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山公园关于枇杷山的山名由来, 一说是因山上曾植有很多枇杷树而得名;二说山形类似中国乐器“琵琶”;三说相传从前山上住过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夜弹着琵琶召唤她在南岸的爱人,音乐激越美妙,后人怀念之传为山名。[1]
![]() |
![]() |
![]() |
![]() |
位于枇杷山山顶,是公园景高点,始建于1955年,为双层八角亭,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站在亭相,可鸟瞰整个渝中半岛,是观山城夜景的好地方。
枇杷山公园位于山顶中部,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内有长廊、单亭、水池、琵琶女等景点,园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亭廊水榭,曲径通幽,是闲情逸致的好地方。
园内各类植物繁多,品种齐全,绿树成荫,是渝中区的绿地宝地,是主城区主要的供氧中心,有渝中区的肺叶的美称。更是观山城夜景的好去处。
枇杷山公园解放前为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的私人宅院,名为“王园”,原 “王园”内红楼,又名“六角亭”,解放后收归国有。成为公园有一段趣事,刚解放重庆市委无场所办公,临时在“王园”内办公,后市委迁出另辟场所办公,邓小平同志批示应改建为公园对人民群从开放。
1955年政府投资改建后,方才改为公园。[2]
门票价格:免费
枇杷山公园公交线路:401,402,405,413,475等在文化宫站下上行可到。
枇杷山公园是渝中区的“绿肺”。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已将该公园规划为公共绿地,为发挥该公园调节城市生态的功能,规划扩大了公园范围。
枇杷山公园原面积约5公顷,规划面积11.89公顷。规划公园用地西起第三人民医院,东至抗建堂,北接中山一路,南接枇杷山正街,博物馆办公楼等全部纳入枇杷山公园范围。目前,公园范围内禁止任何新建项目,公园周边抗建堂区内的房屋将逐步拆除,以扩大公园绿地范围。
由于历史和公园管理等原因,枇杷山公园只有几个主入口可供进出。目前,枇杷山公园正在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公园和山脊保护规划,规划方案中将设置人行步道,为市民登山健身提供便利条件。
枇杷山公园地势较高,是观景的好地方。从1998年开始,枇杷山公园观景塔项目就开始论证,后因项目投资大、公园内用地限制等原因难以实施。2007年,渝中区再次将观景塔规划可行性研究纳入该区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内容,并完成了可研论证。
目前在枇杷山公园和鹅岭公园内有登高望远的红星亭和两江楼,如果再修建一座观景塔将破坏渝中半岛的天际轮廓线,因此观景塔项目论证被停止。
另外,临近枇杷山公园的中山二路沿街旧房,在控规中属道路用地和公园绿地。渝中区政府表示,这些旧房的拆除对于改善交通,亮出美丽的山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只是目前旧房拆除需要一个过程,区规划分局将在规划管理中严格控制,在公园改造或道路改造实施时要求拆除沿街旧房,以达到退居还林,退居还路的目的。
枇杷山公园位于重庆市中心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上,海拔345米,为市中区的制高点之一,是登临欣赏市容或晚间观看山城夜景的最好场所。
关于枇杷山的山名由来,一说是因山上曾植有很多枇杷树而得名;二说山形类似中国乐器“琵琶”;三说相传从前山上住过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夜弹着琵琶召唤她在南岸的爱人,音乐激越美妙,后人怀念之传为山名。
枇杷山公园内山路蜿蜒、竹木成阴、花草繁茂、空气清新,为都市中一片绿洲。登临其最高点红星亭,可纵览市区风光,更是观山城夜景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