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

发动机原理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者:高寒,姜晓
  ISBN:10位[7811232006] 13位[9787811232004]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
  定价:¥26.00 元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10章:第1章介绍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及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第2章介绍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和实验测定;第3章介绍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充气效率及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第4章介绍常用燃料的使用特性及燃烧机理;第5章介绍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方式、燃烧过程及汽油机点火控制;第6章介绍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方式、正常燃烧过程、 燃油喷射和电控喷射系统等;第7章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的 燃烧室;第8章介绍发动机的各种特性及其与车辆的匹配;第9章介绍 废气涡轮 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与发动机的匹配等;第10章介绍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排放物的检测、 排放标准和净化措施。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与发动机的匹配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充气效率及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及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本书适合作为汽车、 发动机制造及维修专业的大专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及 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发动机原理》是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汽车专业系列教材。

目录

绪论 车用动力发展史
第一节 蒸汽机的发明和作为汽车动力的使用
一、人类对自行走式车辆的探索
二、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和作为汽车动力的使用
第二节 四行程理论与内燃机的发明
一、四行程理论及其实现
二、内燃机在汽车上的应用
第三节 车用内燃机的发展历程
一、车用内燃机的主要标志性技术
二、车用内燃机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电力驱动在汽车上的应用
一、电动汽车的研发历史
二、电动汽车的种类
第一章 热机与热功转换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热能在热机中转换为机械功的过程
第二节 热功转换的工质及其参数
一、工质及状态参数
二、状态参数的坐标图
三、功和热量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一、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二、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参数计算
三、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的痧一可图及T-s图
第四节 热功转换的效率
一、热机循环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章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理论循环的计算
一、对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的简化
二、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的计算
第二节 理论循环热效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理论循环热效率比较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三章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过程
三、发动机实际循环的损失
第二节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一、发动机工作的评价指标
二、指示功
三、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一、有效扭矩、有效功率和有效功
二、发动机有效性能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发动机的强化指标与运转性能
一、发动机速度指标
二、发动机强化指标
三、发动机的耐久可靠性
第五节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损失的组成
二、机械效率
三、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四、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 发动机的热平衡和能量的合理利用
一、发动机热平衡
二、发动机能量的合理利用
第七节 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途径
一、决定动力输出的“量”与“质”的两大因素
二、燃料与可燃混合气
三、燃料及可燃混合气的利用效率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四、影响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因素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四章 发动机换气过程
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的各阶段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解析式
二、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
第三节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一、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
二、合理设计配气定时
三、采用可变配气定时技术
四、有效利用进排气动态效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五章 发动机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 发动机的传统燃料
一、烃的分类、构成和性质
二、汽油和柴油的使用特性
三、燃料特性引起的发动机工作模式上的差异
第二节 发动机代用燃料
一、气体燃料
二、液体燃料
第三节 燃烧热化学
一、l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二、过量空气系数9I。>1时完全燃烧产物的数量
三、燃料热值与混合气热值
第四节 燃烧的基础知识
一、着火与燃烧
二、烃的氧化反应
三、自燃与点燃
四、发动机的燃烧模式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六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一节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正常燃烧过程
二、不规则燃烧
三、不正常燃烧
四、运转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第二节 汽油机混合气制备原理
一、汽油机混合气浓度与性能的关系
二、汽油机各工况下的理想混合气浓度
三、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法
第三节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控制原理
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基本组成
第四节 汽油机的燃烧室和燃烧系统
一、汽油机对燃烧室的要求
二、汽油机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
三、汽油机燃烧系统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七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一节 柴油机燃烧与放热
一、柴油机燃烧过程
二、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
第二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一、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二、燃烧室与混合气形成
第三节 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优化
一、燃烧优化过程的基本原则
二、喷射过程的优化
三、柴油机的预混合燃烧
第四节 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
一、位置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二、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和习题

第八章 发动机的排放
第一节 发动机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
一、概速
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第二节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一、汽油机、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比较
二、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
……
第九章 发动机运行特征与车辆匹配
第十章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调节与控制
第十一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第十二章 发动机动力学

序言

我国汽车工业在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社会对汽车类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除了研发类人才以外,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的需求增长也很快,设置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等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还有更多的院校(科技学院或二级学院)招收三本学生。传统上,上述专业在学习发动机原理课程之前,应开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课程,但这两门课程内容多、课时长、难度大。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上述课程被压缩了学时,也有的院校取消了这两门课程。
严格说来,学习发动机原理,没有热力学方面的知识作基础会有较大的难度,也给以后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因此,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增加热力发动机基本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热机与热功转换的基本规律”和第二章“发动机的理论循环”。该部分主要讲述热力学基本知识,注重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汽车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知识点以够用为度。另外,由于很多院校的这方面专业不再开设“发动机设计”课程,所以本书增加发动机基本力学的内容,即第十二章“发动机动力学”,以保证汽车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本完整性。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主线和重点,本书按照“热功转换的基本规律一动力的输出与能量利用一燃烧与排放一发动机性能的测试、调控与应用一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力学分析”的知识脉络安排教学,并注重介绍与实验有关的内容。每章前配有“学习要点”,章后配有“本章小结”以及思考题和习题。
在对发动机新技术的介绍方面,本书以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原则,密切跟踪发动机新技术发展趋势,对新旧技术内容进行合理衔接和取舍。例如,缩减化油器内容但保留其对一定空燃比混合气制备的基本思想,着重介绍汽油机电控、柴油机电控、新的内燃机燃烧系统和燃烧模式、混合动力驱动技术等。在介绍发动机新技术时,根据其特点适当安排章节,如新的内燃机燃烧系统和燃烧模式分别合并于汽油机、柴油机的有关燃烧与排放章节;混合动力驱动技术作为“发动机运行特性与车辆匹配”这一章的一节内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