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作 者:杨洪庆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ISBN: 9787300105741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重点对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原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和检修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既适用于国内中、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适用于从事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学习任务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与方式

  学习任务三: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第二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及分类

  学习任务二: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原理

  学习任务三: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学习任务四:进气压力传感器结构和原理

  学习任务五: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六: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七: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八:温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九: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一: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二:氧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三:氧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四:电动燃油泵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五:电动燃油泵及控制电路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六: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七:燃油系统压力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八:喷油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九:喷油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二十:开关信号类型及检测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第三章 汽油喷射控制过程

  学习任务一:喷油正时控制过程

  学习任务二:喷油量控制过程

  学习任务三:断油控制过程

  学习测试

  第四章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

  学习任务一:电控点火系统组成及配电方式

  学习任务二:点火提前角控制

  学习任务三:通电时间控制 

  学习任务四:爆震控制

  学习任务五:电控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第五章 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

  学习任务一:怠速控制理论

  学习任务二:怠速控制系统的检测

  学习任务三:进气控制理论

  学习任务四:进气控制系统的检测

  学习任务五:排放控制理论

  学习任务六:排放控制系统的检测

  学习任务七:故障自诊断原理及应用

  学习测试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一: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学习任务二:转子分配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三:电控泵喷嘴单体泵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四:直列柱塞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五:共轨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六:典型柴油机电控元件检测

  学习测试

  第七章 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分析

  学习任务一: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

  学习任务二:发动机启动困难故障诊断

  学习任务三: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诊断

  学习任务四:发动机工作性能不良故障诊断

  知识与能力拓展

  学习测试

  附录Ⅰ 典型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路图

  附录Ⅱ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常用英文缩写

  参考文献

发动机日常保养

  发动机的定期保养十分重要,不少专业维修师傅表示,在他们所经手维修的汽车中,车辆因发动机保养不良造成的故障占总故障的50%。可见[1]发动机保养对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常规的保养期限内要进行发动机的养护,在驾驶经过一些特别潮湿或者粉尘特别大的地区时,都要对发动机的相关部件做一些检查保养。

1,机油变质及机油滤芯不畅

      不同等级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都会发生变化。车辆行驶一定里程之后,性能就会恶化,可能会给发动机带来种种问题。机油从机油滤芯的细孔通过时,把油中的固体颗粒和黏稠物积存在滤清器中。如滤清器堵塞,机油则不能顺畅通过滤芯,会胀破滤芯或打开安全阀,从旁通阀通过,仍把脏物带回润滑部位,促使发动机磨损加快,内部的污染加剧。因此机油滤芯的定期更换同样重要。

机油不要加少了,但也不要加多了,不是越贵的名牌合成机油就越好,适合你的爱车的机油才是最好的。

2,空气滤芯堵塞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滤芯进气管道两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要定期清洁空气滤芯,空气滤芯一般在清洗3次后就应更换新的,清洗周期可以由日常驾驶区域的空气质量而定。购买质量好的厂家原装提供的正厂件空气滤芯也很重要。

3,进气管道过脏

     如果车辆经常行驶于灰尘较多、空气质量较差的路况区域,就应该注意清洗进气管道,保证进气的畅通。进气管道对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如果进气管道过脏,会导致效率下降,从而使发动机不能在正常的输出功率范围内运转,加剧发动机的磨损和老化。

尽量少走灰尘多的区域,同时,空调格也要注意更换。

4,曲轴箱油泥过多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酸、水分、硫和氮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了曲轴箱中,使其与零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混在一起,形成油泥。少量的油泥可在油中悬浮,当量大时从油中析出,堵塞滤清器和油孔,造成发动机润滑困难,从而加剧发动机的磨损。

     要减少油泥产生,使用高质量的燃油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建议车主加油时尽可能到正牌的加油站。另外,请经常检查自己爱车的机油油位,不足时应尽快补充。

5,燃油系统保养不善

     燃油系统的保养包括更换汽油滤芯、清洗化油器或燃油喷嘴以及供油管路。要定期清除油箱沉淀物,清除燃油滤网中的沉淀物,妥善地保养空气滤清器、油箱和管路,在清洗发动机燃油系统时,要用发动机免拆清洗剂,因为用免拆清洗剂不需要拆解燃油系统,一方面可以起到彻底清洗燃油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6,水箱生锈、结垢

     发动机水箱生锈、结垢是最常见的问题。要避免水垢的产生,就要注意水箱冷却液的选用。许多车主不重视冷却液的使用及质量,通常加入水箱的只是普通的水。冷却系统中最常见的就是生锈、结垢、腐蚀等问题。而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使用好的防冻液。好的防冻液不仅有低凝点,而且有其它各种功能的添加成分,能抑制泡沫、防锈、防电解和防水垢等等,所以还是提醒广大车主要慎重选择对水箱有益的冷却液。

8,冷却系统状况不良

     汽车发动机最常见的故障,如活塞拉缸、爆振、缸体冲床内漏、产生的严重噪音、加速动力下降等,都是由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异常,压力过大,冷却系统状况不良而造成。冷却系统状况不良将直接导致发动机不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上述严重的故障现象。

     冷却系统传统的保养方法是将水箱里的水放完,添加防冻液和水即可,但是这样的话冷却系统里有大量的水垢排不净,而且水泵,水套,管路中的残垢更不能排出。因此需要定期使用水箱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水箱以及冷却系统中的锈迹和腐蚀物,再添加合适的防冻液和净水。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而且延长水箱和发动机的整体寿命。

编辑推荐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之一。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一、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与汽车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一门新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1955年汽车上装用了第一个电子装置——晶体管收音机,1960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和日本日产公司在汽车上装用了硅二极管整流的交流发电机,同年美国通用公司将IC(集成电路)调节器应用于汽车上。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汽车安全问题和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在汽车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法规和汽车燃油经济性法规,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能三大问题,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完善,如1967年德国BOSCH公司研制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970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先在汽车上应用了除发动机以外的电控装置——电子控制防滑(防抱死)装置,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在汽车上装用了Ic点火装置,1976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在汽车上首先装用了电控点火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社会和汽车相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逐步扩展到车用汽油发动机机以外的底盘、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等多个领域,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各种车用电控系统也日趋完善。

序言

本书第1版自2004年2月第1次印刷发行以来,深受用书院校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已多次印刷,发行量达到50000余册,在此对长期使用本书的院校师生表示感谢。

本书2006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此书进行修订再版,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1)为突出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保证教材建设与汽车技术同步发展,本书第2版增加了近几年发展比较成熟且已应用的新技术内容,如汽油机无回油管燃油系统、汽油直接喷射系统等,柴油机电控技术也由简介改为详细阐述。

2)为进一步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丰富了发动机电控系统元件检测和故障诊断内容,如传感器和Ecu的检测、发动机电控系统仪器诊断等。

3)因本书第2版增加的汽油机新技术和柴油机电控技术等内容较多,为控制本教材字数和成本,删除了不够实用或应用很少的内容,如附录A(常见汽油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简介)、燃气发动机电控技术简介等。

本书第1版由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张西振主编,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林为群主审,其他参编人员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焦传君、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娄云、黑龙江工程学院于春鹏、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沉、惠有利、王丽梅、田有为、毛峰、项仁峰、李培军等。本书第2版保留了第1版的整体结构体系,全书共分六章,修订工作主要由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张西振教授完成。

本书引用的有些车型的电气图与原厂资料一致.如果有与标准不符的地方给读者带来不便,请谅解。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在此对资料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紧迫和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疏漏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其他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