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隼鸟”随日本国产的M5运载火箭从鹿儿岛县升空,飞往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丝川”。2005年,“隼鸟号”全球首次尝试着陆小行星。[5]
2006年3月以来,“隼鸟”太阳能电池电量急剧下降,锂离子电池组也放尽了电能,其中部分电池失效。
2007年4月,“隼鸟”脱离丝川小行星轨道,开始回归地球之旅。同年10月,它关闭了用于长途航行的离子引擎,改为依靠惯性飞行。
2009年2月,“隼鸟”离子引擎重新点火成功,迈出返航地球的关键一步。但到2008年11月,4台离子引擎中只剩一台尚能运转。而返回地球需至少两台引擎提供动力。堀内当初设计时“埋伏”的一套电路发挥“奇兵”作用,利用离子生成装置和电荷中和器成功激活另一台引擎。
2010年将小行星“丝川”的微颗粒物成功带回地球。[5]
日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升空 2020年返回地球2014年10月8日,日本文部科学相下村博文在记者会上透露,文科省宣布将于2014年11月30日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H2A火箭26号机,把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送上太空。发射时间预定为当地时间下午1点24分。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3日12时22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三菱重工业公司在位于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用H2A火箭26号机把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送上太空。[6]
2018年6月27日报道,日本的小行星取样飞船隼鸟2号正在接近目标小行星龙宫。根据计划,未来数天它将与龙宫“会合”。[7]
2019年2月22日,“隼鸟2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3.4亿公里的一颗名为“龙宫”的小行星成功实现短暂着陆。该机构计划在2019年6月前实现“隼鸟2号”再次着陆“龙宫”。预计“隼鸟2号”2019年底将完成所有任务,踏上回归地球之旅。2019年3月18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4月5日将开展由探测器“隼鸟2号”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制造人造陨石坑的实验。
2019年4月5日,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成功按计划发射金属弹,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实施制造人造陨石坑。日本专家表示,此次实验中的装置是基于军事技术所制造,若该技术为民用技术,则应将其广泛公开,以避免招致误解。
2019年8月22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于2020年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伍默拉沙漠着陆,期待隼鸟2号能顺利带回小行星地下岩石样本。[8]
2020年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释放的返回舱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着陆,在历经了6年的太空旅行后,它携带着小行星表面岩石和灰尘的两个样本回归地球怀抱。[9]12月21日,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对日本隼鸟 2 号团队对小行星“龙宫”(Ryugu)上采回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证实这些黑色颗粒是太阳系里已知最原始的物质。[10]
2022年6月6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沙子样本中,发现了“生命之源”——氨基酸。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1]
2022年9月2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采集并通过回收舱带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岩石样本中含有液态水。[2]此前一些研究也发现“龙宫”岩石样本含有水的迹象,但直接发现液态水还是首次。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研究小组分析,这些水来自“龙宫”的母天体——太阳系外层零下200摄氏度以下低温区域的一颗小行星。矿物质成分显示,这颗小行星诞生于太阳系形成后约200万年。
按文科省的计划,“隼鸟2号”或将于2018年抵达小行星,2020年返回地球。下村期待地称:“发挥我国科技实力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太空探测,有望提高国际影响力。”
发射时预计将利用火箭剩余空间,同时把九州工业大学等开发的小型卫星“深远2号”等3枚小型卫星也发射升空。
“隼鸟2号”作为将小行星“糸川”的微粒子带回地球的“隼鸟号”的后继机,面向沿地球和火星附近转动的另一颗小行星而开发。此次发射将是首次尝试对地下物质的取样,并计划于2020年将样本带回地球。
第一代探测器“隼鸟号”,是世界首次对小行星进行物质取样并带回地球的“试验机”。“隼鸟2号”的使命是扫清技术上的问题点和课题后,进行真正的探索。
据悉,“隼鸟2号”将于2018年夏天到达小行星。经过约1年半时间的滞留,除让小型着陆机“密涅瓦2号”着陆调查以外,还将发射子弹采集物质。“隼鸟号”曾只是采集表面物质的样本,而此次“隼鸟2号”除了要采集2次表面物质以外,还要采集1次地下物质。
据了解,此次探查的小行星是“1999JU3”,与小行星“糸川"不同的是,科学家认为该行星上有含水和有机物的岩石。担任科学负责人的名古屋大学教授渡边诚一郎说:“通过对带回的物质进行分析,可探明水和有机物产生了怎么样的化学反应、矿物又是怎么参与进行生命的准备。”
此外,“隼鸟2号”采集的物质将放进胶囊,于2020年末降落地球。之后,计划改变轨道再次向宇宙进发,但目的地还尚未确定。
“隼鸟2号”为高1.25米的箱型体,此次采用的推进剂比前一机型增加了推助力和耐久性,还为该探测器特地研发加载一种“冲击装置”,届时可通过爆炸将速度达每秒2公里的高速弹丸冲入小行星表层,以期从未受日照、射线等影响的小行星内部采集准确样本。
“隼鸟2号”现距离地球约3600万公里。本月与6月将连续运行离子发动机进行加速。11至12月将利用地球重力改变行进方向,向目标小行星“1999JU3”靠近。项目负责人、JAXA教授国中均表示“所有成员将严阵以对”。
“隼鸟2号”是世界上首次从小行星回收样本的“隼鸟号”的后续探测器,于2014年12月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此番将目标锁定于另一颗小行星“1999 JU3”,计划在此小行星上采集样本物质并带回地球。[11]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2日,日本相模原,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工作人员拥抱庆祝探测器“隼鸟2号”成功着陆小行星“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