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生物血管打印机拥有全球首个3D生物打印空间旋转平台、精确协同工作的双喷头打印技术、可视化的互动打印操作系统、喷头及环境控制系统,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多层不同种类细胞。据报道,这款血管打印机性能先进,仅仅2分钟便打出10厘米长的血管。
3D生物血管打印机研发该项技术的领衔研究人员是 康裕建教授。他曾参与实施世界第一例全心脏移植手术,在猪身上实现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心脏全新置换手术。凭借多年积累和持续研究突破,康裕建教授成功研发生物砖(Biosynsphere)干细胞培养体系。它以含种子细胞(干细胞、已分化细胞等)、生长因子和营养成分等组成的“生物墨汁”,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再经培育处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
3D生物血管打印机打印机两个打印喷头源源不断地喷出由“生物砖”组成的生物墨汁,首先是内皮细胞,然后是平滑肌细胞,最后是成纤维细胞,每一层,用到的生物墨汁并不一样,富含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打印杆上一层特殊的冷凝材料不断渗透、滋养每个细胞层。在0到4摄氏度的环境下,3D生物打印血管初具雏形;当周边环境逐步提升到常温,冷凝材料从已塑型的打印血管内剥脱;打印血管也将置于营养液环境中,慢慢拥有活性,直到可以与其他器官、组织“自然结合。
截至2016年12月1日,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植入实验,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这标志着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成功找到解决办法,为全球近18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干细胞应用技术的突破将引领人类迈入组织制造、器官修复的再生医学和精准医疗新时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