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

目录导航

简介

1974年,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博尔恩在《德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报告中,阐述了乡村景观的内涵,并根据聚落形式的不同,划分出乡村景观发展的不同阶段,着重研究了乡村发展与环境、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他认为,构成乡村景观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乡村坏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农业地理学家的兴趣。1960 ~1971年在奥特伦巴(E.O.Ot- renba)的倡议和领导下,出版了《德国乡村景观图集》,土地利用图和农业结构图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索尔认为“乡村景观是指乡村范围内相互依赖的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域单元”,或者是“在一个乡村地域内相互关联的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总体”。社会地理学家着重研究社会变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把乡村社会集团作为影响乡村景观变化的活动因素。

中国的乡村也在变化,发展20年,科技、农业机械生产力、以及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质量都成几倍的提高。

国外乡村景观

纵观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的经验,其研究内容有:①乡村生态环境条件评价;②乡村土地利用及其变化;③乡村经济结构及地区布局;④乡村人口密度、文化水平对乡村景观的影响;⑤乡村景观类型、主要特点、形成过程及其变化趋势。


城市和乡村

城市和乡村的不同首先是在于其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而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所呈现出来的景观才有所不同。

乡村

因地理位置较偏僻,多从事农业等(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产品、渔业等),人口稀疏,交通不发达,建筑分散,低层建筑居多。

城市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2)因地理位置优越,有较多人居住,从事非农业,如服务业等,人口密集,高层建筑居多,建筑也很密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