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柏林危机,1961年6月3—4日,美、苏首脑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了会晤。会晤中,赫鲁晓夫向肯尼迪重申了关于柏林问题的6个月期限,声言如若美国在年底之前不同意就柏林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就将同民主德国单独缔结和约。从而使美苏关系一下子趋于紧张,并爆发了第三次柏林危机。美国方面认为:苏联的目的无非是要“终止西方国家在西柏林的权利”,并进而把美、英、法三国军队赶出西柏林。对此,同年6月6日,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表示美国“决心冒任何危险”来维护自己在西柏林的“权利”。6月17日,美国正式拒绝了苏联在维也纳的会晤期间提交给它的“备忘录”。6月25日,肯尼迪再次发表电视讲话指出:鉴于“柏林危机”的重要性,希望美国公众给予支持。26日,肯尼迪要求国会增拨军费34亿美元,将陆、海、空三军兵力增至217千人。而正值此时,发生了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取道西柏林西逃的事件。据统计,在柏林墙筑成前,西逃的人多达300万人,“给民主德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1200亿马克”。于是,8月13日,民主德国根据华沙条约国政府莫斯科会议的建议,出动了重型坦克、武装警察、人民军,在整个西柏林边界沿线实行封锁,只留下13个通道口。从15日起,民主德国又修筑了一条高6英尺的“柏林墙”,从而使具有483平方公里、拥有220万人口的西柏林成为事实上的孤岛。17日,美国照会苏联政府,就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提出抗议,并扬言要用推土机铲掉柏林墙。18日,美国派遣1500名军人增援西柏林,又派遣副总统约翰逊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先后到西柏林视察。麦克纳马拉声称:美国将不惜“使用任何必要武器来保卫我们的重大利益”,从而以核战相威胁。在这种情势下,柏林局势十分紧张,战争似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强硬立场,赫鲁晓夫被迫退却,主动向美国表示要取消“6个月期限”,从而使第三次柏林危机得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