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战略机遇期

重要战略机遇期

目录导航

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对外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持续迸发。中国迅速崛起为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地抓住了加快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战略机遇。然而,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中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科学研判国内外大势的基础上,中共十七大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都重申了中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论断。中共十八大报告在重申这一论断的同时,强调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提出:“从国际环境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革,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我们不仅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只有深入研究这些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也才能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上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姜元勇)

形成发展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2年11月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写入工作报告。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是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21世纪的头二十年,虽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的统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局势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创造发展的机会,反映着一国治国方略的智慧。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判断为我国未来5—10年的发展确立了清晰而准确的战略方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在未来 10年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中再一次重申:“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还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突出强调:“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因此,如何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成为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重要战略机遇期问题。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国际环境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2013年7月,在中央专门研究经济工作问题时,进一步强调,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综合判断,中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特别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2015年10月,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专门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明确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中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坚持中国当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论断。

(以上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姜元勇)

具体内容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在论述经济工作时也多次提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

要深入理解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需要从国际大势和国内大势两个方面来看。从国际大势来说,求和平、谋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从国内大势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民群众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和新向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是我们的历史新使命。综合国际国内情况,习近平明确概括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我们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具体到经济方面来说,观察国际经济大势,必须联系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习近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赢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

从国内经济大势来说,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

所谓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中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为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对国际国内经济大势的判断中,我们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要抢抓“新机遇”的重要思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

在国际环境方面,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形势下,习近平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从国内环境来说,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中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机遇。

只要我们自觉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大势,把握住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特征,紧紧抓住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及时采取有力战略举措,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以上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姜元勇)

成就意义

2002~2012年,中国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战胜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10年,中国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事实证明,中共在21世纪初期做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也确实抓住这个十分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中国过去40年改革发展实践表明,紧紧抓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及时采取有力战略举措,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姜元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