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黄鬼

捉黄鬼

目录导航

简介

固义傩戏以《捉黄鬼》为主,配合其演出的有队戏(包括脸戏即 面具戏)、 赛戏,以及花车、 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届时直接参加演出的600多人,连同辅助人员,总数不下千人。整个演出期间还有迎神、祭祀虫蝻王和冰雨龙王、送神等仪式。《捉黄鬼》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哑剧,属对戏范畴。其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拿的对象黄鬼。黄鬼既是洪涝、虫害、疫病等灾异的人格形象,又是人间忤逆不孝、欺负弱小等邪恶势力的代表。通过对黄鬼的极刑处置和上述一系列仪式,表现了人民群众战胜自然灾异,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世道安宁的美好愿望,同时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等伦理道德教化。其中有段唱词:“元宵佳节喜新春,妆文扮武逐灾瘟。扬盾执戈行傩礼,五谷丰登贺太平。”道出了 固义傩戏的演出目的。

固义傩戏中积淀了中国社火戏剧发生发展中的几种形态:街道哑剧形态;长(掌)竹吟诵唱词,角色只舞不唱形态;长(掌)竹吟诵唱词,角色既舞且有少量唱词形态;长(掌)竹消失,完全由角色演唱的形态。因此,它是研究中国社火戏剧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的特殊人物长(掌)竹及其所持戏竹,更是中国 宋金杂剧的活化石。

捉黄鬼图册捉黄鬼图册(5) 捉黄鬼图册捉黄鬼图册(6)

现状

捉黄鬼图册捉黄鬼图册(5) 捉黄鬼图册捉黄鬼图册(6)

词条图册

1995年元宵节 固义村演出大型社火 傩戏《捉黄鬼》时,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 曲六乙先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项目专员吉田治郎兵卫先生,韩国学者姜春爱小姐等国内外傩戏傩文化专家和民俗文化专家学者30多人,专程前往固义村考察,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曲六乙先生说: 固义傩戏《捉黄鬼》是我十几年来所见到的傩戏中内容最丰富、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具有 黄河流域傩文化的鲜明特点,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很高的研究价值,很值得在这里召开一次国际的观摩和学术研讨活动。陶立璠教授指出:《捉黄鬼》演出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令人惊心动魄。吉田治郎兵卫先生指出:固义的傩文化不仅是固义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这一汉族传统文化现象,能延续流传至今,这是固义村村民对文化的一种贡献。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中国方面对此做出近 期和长远的两种保护规则。

固义村位于邯郸市西南55公里外,是武安市 冶陶镇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在冶陶镇东南2.5公里外,在固镇西南2.5公里处,村庄北就龙虎河、南有南 河,村南隔河便是鹊娥山。该村距 邯长铁路和邯长公路各2.5公里。 武安历史长远,文化发达,先民开化,有距今约10300-8700年的 磁山文化,有 固义傩戏,唐宋时期武安的固义、同乐、洪山、骈山等村又出现了 赛戏,明清时期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又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可见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