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蕨科

蚌壳蕨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蚌壳蕨科植物干直立,常很高,有复杂的网状中柱,少有主干短而平卧,有毛但无鳞片。叶簇生成冠状, 大形,基部密被毛茸,羽状分裂,常一部分为二型的,革质。孢子囊群边缘着生,顶生脉上,囊群盖杯状或两瓣组成;孢子囊则侧裂;孢子四面形,不具周壁,每囊穗有46-64个。有5属;分布于世界热带。中国仅有1属1种。河南也产。 植株高大,小树状,主干粗大,或短而平卧,密被金黄色长柔毛,无鳞片,叶片大,三至四回羽状,革质;叶脉分离;叶柄长而粗。孢子囊群生于叶背面,囊群盖两瓣开裂形似蚌壳状,革质;孢子囊梨形;环带稍斜生,有柄;孢子四面形。染色体:X=13,17。5属,4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及南半球。中国1属,1种。

生长习性

代表种类

  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生长喜散射光,适宜生长温度夜温为10-15℃,昼温21 -26℃。北方可在温室内种植,南方可种植在荫棚内。空气湿度宜保持在60%-80%,空气干燥会使叶片枯焦。它的栽培土壤以疏松、透水的酸性土壤较佳,一般用壤土、腐叶和河沙混合。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但冬天生长缓慢时要少浇水,过多水分会导致烂根。盆栽时可施些基肥,在生长期可施些液肥。栽培过程中应将带茸毛的根状茎露出土面。

繁殖培育

  金毛狗 蚌壳蕨科金毛狗属植物,是中国仅有的本科属蕨类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大型树状陆生古 老蕨类植物,起源于侏罗纪,是原始森林中“辈分”最高的“活化石”。其根状茎粗大密被金黄毛柔软的茸毛、光泽油润、闪闪发亮、形如金狗头,点缀珠眼栩栩如生,制作成盆景新奇别致十分高雅,能永久观赏;其老茎短化培植成小型盆景,凤尾新叶青翠动人,新冒出的嫩牙极象一条条如意绿棒,配上金光闪闪的茸头显得生机盎然,新意高雅,赋予吉祥如意的象征,观赏价值极高,其绒毛还是刀伤止血的特效良药。

栽培要点

  繁殖以孢子繁殖为主。操作时于夏季采集成熟孢子,均匀撒播于盛细砖屑的播种浅盆,播后喷水并盖上玻 璃保湿,保持20-25℃,每天喷水l-2次,使盆内湿润,1个月能发芽,长出原叶体,待长大有几片叶时,可进行分植上盆。 河南有栽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根状茎药用,称金毛狗脊。能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利尿通淋;并含淀粉约30%。

价值用途

  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 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萎蔫的叶子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裂片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叶部病害。喜温和气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施肥应薄施、勤施,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

药理作用

  园林用途 株形高大,叶姿优美,坚挺有力,叶片革质有光泽,四季常青,颇有南国风光意境。在庭院中适 于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荫处种植。它也可盆栽作为大型的室内观赏蕨类。特别是它长满金色茸毛的根状茎能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供观赏。 富含淀粉,可食用和酿酒。另外,其根状茎入药时称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壮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茎上的茸毛能止血。

病害防治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草部中品。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有收载,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止痛、利尿之功效。临床应用治疗腰膝酸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白带遗精、血崩等症,以及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多以地下部位根茎入药,主要作用有: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作用,连续给药时产生蓄积作用。止血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癌作用。 对流感病毒、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活性成分十六酸具有抗炎作用,十八碳二烯酸具有降血脂作用。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原儿茶酸和咖啡酸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词条图册

  蚌壳蕨科同其他蕨类植物以一样,常见病害主要有两种:灰霉病和立枯病。

  1.灰霉病 主要为害植株的茎 和叶。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至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2.立枯病 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茎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根茎处变细,出现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防治方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

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