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砦期,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前的过渡期,这一考古学上的文化分期得名于新砦遗址,它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南18.6公里的刘寨镇新砦村,包括今梁家台、苏沟、东湾和煤土沟四个自然村的大部分区域,是嵩山周围大型史前聚落之一。
由于其年代在龙山时代和夏文化之间,所以,考古学称之为“新砦期”。“新砦期文化”尽管有着承上启下的特质,但在考古界有很大争议。
充分证明了它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的承上启下关系。
新砦文化分期 | ||||||||
新砦早期 | 公元前1870年~公元前1790年 | |||||||
新砦晚期 | 公元前1790年~公元前1720年 |
新砦文化分期 | ||||||||
新砦早期 | 公元前1870年~公元前1790年 | |||||||
新砦晚期 | 公元前1790年~公元前1720年 |
新砦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位于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为开阔的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
“新砦期文化”是最早的夏文化,比著名的二里头文化还要早。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即下层为龙山文化层,中层为新砦期文化层,上层为二里头早期文化层,证明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存在新砦期,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缺环的空白。
新砦城址的发现,对于探索早期夏都、对于判定古城寨城址和二里头遗址的年代与性质、对于研究夏代都城和夏王朝的诞生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