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龙垭简介
作者:吴国华
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宽川乡境内的斩龙垭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此地属于丘陵地貌,此地有一座小山,外形酷似一条龙,蜿蜒数公里。传说远古山洞里住着一条恶龙,每年夏季都会托梦给当地族人,要求献上几个未婚少女供其淫乐。若不照办,必发大水或大旱,以此来惩罚老百姓。有一年,一个过路的喇嘛,听说此事后,为救老百姓与恶龙大战七天七夜,终将其斩首。老百姓为纪念此事,遂将此地改名为斩龙垭。
解放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此地被改名为双五大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恢复了斩龙垭这个地名。斩龙垭村下辖四道水,二道水,二道水沟里,孟家沟等地。该村原有11个村民小组,2006年后缩编为7个村民小组。
斩龙垭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还有少量的矿业。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斩龙垭人通过各自的努力,大部分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还有的自办了公司,他们为居住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家乡人民争了光,在此,谨向他(她)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龙泉的斩龙垭故事跟风水理论有关,而且都是雷同的,只是位置有所不同,我知道的就有三处之多。
最著名的是修老成渝路时在山泉镇段产生的地名叫斩龙垭,据说当时修路时由于没有现代化的筑路设备,开山路时很多地方需要凿开,对岩性坚硬开凿不便的就得使用一种名叫“改锯”(民间传的所谓‘你来我往’的小迷语)的锯石头专用工具。当路修到斩龙垭时,面对这微微凸起横卧在前面的山梁,必需要打开,最佳方案是用改锯锯。于是工人们就锯,并锯了很多道口子,就收拾工具下班了,准备明天来凿掉锯缝中间的石头。第二天到施工现场,非常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明明头天锯了的口子,全都不见了。大伙一时摸不着头脑,就又重来一遍,到第三天又出现口子复原的现象。有经验的老工人师傅发话了:“这一定是遇到了地龙的龙脉,而且极可能是龙脖子部位,我们施工一时没有断根,它就会自己长还原。”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拼着命不停地锯,希望能一口气把龙脉锯断根。可毕竟山梁有那么高,而人不是铁打的,只要一收拾工具休息,第二天肯定又要复原,让工人们真是气得不得了。有一天,有个工人实在是太累了,就把改锯忘在了工地上,没有取下来,结果第二天改锯嵌在上面的那道口子没有复原,原来改锯可以阻止它复原,只是第二天继续施工时,锯片很难拉动,必须灌些水,改锯拉动后石缝中流出些红水,后来越来越多,老人说那就是地龙的血,这下把龙脉给斩断了(这包含的科学道理应是在锯的过程中加水冷却锯片,让锯片不致因发烫而变脆易断,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至于流的血只不过是红色砂岩与水的混合物罢了)。后来照此办理,终于把那道山梁给打通了,并将该地命名为斩龙垭。
很巧合的是在大面镇的洪河堰修桥和茶店镇修路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故事,尤其是茶店镇还衍生出斩断龙脉后,立即出现一阵狂风,将附近的竹林大部份吹断,竹子里面的竹衣呈现出兵马的形状的神奇传说。可见龙泉风水文化具有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