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

液压与气压传动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液压与气压传动》内容以液压与气压传动新技术为背景,取材新颖、实用,力求反映我国液压与气压传动行业的最新情况并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本教材共分为两篇,第1篇为液压传动,包括第1~8章。第2篇为气压传动,包括第9~13章。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的组成与分析等。在气压传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到其内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考虑到与液压传动方面的共同点,力求使读者能够真正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主要内容。在章节的编排上,《液压与气压传动》力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并配备大量图表。为便于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在每章后面都附有小结和习题。《液压与气压传动》可作为高职、高专和高级技校等院校机械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以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中职、中专和中级技校等院校机械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宋晓松 主编

  ISBN:10位[7030194578]13位[978703019457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1

  定价:¥25.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的规划教材。全书以液压传动为主;气压传动为辅。主要讲述了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特点、使用;液压元件、气动元件、液压辅件、气动辅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基本结构、使用和维护、常见故障及排除;液压系统、液压伺服系统、气动系统基本回路及其在典型设备中的应用,常见故障及排除,以及液压系统及气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了“加强针对性,注重实际应用,适当拓宽知识面”,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的规划教材。全书以液压传动为主,气压传动为辅。主要讲述了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特点、使用;液压元件、气动元件、液压辅件、气动辅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基本结构、使用和维护、常见故障及排除;液压系统、液压伺服系统、气动系统基本回路及其在典型设备中的应用,常见故障及排除,以及液压系统及气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了“加强针对性,注重实际应用,适当拓宽知识面”,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液压传动

  第一章 液压传动概述

  第一节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第二节 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 液压油

  第二节 液体静力学

  第三节 液体动力学

  第四节 管路中的压力损失

  第五节 液体流经小孔及缝隙的流量

  第六节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齿轮泵

  第三节 叶片泵

  第四节 柱塞泵

  第五节 液压马达

  第六节 液压泵的选用

  第七节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 液压缸

  第一节 液压缸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 液压缸的结构

  第三节 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

  第四节 液压缸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向控制阀

  第三节 压力控制阀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

  第五节 叠加阀和插装阀

  第六节 电液比例控制阀

  第七节 液压控制阀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 液压辅助元件

  第一节 油箱和热交换器

  第二节 蓄能器

  第三节 过滤器

  第四节 油管和管接头

  第五节 密封装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七章 液压基本回路

  第一节 方向控制回路

  第二节 压力控制回路

  第三节 速度控制回路

  第四节 多缸动作回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八章 典型液压系统

  第一节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第二节 液压机液压系统

  第三节 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九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 液压系统的设计

  ……

  第十章 液压伺服系统

  第十一章 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分析

  第二篇 气压传动

  第十二章 气压传动概述

  第十三章 气动执行元件

  第十四章 气动控制元件

  第十五章 气源装置及辅助元件

  第十六章 气动基本回路

  第十七章 气压传动系统

  第十八章 气动系统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常用量的符号、单位及换算

  附录二 液压及气动图形符号(GB/T786.1-93摘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选择系统的类型

系统有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两种类型。选择系统的类型主要取决于它的调速方式和散热要求。一般来说,采用节流调速和容积节流调速的系统、有较大空间放置油箱且不需另设散热装置的系统、要求结构尽可能简单的系统等都宜采用开式系统;采用容积调速的系统、对工作稳定性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系统、行走机械上的系统等宜采用闭式系统。

(2)选择液压基本回路

液压基本回路是决定主机动作和性能的基础,是组成系统的骨架。要根据液压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机械对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来选择液压基本回路。

在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时,应根据各类主机的工作特点和性能要求,先确定对主机主要性能起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回路,然后再考虑其他辅助回路。例如对于机床液压系统,调速和速度换接回路是主要回路;对于压力机液压系统,调压回路是主要回路;有垂直运动部件的系统要考虑平衡回路;有多个执行元件的系统要考虑顺序动作、同步或回路隔离;有空载运行要求的系统要考虑卸荷回路等。

在选择基本回路时,首先要抓住各类机器的液压系统的主要矛盾,如对变速、稳速要求严格的主机,速度的调节、换接和稳定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对速度无严格要求,但对输出力、力矩或功率调节有主要要求的机器,功率的调节和分配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压力控制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液压系统的调速方式。节流调速时,多采用调压回路。容积调速或容积节流调速时,则多采用限压回路。卸荷回路的选择,主要由系统功率损失、温升、流量与压力的瞬时变化等因素决定。

(3)液压系统的合成

选定液压基本回路后,配以辅助性回路,如锁紧回路、平衡回路、缓冲回路、控制油路、润滑油路、测压油路等,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

合成液压系统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防止回路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扰;

②系统应力求简单,并将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回路合并,避免存在多余回路;

③系统要安全可靠,要有安全、连锁等回路,力求控制油路可靠;

④组成系统的元件要尽量少,并应尽量采用标准元件;

⑤组成系统时还要考虑节省能源,提高效率,减少发热,防止液压冲击;

⑥测压点分布合理等。

对可靠性要求高又不允许工作中停机的系统,应采用冗余设计方法,即在系统中设置一些备用的元件和回路,以替换故障元件和回路,保证系统持续可靠运转。

最重要的是实现给定任务有多种多样的系统方案,因此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对多个方案从结构、技术、成本、操作、维护等方面进行反复对比,最后组成一个结构完整、技术先进合理、性能优良的液压系统。

序言

本书是为高等职业技术和高等专科机电类及机械类专业编写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用书。

全书包含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内容,共14章。前九章主要论述了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液压基本回路的组成和典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的设计简介和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要点;后五章主要论述了、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气源装置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特点,气动基本回路和气动系统分析,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要点。并对液压与气动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作了适当的介绍。

本书在内容取舍上贯彻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基础知识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部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密切结合,注重学生在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液压与气动比较成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为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介绍元件工作原理多配以简化的原理图,典型结构示例配以常用新型的结构图;各章末均附有复习思考题。液压气动图形符号全部采用新的国家标准。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教育学院、职工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等大专层次的机电类及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其它有关专科学校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中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各校可根据需要选用。

媒体推荐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高等教育法》与《职业教育法》、实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年轻白悄等职业教育以自己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打破了高等教育界传统大学

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做出了重

大贡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不久,从工980年开始,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心城市就先后开办了一批职业大学。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与普通教育相沟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从

法律上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正面临着

很好的形势和机遇;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正在积极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

育;部分民办高校也在试办高等职业教育;一些本科院校也建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

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探索。国家学位委员会1997年会议决定,设立工程硕士、医疗

专业硕士、教育专业硕士等学位,并指出,上述学位与工程学硕士、医学科学硕士、教育学硕士等学位是不同类型的同一层次。这就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一线岗位人才开了先河。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认真研

究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努力加强教材建设。但迄今为止,符合职业特点和需求的

教材却还不多。 由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扬州职业大学、彭城职业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上海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学院、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职工大学、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江阴职工大学、江南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苏州职业大学、锡山职业教育中心、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潍坊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百余所院校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共同编写的《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教材》,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陆续向读者朋友推出,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好事,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参加编写的全体教师表示敬意。

高职教育的教材面广量大,花色品种甚多,是一项浩繁而艰巨的工程,除了高职伤校和出

版社的继续努力外,还要靠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委加强领导,并设立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基金,以资助教材编写工作,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人才岗位与岗位群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二者密切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改革实践还不充分。在肯定现已编写的高职教材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有关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实训计划,加以灵活运用,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必要的充实、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阳春三月,莺歌燕舞,百花齐放,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教材建设如春天里的花园,群芳争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叶春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