菜,4-氯苯氧乙酸钠的残留在人体内的累积所产生的有害作用不容忽视。

市场上出现的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严重超标。 通过加入各种添加剂、尿素等使豆芽个头均匀,颜色白净,且绝大多数没有根须,看起来很漂亮,大幅增加豆芽的产量。 毒豆芽中主要含有无根豆芽素(无根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粗剂、6-苄氨基腺嘌呤等激素添加剂,且尿素含量严重超标。[1]消费者要学会辨别:

一看豆芽秆: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是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芽秆粗壮发水,色泽灰白。

二看豆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现象,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菜,根短、少根或无根。

三看豆粒: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豆粒发蓝。

四看折断:豆芽秆的断面是否有水分冒出,无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

毒理数据

①LD50:大鼠经口200mg/kg(bw),小鼠经口794 mg/kg(bw)。

②NOEL:16 mg/kg(bw),以安全系数200计,ADI暂定为0~0.08 mg/kg(bw)。

③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等各项致突变试验未发现明显的致突变性。

④致畸试验:500 mg/kg剂量对大鼠表现胚胎毒作用,致畸指数为4,可认为本品不致畸。但达到一定剂量,可显示某些胚胎毒作用。繁殖实验:累积剂量1000 mg/kg未见对亲代繁殖及子代的不良影响。此剂量约相当无作用量(16 mg/kg)持续给药 9周的总量。若按豆芽中最大残留量0.1 mg/kg计,每人每日能摄入0.05 mg,为无作用量的1/30,故认为此物质比较安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