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

目录导航

正文

通常包括军事威慑、国际维和、反恐怖活动、反走私、缉毒、戒严、防暴平暴、抢险救灾、支援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战争行动一样,也是政治的继续,受政治的约束,贯彻一定的政治目的,其行动方式因组织实施行动的政治目的而不尽相同。

20世纪90年代初,“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术语首先出现在美军的作战纲要、战略评估等军事文件中。1995年6月,美军又制定了,把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美军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目标、作用、范围、类型、原则和计划等作了详细论证。美国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为其“全球扩展与存在”服务的,包括为美国利益并按照美国观念进行的国家援助、安全援助、对外用于“内部防卫”的援助、人道主义援助、军备控制、缉私反毒、维持和平和强制实行和平、打击恐怖活动、显示武力、抢险救灾、对别国目标的攻击和袭击等。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日本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也从维护本国或本集团利益出发,把非战争军事行动写入作战条令,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军队的重要职能。2005年,美军取消了“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代之以“”概念。

非战争军事行动之所以成为许多国家军队的职能和军事战略筹划的重要内容,与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较量已成世界性趋势密切相关。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各国在积极做好应对未来战争准备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种能兼顾国家平时与战时、近期与远期安全利益的军事行动方式,具有遏制战争发生和准备实施战争而又能达成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的多重功能,受到世界一些国家的重视和推崇。以非战争军事行动配合国家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斗争,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将成为许多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

(本词条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