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读本 作者: 钱理群 王尚文 曹文轩 方卫平主编
ISBN:13位[978-7-5435-]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30(修订版)
定价:小学卷共12本,约¥10.00 元/本,小学卷总定价116元;初中卷共6本,¥11.00 元/本,初中卷总定价66元;高中卷共6本,¥11.00 元/本,高中卷总定价72元。
《新语文读本》简介
2001年3月,由钱理群、 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读本》面世。《新语文读本》一出版即引起了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并迅速覆盖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至今总销售额已累计突破1亿 码洋,全国五十多家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对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也制作、播出了三套专题节目。媒体的关注又进一步促进了图书的热销,这套读本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2007年,该套“读本”推出了全新的修订版。
《新语文读本》的立场、意趣、宗旨、格调以及编排方式都体现了它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语文读本。专家认为:“五四”以来最好的人文启蒙读本有两种:1949年以前最好的是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1949年以后最好的是《新语文读本》。(饶杰腾,语文教育专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一、《新语文读本》的特点
(一)新的教育理念
编者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 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以立人,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提倡“开放、多元、积极的主体性的阅读”与“个性化的自由写作”,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 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为指归。这与《语文 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十分吻合的。
(二)新的选文眼光
怀抱着这样的教育理念,编者把选文的标准确定为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全人类的经典作品,其所选篇目大多数是现行教材中所没有的。也注意选取思想与文笔俱佳的当代文章,以使读本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在选文结构中,中国古代文、 现代文与外国译文各占三分之一。强调要有“文化”的观念,不仅选 文学作品,同时选取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科学、艺术……内涵的文字优美的作品。
编者对部分原文进行了一定的删节或编辑处理,做到短而精,难易适中,以更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与接受。对所选的外国作品,尽可能地选入最好的译本。
(三)新的编排体例
每册按主题分成若干专题,每专题前有导读,文内有注释,文后有阅读提示。注意体裁的多样化。从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论文,直到歌曲、戏剧、名画、名句,等等,丰富多彩, 妙趣横生。
在选文编排上,小学卷12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情感和兴趣的建立与培养,通过读本打开孩子的想像力之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选文经典、大气,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培养一种人类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初步积淀人文精神。
初中6册着重对学生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的开发;对大自然,对身边的人、事,对社会的观察、感受、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对蕴含在神话传说、童话寓言中的人类与民族基本想象、智慧、精神的领悟,以及自我想像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 语感,着重于感性的积累、熏陶,对语言美的感悟;并在阅读中了解、学习与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 表达方式。
除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外,着重选诗歌(包括散文诗)、人物传记、书信、科学小品、科幻作品、 人生语录等。充分注意选文的趣味性与风格的多样性,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高中6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感的广化、深化、敏锐化与美化,在继续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像力与审美力的同时,着重于判断、归纳、概括能力与批判、怀疑、 创新精神,发散性、逆向性 思维能力,以及自省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选文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进行质疑,并能 触类旁通,提出问题,自己查找资料,思考分析,研究对比,得出结论。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与把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基本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选文的重点在民族与世界的经典文本,包括 演讲词、宣言、书信等。加强 文言文、科技文章的阅读分量。着重选有力度与深度、境界高远的、大气的文章。
(四)新的阅读体系
《读本》按学生学习、领悟、情感、言语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需要,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
1.构建起专题研究性的对话平台。专栏内容的梯度性与重点主题的系列化,令人耳目一新。
2.基本母题的集中与穿插。《读本》主要贯串着几个基本母题:爱与宽容、人与自然、自由与平等、诚信与和平、崇尚科学等。这些基本母题在各册中都以相应的专栏反复出现,使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对话式的阅读,积累强化自己这些方面的人文底蕴与 人格特质。
3.编排出新。在具体的编排上,编者或吸取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或 另辟蹊径,在经典作品的选目与编排上出新,以与教材相区别。如初中卷的《〈西游记〉:童话的天真世界》,《〈水浒传〉里的战争谋略》,《听孔夫子上课》,《〈庄子〉里的庄子》等;高中卷的《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真人陶渊明》、《英雄悲歌》等。“名家大师”单元的组合,一般是几篇名家的文章加一篇其他名家的评论解读文章,既相呼应,又便于学生理解。
4.强化 母语教育, 文学性与语文性相得益彰。
各册中安排了不少偏重语文能力培养的专栏,小学各卷特别设置了一个《语文兴趣活动》的系列专栏,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妙趣横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也使这套读本更鲜明地彰显出它的“语文”性质。初中各卷分别设置了《漫说语文》《语文趣谈》两个系列专栏,高中卷安排了 “汉语的忧患”、“保卫汉语”等单元,它不仅加强了母语教育,而且也使这套读本更鲜明地彰显出它的“语文”性质,从而与其他文学读本区别开来。
(五)新的阅读模式——“阅读就是对话”
这主要体现在每篇文章后的“阅读建议”上。“阅读建议”贯串着一个中心概念:“对话”,即“作者—编写者—语文教师、家长—学生”四者间的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加强了对学生阅读选文的指导。
从每篇选文的具体写作实际出发,提示学生关注作品“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基本特点,从作品语言文字表达(文章的构思、 表现手法、 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入手,指导学生研习文本,探讨问题,揣摩其文内之意与文外之意,获得语感,并领悟其精神内涵。同时提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汉语的魅力,学习 读与写的方法,提高 语文素养(言说方式、语言文明习惯等),促进精神成长。
编者希望这一方面的尝试,能够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新语文读本》的主编、编委都是国内的一流学者,他们不是挂 虚名的,而是扎扎实实做事情的。比如在初中卷的修订中,钱理群先生作为初中卷修订负责人,不仅亲自选文组元,而且为初中卷所有新增的现代文撰写了阅读建议,并修改、重写了原有现代文的阅读建议;王尚文先生则负责初中卷 古诗文部分的修订,《唐诗的压卷之作》、《 自古英雄出少年》、《诗经断章》等精彩专题均出自王尚文先生之手。
二、《新语文读本》的作者资源
作者中既有全国著名的文学、历史、教育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也有全国著名的 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资深编辑……部分作者简介如下:
钱理群 著名人文学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高中语文 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曾为江苏省南京 师大附中学生开设鲁迅专题选修课程,引起很大反响。多年来一直关注语文教育问题。
王尚文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实验语文教材主编。他所倡导的语文学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等作为 一家之言,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青年报·冰点》曾发表文章,誉其为“中学语文教改的先行者”。
曹文轩 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 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著有 《曹文轩文集》(9卷), 《红瓦》 《草房子》等多部作品获多种大奖。
方卫平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主任,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王栋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杂文家(笔名 吴非)。 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教版初中、高中 语文课标教材主要编委。
黄玉峰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光明日报》学生课外读物阅读书目推荐专家成员。
商友敬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专家。
王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
夏中义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家、思想史研究专家。
郑飞艺 浙江省名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课程论方向博士生,有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三、《新语文读本》的反馈
(一)市场反馈与社会认可
《新语文读本》2001年出版,当年销售码洋过千万,目前销售码洋已过亿元,成为语文课标配套阅读市场的“头羊”。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附中、上海新中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等全国名校把《新语文读本》定为学生语文课外辅导教材, 《课程标准》颁布后,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把《新语文读本》作为语文阅读教材、辅助教材。2003年“非典”期间,《新语文读本》成为山西省 太原市“空中课堂”指定学生自学用书。山西省、陕西省、广西等地,把《新语文读本》列为教育部门推荐的目录产品。
(二)专家评价
“五四”以来最好的人文启蒙读本有两种:1949年以前最好的是《开明新编国文读本》,1949年以后最好的是《新语文读本》。
——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语文教学法研究专家饶杰腾
这套书给了我极大兴奋:这是我一生的梦想,如今得到了实现。我曾为中小学生阅读视野长期的禁锢而有过不安,曾为我们的下一代没有理想的读本而遗憾。现在,当我手持这样一套好书,心中只有感谢和激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谢冕
孩子只有一个青春。让他们读一些经典的作品,读一些精品、珍品,把人类的智慧——很多感悟人生、认识世界的睿智,通过文字传达给学生,对孩子精神上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新语文读本》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我感到学生能读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原副会长、著名特级教师 于漪
《新语文读本》融入了这个时代一批有 良知学者对 中国语文教育的反省,沉淀着他们对中国语文发展方向的思考。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新语文读本》是当前新出版的各种语文教材中最有特色、文化 含苞欲放量最高的,其体现的文化的丰富性、丰厚性和多元性,其广度和深度,在中学教材中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央电视台 《实话实说》总策划、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杨东平
感谢编者编出这样一套书。它为 孩子们认识许多名家名篇,为孩子们认识 文学大师提供了条件。这是现在的孩子所缺少的。
——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者 任溶溶
《新语文读本》这套书是壮观的,从小学到中学,对语文的感受、体会是独到的。很多文章我未看过,如果我从小学起就读这些书,现在的进步会更大,它确实值得老师、家长、孩子去读。……它提供了更丰富的思想、精神上的营养。任何人认真读了都会有收获,特别是孩子,会打下一生的最坚实的基础。
——著名作家 肖复兴
(三)媒体关注
中央电视台两年内三次对《新语文读本》进行采访报道: 2002年3月, 《读书时间》对《新语文读本》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 专题报道,探讨其成为众多课改 实验中学阅读教材、辅助教材的原因;2002年6月, 《东方之子》对《新语文读本》主编王尚文进行专访; 2003年8月,《东方书城》对《新语文读本》及其姊妹篇《新语文写作》进行了面向中小学生的专门推荐。
全国50多家重要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也多次对《新语文读本》进行整体、重点、立体报道。
媒体的看法:
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起中国的语文教育史,谈起中国语文 教育改革之路的时候,肯定会提及这套读本,提及它带给传统语文理念和语文教育理念的冲击,和它通过经典为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带来的 浓墨重彩的文化和人文底蕴。
《中国教育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将这套书细细吃透(包括全书、全文),那就足以为一个中学生构建起人文素养的平台——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通常理解的“语文”。
《中国青年报》
在关注人,强调以人为主体的编辑理念指导下,《新语文读本》将阅读经典作为其选文原则之一,因为经典是民族与 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而真正的经典又总是超越民族与时代的,具有超前性。文、史、哲的经典更是关注人性的根本,不懈地挖掘着人的灵魂的深处,同时也是 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永远的思想与语言的魅力。只有在与具有强大的 精神力量的人的平等对话、交流与撞击之中,才能培育出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
《中华读书报》
翻开这12卷的《新语文读本》,你会感受到语文教学在学界精英们心目中应有的模样——她是千百年人类文化精华的凝聚,是美好情感、是心与心之间飞扬灵动、自由奔放的交流,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命运动。你会说,这不仅是给中学生的优秀课外读物,也是成人期盼的精神营养。
《新民晚报》
这套大型读物完全超越了“课外读物”的局限,是这个社会中聪明而有责任心的一群人对 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如果把这些书仅当成教辅来看就错了。成人同样能从这套书里领悟到许多东西。
《文汇报》
全国各大媒体对《新语文读本》的宣传报道部分情况
中国教育报 2001.7.5. 《能否把中学生拉入经典》(讨论型)
中国青年报 2001.9.5. 《〈新语文〉问世记》
北京青年报 2002.6.28. 《人文性 语文课的精神回归》
北京晚报 2002.1.24. 《〈新语文读本〉:人文读本的“先锋”》
中华读书报 2002.2.6. 《课外语文读物,由“工具性”转向“人文”》
文汇报 2001.6.9. 《〈新语文〉带来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民晚报 2001.7.16. 《追寻语文原有的魅力——从〈新语文读本〉谈起》
南京日报 2001.9.6. 《〈新语文读本〉冲击旧教学理念》
湖北日报 2001.11.9. 《〈新语文〉冲击波》
教师之友 2001年第6期 《〈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
语文学习 2001年第7~8期 《关于“对话型”语文教学的对话》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 2001. 《新语文读本》推广活动及王尚文专访》
2002.3.30./4.3./4.6. 《新语文读本》专题
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 2002.6.12. 《王尚文·四十年语文梦》
北京电视台·晚间报道 2002.1.10. 《专家学者谈“新语文”》
北京电视台· 特别关注 2002.1.10./11. 《一套有时代特色的青少年读物》
东方电视台 2001.6.9. 《“新语文”带来语文教学新观念》
《新语文读本》(高中卷2)(修订版)编辑推荐:《新语文读本》的编写作为一项学术工作来做。无论是读本的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串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中学语文教育学的追求。之所以命名为"新语文",也是为了突出这种追求的自觉性与实验性。
“五四”以来最好的人文启蒙读本有两种:1949年以前最好的是《开明新编国文读本》,1949年以后最好的是《新语文读本》。
饶杰腾(语文教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我曾为中小学生阅读视野长期被禁锢而有过不安,曾为我们的下一代没有理想的读本而遗憾。现在,当我手持这样一套好书,心中只有感谢和激动。
谢冕(文学评论家、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新语文读本》融八了这个时代一批有良知学者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反省,沉淀着他们对中国语文发展方向的思考。
曹文轩(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人只有一个青春。在青少年时代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对精神上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新语文读本》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我感到学生能读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
于漪(语文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
一 杂文的思想锋芒
鲁迅
论睁了眼看
灯下漫笔
二 在笑声中送别
黄苗子 遗嘱
流沙河 不亦乐乎二十四
沙叶新 中国动物各阶级分析
三 直面历史的沉重
刘烨园 “吃”了十年的一本书
格拉斯 奥斯威辛集中营
四 非常状态下的写作
张中晓 天国与地狱的分界线
朋霍费尔 狱中书简
罗莎·卢森堡 给友人的信
五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选场)
麦克白斯(选场)
德·昆西 论《麦克白斯》剧中的敲广
屠格涅夫 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
六 东邻之国的天籁之声
三浦哲郎 忍川
金东里 花郎的后裔
七 “爱”的默想
弗罗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莫洛亚 爱情的艺术
八 “美”的沉思
帕乌斯托夫斯基 散文的诗意
高山樗牛 月夜的美感
九 科学纵横谈(一)
贝弗里奇 科学家
王梓坤 谈才
十 诗与意象
卡尔·桑德堡 雾
阿赫玛托娃 缪斯
保尔·福尔 回旋舞
庞德 在一个地铁车站
希梅内斯 四月
你的裸体
十一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 长河(选章)
黄永玉 这些忧郁的碎屑
——回忆沈从文表叔
十二 一个老而弥新的故事
冯梦龙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十三 明清短简
屠隆 在京与友人
袁宗道 答友人
袁宏道 答李元善
曾异撰 与丘小鲁
高阜 与周减斋先生
高尔俨 与致虚妹丈
十四 保卫母语
王开岭 保卫语言
——世纪之夕断想
王文元 语言的雅与俗
周泽雄 谁在自铸新词?
插图: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何勤华 男,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现为(2009年)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1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入华东政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于1984年12月毕业,留本校法制史教研究任教至今。1987年9月任讲师,1990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10月起,作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7月,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99年10月,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2009年1月3日 被聘为上海海事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