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利酮

氨利酮

目录导航

别名

  阿门利酮、氨力农、氨双吡酮、氨吡酮、氨基双吡酮、氨联吡啶酮、强心酮、Inocor,Wincoram,Win—40680.

主要成分

  洋地黄类。

性状

  片剂, 针剂。

药效学

  本品为非苷类非 儿茶酚胺类 强心药,其结构和作用模型均不同于 洋地黄或儿茶酚胺类,可抑制心肌cAMP磷酸二酯酶Ⅲ活性、提高细胞cAMP水平,使细胞内Ca2+浓度增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 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左 心室充盈压、改善 左心室功能、增加 心脏指数、降低心肌 耗氧量,而对 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心律失常。此与洋地黄不同,对Na+—K+—ATP酶无抑制作用。也与儿茶酚胺类不同,对 肾上腺素受体无激动作用,阻断心脏β受体也不减弱其正常 肌力作用。本品还具有 心肌电生理作用,可缩短 心房 有效不应期和 房室结功能 不应期,能加速 房室结的传导,但对希—浦氏纤维影响很小。同时,还能使血管 平滑肌cAMP增加,使Ca2+摄取减少,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是一种兼有舒张血管活性的强心药。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对 强心苷、 利尿剂、 抗心律失常药和血管扩张药未能获得满意疗效的 顽固性心力衰竭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因本品有加强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应用本品期间可不必停用原用的洋地黄制剂或利尿剂。本品对合并 房室传导阻滞和 心肌缺血的心力衰竭尤为适宜。还可用于 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者,可使心肌耗氧量平均降低30%,未见严重心肌缺血情况发生。治疗原发性肺高压症及 心源性休克亦可收到良好效果,能使心脏指数、 肺毛细血管楔压、右房压; 体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药动学

  口服后1h起效,1—3h达最大效应,持续作用时间4—6h,24h内以 原形药物随尿排出口服量的10%一40%。 单剂量静注迅速起效,10min达峰值,T1/225—30min,作用持续1—1.5h。作用持续时间长短与给药剂量相关,0.5—3mg/kg静注,作用持续时间可达30—90min;静注0.68—1.2mg/kg时,其分布容积为1.2L/kg,血浆中分布相Tv2约为4.6min,平均T1/2β约3.6h。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滴时平均T1/2p约为5.6h,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10%--22%。主要从尿排出,以原形和代谢物形式消除。

毒副作用

  对心脏毒性比强心苷小得多,易为患者接受。少数有轻微食欲减退、味觉和臭觉迟钝、恶心、呕吐、头痛等,长期大剂量(300mg/d上)连用2—4周时,约10%一15%病人发生 血小板减少,但只要减量或停药即可恢复正常;偶见室性期外收缩,静注时局部有不适感,漏于血管外可致局部组织坏死。

相互作用

  与 丙吡胺、肼苯 哒嗪、 消心痛等合用有 协同作用。

配伍变化

  本品静注不能用含 右旋糖酐或葡萄糖的溶液稀释。

禁忌症

  严重 主动脉或 肺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禁用;肝 肾功能不全者、严重传导阻滞者、孕妇、 授乳妇及小儿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00—200mg/次,3次/d,最大剂量为600mg/d,儿童酌减。静注:40μg/kg.min,连续90min后改为5—15μg/kg.min,持续24h,最大剂量不超过lOmg/kg,静滴中应进行 药动学监测。

制剂

  片剂:lOOmg/片; 注射剂:50mg.2ml/支、100mg:2ml/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