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於日本横滨。从创刊到1907年11月停办﹐前後近六年﹐共出版九十六期。这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
《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在日本发行的 半月刊是梁启超主持的报刊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1902年2月8日,继《 清议报》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每月旧历初一日、十五日发行。1903年2月起,改为十四日、二十九日发行。1904年2月以后,经常不能如期出版。1907年8月停刊,前后历时六年,共出96号,编辑和 发行人署名 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与梁启超之手。
《新民丛报》 创刊号《本报告白》称:“本报取名 《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初创时,分图画、论说、学说、口闻 短评、 中国近事、海外汇报、史论、地理、教育、学术、 近事、名家说丛、舆论一斑、 杂俎、小说、 文苑、绍介新著各栏。第二年起“改定内容”,论著门中,着重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历史、地理、教育。说明“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的”。
《新民丛报》初创时,主要论文几乎都出自梁启超之手,所撰长篇政论 《新民说》,是当时较有代表性而影响广泛的文篇。梁启超强调“新民为今日中国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 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 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新民说》全文共20节,约11万字,分期刊载,历时五年,后又出单行本。《新民说》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国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尤其是“新民”对于“新国家”的迫切与必要。
由于梁启超议论新颖、语言明快、文字生动,深受读者欢迎,使得《新民丛报》印数日增,最初仅印二千册,到了第二十号时,增至九千册,有时高达一万四千册,还经常再版、 翻印。
《新民丛报》为 辛亥革命前 维新派的重要刊物。初期着力介绍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学说,言论激进,对中国知识界发生很大影响。至今仍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
《新民丛报》对 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在其前後阶段有所不同。早期即自创办至1903年 2月前﹐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客观上曾产生过 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 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很大﹐启发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中期自1903年 2月至1905年末﹐则加紧立宪 保皇宣传﹐逐渐暴露其敌视革命的顽固立场﹐影响大为削弱﹔後期自1906~1907年冬﹐主要与 革命派的刊物《 民报》进行激烈论战﹐表现了对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 极度恐惧﹐其言论对革命起了 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