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大桥建成前后 码头原意是辅助性质,过去的使用率极低。在兴建友谊大桥时期,该码头曾作运输建设物资之用。其后大桥建成,码头的使用率即回跌。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已有提议在此兴建新式喷射船停泊码头以便利游客到氹仔旅游和博彩,但并没实现。 氹仔临时客运码头 直至澳门回归后澳门旅游业急速发展,利用外港码头出入境的旅客数字不断创新高,使到外港码头的使用率达到饱和状态。有见及此,北安临时码头调整了原规划,令码头的功能和容量增加,由原来的辅助性质提升至澳门对外的海上口岸之一。 原本的设计方案中,码头只设有8个乘载量约400人的客船泊位。但经调整后的方案,码头将设有16个载量约400人的客船泊位,另外再建造3个乘载量1,200人的客船泊位及加建1个天台直升机坪。首期落成的是氹仔临时客运码头,于2007年10月16日启用,新码头临时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路氹城的旅游发展需要,而临时码头的某些设施,日后将成为氹仔(北安)客运码头的永久利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