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目录导航

学院概况

人文学院是西安工业大学最早设立的学院之一,也是实现学校“以工为主,文理支撑”发展目标的主力军。

近年来,在名誉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的领衔下,学院深入探索和实践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和特色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健康发展,学术话语权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中国西部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人文社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的社科部,2002年学校在社科系的基础上设立了人文学院。在数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雅正博学、知行合一”之治训,坚持“素质教育,精品培养”的理念,持续实施“人才工程”、“质量工程”、“基地工程”、“精品培养工程” 四大建设思路,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不凡业绩,成为学校留学生培养的主要承担者。

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文化与传播、法律3系,建有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中心、传播法治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开放实验室和4个文化体验中心,并与陕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全国学术名刊《小说评论》。

学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8人、博导2人、硕导8人;“茅盾文学奖”评委1人、“柳青文学奖”评委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2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1人、西安市“十佳律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博士毕业教师比例超过60%,中文学科博士毕业教师比例超过80%。

专业设置

人文学院现设文学与传播系、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法学系三个系和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拥有模拟法庭、学术情报阅览室、图书资料室,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硕士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法学、行政管理、广告学四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评陕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称号[1],2017年荣膺陕西高校“一流专业”称号。

本专业有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10位教师有国内外访学和博士后工作经历。依托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专业已探索出具有西安工大特色的文学教学和科研模式,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中文人才。

近年来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提高,先后有22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位同学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考研率稳步提升,先后有30余位学生考入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等名校。十余年来本专业已培养了600余位优秀的中文人才,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导郭万金教授、陕西省十佳广播主持人王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专业拥有陕西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地方文献研究中心等省、校级研究基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另外,本专业也拥有在国内高校有示范意义的“影视成像过程实验中心”,包括“文学成像实验室”“图文采编室”“汉语语音实验室”及“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等,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展专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专业还与《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北信息报》等多家单位建设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条件以提高其综合能力。

就业方向:

在新闻、出版、文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及采编、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及秘书、管理等工作。

对外汉语专业

专业介绍:

对外汉语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学院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就业形势新开设的专业,经过初步探索,学科建设取得一定发展,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形成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文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一定的应用性活动的基本训练,以具备对外汉语领域中的语言运用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教师23人(部分教师与汉语言文学共享),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

就业方向:

在国内外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编辑等工作。

广告学专业

专业介绍

广告学专业隶属于人文学院文化传播系,于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是西部二本院校中开办该专业较早的单位。广告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共29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专业实验室2个,供专业使用的教学设备115台/件,图书资料3万册。已经累计培养学生400余人,其中毕业生212人,就业率良好,并有多人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教学成果

广告学专业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主干课程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2008年成功开展了“第一届西安工业大学广告文化节暨广告专业教学成果展”,受到学校领导和校内外师生好评,2009年,“广告专业实践创新教学研究”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第一至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0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社会调研大赛”、“中国策”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08/09年金铅笔奖广告创意大赛、第七、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10年第9届时报金犊奖等多类全国大赛,共获得各类奖项100余项。

社会影响

本专业师生积极与行业、社会进行紧密的互动联系。2002年以来,专业教师保持与学术界的密切联系,紧跟学术前沿,参加由中国教育部和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主办的“广告人才培养研讨会”,广告教育学会年会,并经常邀请学界专家和业界精英举办学术报告。2008年5月由专业学生成立的“广告传播协会”参加了陕西省高校优秀社团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法律系专业

专业简介:

法律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人文社会科学系法学专业教研室,2003年设立法律系,现有专业课教师15名,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另聘有多名兼职教师。多位教师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金博教授获得“西安市十佳律师”“陕西省优秀律师”称号等诸多殊荣,傅晓松老师获得“西安市优秀代理律师”称号。

专业特色:

我校法学专业以民商法专业为方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以学生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考上知名院校法学专业研究生作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公检法单位、律师事务所以及大型企业从事法律工作或继续研究深造创造条件。

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对学生优良学风的塑造,引导学生对各类问题的思考,培养专业兴趣,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庭审旁听、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教学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在西安市多所学校和社区以模拟法庭方式进行法制宣传,被陕西省多家电视台、报纸和电台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我系平均每年至少有三名大三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2009年有五名大三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期中有两人同年考取了法学研究生;平均每年向国内知名高校输送法学研究生6名。

科研:

本专业教师积极与政府决策部门及企业进行纵、横向项目研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法律系先后承担多项法律课题,其中包括和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共同承担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西部地区专利产业化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法律课题;教师参与编写法学教材9部,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一百余篇;此外,法律系为数十家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解决途径。

系部介绍

中文系

中文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专业,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12人,其中有博士后经历者2人。汉语言文学是校级精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学术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依托“陈忠实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两大基地,中国文学研究在省内外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并形成了以现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为龙头,以文艺美学、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献学为侧翼的特色显明的专业格局。对外汉语专业近年通过引进专业优秀人才补充师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已摸索出合理科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近年中文系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6项,完成横向项目35项,在《文学评论》、《小说评论》、《文史哲》、《戏曲研究》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主持省、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文化与传播系

文化与传播系现有广告学一个专业,专任教师共29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2人,专业实验室2个,供专业使用的教学设备115台/件,图书资料3万册。已经累计培养学生400余人,其中毕业生212人,就业率良好,并有多人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文化与传播系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主干课程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2008年成功开展了“第一届西安工业大学广告文化节暨广告专业教学成果展”,受到学校领导和校内外师生好评,2009年,“广告专业实践创新教学研究”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第一至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0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社会调研大赛”、“中国策”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08/09年金铅笔奖广告创意大赛、第七、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10年第9届时报金犊奖等多类全国大赛,共获得各类奖项100余项。

文化与传播系教师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获校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3项,横向课题6项。

教学科研

近五年,学院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项、陕西省人文社科基金32项、陕西省高教重点教改研究项目3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科出版社等机构出版高水平专著41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全国专业通用高校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发表在权威期刊、CSSCI检索、《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转载收录的高水平论文40余篇;学术成果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励27项;主办国际和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9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0余次。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以“手脑并重,一专多能”为特色,注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实行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导师制,因材施教,让本科生接受最富有创造性的温暖教育。学生也以朴诚勤奋、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品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有5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专业素质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深造,考研录取率和国家律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名列陕西省前茅,相当比例毕业生被录取为省市政府公务员,法律工作者、各大报刊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播和大学、重点中学教师,并涌现出郭万金、王静等而立未至即在全国学术界和新闻界脱颖而出的优秀毕业生。

所获奖项

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面向一线、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着重从启迪学生敏捷的思维、能言善辩的口才、扎实的写作能力入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在各类刊物上共发表文章10余篇,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2人次、获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5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6人;在校研究生公开发表文章130余篇。

2012年12月23日,第三届柳青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西安市长安区举行。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学院吴妍妍副教授的作品《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荣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这是该校首次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重大奖项中获奖。

2015年12月,第四届柳青文学奖揭晓,我校人文学院王亚丽博士的著作《边缘书写与文化认同:论北美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写作》荣获文学评论奖,这是我校获此奖项的第二位青年学者。

2006-2014年人文学院教师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

1 《古文苑》成书研究 王晓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0
2 中国西部农村残疾人保障现状调查及立法完善研究 金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0
3 《汉书·艺文志》注解长编及研究 孙振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1
4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颜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2
5 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下监护制度重构研究 李金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3
6 唐长安至汴京道文学的文化学考察与信息平台建设 程建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4
7 陕西当代乡村叙事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吴妍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4
8 甘肃省环县红星村春节 刘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 2014
9 延安音乐档案整理研究 冯希哲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基金项目 2012
10 中国著名目录学家个案研究——姚振宗目录学研究 孙振田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09
11 唐长安应制诗的文化地理学关照 程建虎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0
12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族书写——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 张雪艳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1
13 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 毕秀洁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2
14 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研究 颜彦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2
15 晚清标“新”小说研究 王鑫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2
16 西安易俗社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敬晓庆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2
17 《延河》(1956-1966)与“十七年”文学现象 吴妍妍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2
18 多民族丧歌唱本的互文性研究 邰科祥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3
19 中国现代小说封面的图像学研究 臧文静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013
20 《师石山丛书》整理 孙振田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 2009
21 陈忠实文艺创作思想研究 冯希哲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7
22 陕西作家群创作特征及成因研究 李国平、冯希哲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7
23 现代性视野中的陕西当代乡土文学 吴妍妍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8
24 新世纪十年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邰科祥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25 《古文苑》编纂研究 王晓鹃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26 唐长安应制诗的文化地理学关照 程建虎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27 易俗社戏曲理论及组织形态系统研究 敬晓庆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28 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民俗研究 王亚丽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29 陕西方言内部的文化差异研究 贺菊玲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30 白话小说文体形式研究 王凌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0
31 文化转型与90年代以来的陕西文学 张雪艳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1
32 新世纪十年陕西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综合效能与瓶颈研究 王鹏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1
33 明代陕西作家存世别集整理研究 孙雅芬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1
34 陕西当代小说中的现代性经验研究 师爽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2
35 延安出版业(1937-1947)与延安文艺 吴妍妍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2
36 《解放日报·文艺》与延安文学 臧文静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2
37 变异与变化:关中“地方普通话”调查研究 郄远春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2
38 陕西民间公益组织法治管理创新研究 李金玉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2
39 当代陕西作家群“方言写作”现象研究 王素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3
40 “新关学”视野下的于右任文艺思想及创作实践研究 王昊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3
41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公祭黄帝”研究 薛龙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4
42 当代西北作家创作与秦腔关系研究 王亚丽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4
43 陕西当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书写 曹小娟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4
44 古罗马与中国两汉文学中的国家想象和文化建构比较研究 郭星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4
45 《宝闲堂集》整理 孙振田 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 2013
46 《来杨伯诗集》整理 敬晓庆 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 2013
47 《春秋集传》《春秋例统》整理 弋丹阳 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 2013
48 都市文学中最亮丽的风景—西安女作家群创作研究 白军芳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0
49 《白鹿原》文化产品开发与西安国际文化品牌提升研究 白军芳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1
50 百年西安易俗社历史传承及文化开发研究 敬晓庆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1
51 陕西当代文艺与西安城市精神的互动传播研究——以戏剧与影视的考察为中心 王亚丽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2
52 提升西安旅游服务质量研究 李红岩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2
53 西安市民间公益组织管理法律保障创新机制研究 李金玉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2
54 西安佛院道观文化研究 李红岩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3
55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王鹏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3
56 西安地铁媒体现状调查及其与 城市文化互动策略研究 刘磊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3
57 大数据对西安传媒业影响研究 薛龙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 2014
58 新时期中国文学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变迁研究 邰科祥 陕西省社科联项目 2009
59 文学传播视野中的《白鹿原》研究 薛龙 陕西省社科联项目 2013
60 三秦作家的生长环境及其文化传承研究 冯希哲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06
61 应制诗与中古文化 程建虎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08
62 《秦腔》与中国当代小说批评中的“泡沫”现象研究 邰科祥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08
63 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 吴妍妍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08
64 口述陕西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 邰科祥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0
65 《北里志》与晚唐士风及诗风研究 王晓鹃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0
66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金博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67 “关天经济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 李金玉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68 《延河》(1956-1966)与陕西当代十七年文坛 吴妍妍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69 西安易俗社与近代西北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敬晓庆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0 白话小说文体生成及发展研究 王凌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1 明代陕西文学的灾害文化学考察 程建虎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2 当代西安文学的文化地理学研究 王亚丽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3 许地山的宗教观与中国现代化 曹小娟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4 明代陕西作家存世别集叙录 孙雅芬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5 当代陕西作家群与陕西方言研究 王素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6 陕西方言腔普通话研究 郄远春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7 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美学研究 郭星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8 陕西广告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刘磊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1
79 陕西当代小说中的“城市形象”研究 师爽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3
80 西安地方民间文艺的产业价值及其文化产业模型建构 臧文静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3
81 西安地铁媒体现状研究 刘磊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3
82 西安易俗社文献整理及艺术理论研究 冯希哲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4
83 影像记录陕西文学30年(1979-2009) 邰科祥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4
84 “新关学”与于右任的文艺思想、创作实践研究 王昊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4
85 基于受众调查的西安地铁媒体形态创新研究 陈红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4
86 新时期以来陕西地域小说的时空形式研究 张悠哲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201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