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央行还有意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央行操作成本。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重要数量工具。无论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都把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控市场货币、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中国在利率手段受限情况下,先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大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执行从1984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可以说把存款准备金率使用到了极点。
一般情况下,当市场流动性泛滥、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情况下,为了回收市场过剩流动性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让商业银行多上缴存款,以约束其放贷冲动。当经济低迷、通货紧缩、流动性不足情况下,往往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
大部分国家都对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计付利息。而无论法定还是超额准备金利率,央行有时也都作为调控工具来运用。比如:在2008年10月份金融危机爆发时,市场流动性严重缺乏,信贷金融机构纷纷惜贷,美国财政在赤字严重情况下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需要美联储给予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8年10月23日提高了支付给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将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将从0.75%提高到1.15%,也就是联邦基金利率1.5%减去0.35个百分点。这一措施将鼓励商业银行在美联储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因为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将会增加。同时,这一措施也可使美联储在应对危机方面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应对通胀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紧缩市场流动性是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核心。那么,就离不开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在存款准备金率上,除了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缴存比例外,更应该在准备金利率上对商业银行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得调动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特别是超额准备金的积极性。法定准备金即:大型商业银行18.5%那部分准备金存款利率为1.62%、超额部分即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0.72%,大型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为1.3%左右,也就是说,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正利差为0.32个百分点,超额准备金存款为负利差0.58个百分点。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法定准备金必须缴纳而且还有利可图,而超额准备金没有约束性而且不但无利可图而且还亏本0.58个百分点。
在当前中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情况下,应该适度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以后积极存放超额准备金。这才能达到回收市场流动性的目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至于说央行操作成本,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发挥央行的智慧,加大准备金存款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来将冻结在央行的准备金运用出去获得收益。日前,央行已经提高了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利率。只要央行充分发挥“银行的银行”的职能,合理运用资金,成本压力就可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