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理中学的命名,就是要记念这位由美国浸信会差派来中国的第一对宣教士——叔何显理师母。《1》第一位在本港居住的西方妇女:中国在五口未通商之前,严禁西国妇女进入广州。因此,英、美商人的家眷都留在澳门生活。1842年,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叔师母果断地马上陪同丈夫叔末士牧师,带著儿女来港定居,这是极有勇气的行动。《2》第一位来港的女宣教士:叔师母结婚前,在美国已完成神学训练,是美国浸信会正式差派的宣教士,她由澳门来到香港,因此是本港第一位女宣教士。《3》第一位在本港创办女校的人:叔师母以教育为职志,她在本港第一所基督教堂皇后大道浸信会中开办学校,并大胆收容女学生,成了本港第一所女校,她在教育的贡献实在非常巨大。《4》第一位在本港安息的宣教士:1844年11月27日,叔师母在产后安息。由於她工作辛劳,加上当时卫生环境恶劣,身体十分软弱。去世时只得廿七岁,安葬在跑马地的西洋坟场,是在本港最早离世的一位宣教士。圣经说,神爱世人。神牺牲的大爱,就透过这位深爱中国人的女士身上,表露出来。盼望你也能有机会认识和接受神的爱。
显理中学参赛者即场演讲浸信会在华宣教一百周年,两广浸信会在广州举行纪念会,议决在香港建立一所学校,以纪念叔何显理女士(1836年叔何显理女士偕其外子叔未士牧师来华宣教,1842年叔牧师设立浸信会福音堂及一男校于香港,而叔师母则创办香港之第一所女校。1844年十一月廿七日,叔何显理女士魂归天国,葬于香港跑马地的西洋坟场。)
蕴酿时期 (1924 ~ 1941)
香港浸信教会开办浸信会小学,王国璇夫人(香港浸信教会第一任牧师之女公子) 被选为义务校长。
1936年浸信会在华宣教一百周年,两广浸信会在广州举行纪念会,议决在香港建立一所学 校,以纪念叔何显理女士;王国璇夫人被选为筹建运动之领导者。(1836年叔何显理女士偕其外子叔未士牧师来华宣教,1842年叔牧师设立浸信会福音堂及一男校於香港,而叔师母则创办香港之第一所女校。1844年十一月廿七日,叔何显理女士魂归天国,葬於香港跑马地西洋坟场。)
1941学校因战事停办。
第一时期 (1945 ~ 1951)
由该年起至1952年间,林婉芬女士、麦杨丽明女士、李少玲女士、徐苏慧贞女士及何张飞霞女士、先后担任校长职。1951年拓办中学,正名为显理中学。
第二时期 (1952 ~ 1957)
1952年四月,迁至罗便臣道六十四号自置校舍上课。王国璇会佐为校监。九月,林王文馨女士被选为义务校长。1953年增办幼稚园於香港浸信教会副堂。1954年香港总督葛量洪夫人莅临参督。1955年承香港政府惠赠柏道地段万馀迟,并免息贷款,连同售出罗便臣道校舍及捐款等,乃进行自建新校舍。1956年三月,新校舍蒙欧慕灵女士主持动土礼。四月,世界浸信会妇女联会主席马钿夫人由美过港,特请主持新校舍叠砖礼。
第三时期 (1957 ~ 1994)
八月三十日,迁入香港柏道三十三号新校舍上课。1958年九月,聘李天祝先生任副校长职。1959年二月廿一日,举行献校典礼,同时敦请教育司高士雅先生主持揭幕礼。香港浸信教会为履行1956年吕明才先生基金会约定,并扩展传道事工,特於三月一日开始在本校礼堂举行主日崇拜,并定名为柏道崇拜处。四月增设儿童崇拜。1960年九月,增办高中部。李天祝先生任校长。1961年九月,中学改为五年制。1965年九月增办大学预科。1967年九月,美南浸信会海外传道部委派顾冬兰女士到本校任传教士。1969年七月遵照香港浸信教会议决案,停止举行主日崇拜聚会。1974年先后结束幼稚园及小学部。全部扩展为中学。1978年九月,接受政府津贴而成津贴中学。十一月,戴翰炘先生任副校长。1981年九月李天祝校长荣休由戴翰炘副校长署理校长职务。1983年一月,熊琬章女士任校长。1991年十一月,成立家长教师会。1993年十月,由教育署署长黄星华太平绅士主持新校舍奠基礼。
第四时期 (1994 ~ 现在)
本校迁往北角城市花园道新校舍。学校改名为Henrietta Secondary School。十二月四日,香港浸信会显理福音堂开始在本校举行主日崇拜及其他宗教活动。1995年九月熊琬章校长荣休,马远发校长上任。1996年设置金喜纪念语言实验室及宗教活动室。1997年九月林王文馨校监荣休,刘少康牧师担任校监。增设多媒体教室。1998年设置多媒体互动学习中心。1999年设置家长资源中心。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发展网上管理及学习计划。2000年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发展下列计划:⑴显理中心敲击步操队⑵情景互动学习计划⑶亲职教育 -- 扩建及推广家长资源中心⑷亲子互勉,有书有赢2001年设置多媒体学习中心2002年开展学校改善工程计划2005年一月,新翼大楼落成。校园电台迁往新翼大楼。八月,设置林王文馨堂。2006年一月,六十周年校庆开放日暨全天候跑道启用礼。2009年成立显理中学法团校董会
根据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依据他的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世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二、办学使命⒈秉承圣经教训,以彰显耶稣基督无私牺牲的爱为办学宗旨,启导学生发扬推己及人,荣神益人的精神。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德、智、体、群、美、灵」六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并全力推动优质教育。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解难和沟通能力,发展潜能,追求卓越,拓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和态度。⒋建立学生自信、自爱和自律,正面积极价值观,乐以热爱生命,服务社群及贡献国家为人生愿景。
信、爱、忠、诚
叔何显理女士(4张)
![]() |
![]() |
![]() |
![]() |
办学宗旨,显理中学秉着基督精神办学,向来积极贯彻创校宗旨: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第二十二章六节)和“信、爱、忠、诚”的校训,致力提供全人教育,令学生在德、智、体、群、美、灵六方面俱有均衡的发展,强调全方位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使个人的潜质得以充分的发挥。[1][1]
按照《圣经》说法,犹太人耶稣在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犹太省地区传道。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圣经·旧约》上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为真理作见证(约18:37)、教导人“爱上帝”及“爱人如己”、先求天父的国和他的义(太6:33)等道理。根据基督教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远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国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会因此而得罪罗马政府,犹太公会的权利与地位有可能不保(当时大祭司的任免完全是由帝国政府掌控),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约11:48-50)。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死。《圣经·新约》对此解释为《圣经·旧约》所预言神所差遣的救赎主耶稣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让罪人得以赦免。
学校位于北角海旁,唯一的道路连接城市花园道没有任何公共交通提供服务。大部份学生都需要步行5分钟至英皇道乘坐巴士,或步行10分钟至香港地铁炮台山站或20分钟至北角站。于雨天时上下课颇为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