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4)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称痤疮杆菌、疮疱丙酸杆菌,是造成青春痘的主要细菌。基因组研究显示该细菌的几个基因能够制造一些分解皮肤组织的酶和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短杆菌,细胞内寄生,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毛囊口出现角栓,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明显增加,因皮脂含有较多脂肪酸等成分,适合P. acnes的生长及繁殖,从而成为痤疮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子中第八位羟基的电离常数大小。痤疮丙酸杆菌在被污染饲料中的含量一般较低,对大多数动物的毒性较痤疮丙酸杆菌小。因此,饲料检测时可以不考虑,主要分析痤疮丙酸杆菌含量。用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取代痤疮丙酸杆菌分子中的苯丙氨酸,获得了一系列痤疮丙酸杆菌类似物,其中酪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取代类似物的毒性最强,蛋氨酸、色氨酸和谷氨酸取代类似物次之,谷酰胺和脯氨酸取代类似物的最低。自然界也存在痤疮丙酸杆菌的苏氨酸、羟脯氨酸和赖氨酸取代类似物。
痤疮丙酸杆菌(3)人们曾认为是巧克力和炸薯条引起痤疮,但事实上这种皮肤问题是由激素、死皮、油脂和细菌(即痤疮丙酸杆菌)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虽然没人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痤疮通过皮脂腺感染的,但是我们清楚,痤疮丙酸杆菌生活在我们毛孔里的脂肪酸上,当毛孔被堵塞时,它们就会疯狂生长,分解饱和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通过毛孔渗入皮肤,引起皮肤应激反应,产生粉刺、红肿等,葡萄状球菌等细菌通过流出的脓液粘在皮肤上,导致皮肤组织受损。利用过氧化苯甲酰和丁香油等很多天然抗菌素痤疮丙酸杆菌可杀死,但是四环素不行,因为痤疮丙酸杆菌已经对它产生耐药性。
据调查正常皮肤每平方时有104个本菌,在临床标本中常可检出,本菌能使皮酯中的类脂形成长链脂肪酸,刺激局部并引起皮脂管梗阻。本菌也是最常见的污染菌.
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中药:
痤疮丙酸杆菌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大青叶、银花、紫花地丁、虎耳草等。
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有丹参、虎杖、黄连、黄柏、牡荆叶、肉桂等。
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 红霉素 头孢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等
痤疮丙酸杆菌敏感的合成抗菌药有 甲硝唑等[2]
研究中药在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筛选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14味中药水提液及4个中药单体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大黄、黄芩、金银花的MIC为12.50 mg·mL-1,黄柏的MIC为25 mg·mL-1,连翘、甘草、苦参的MIC为50 mg·mL-1,栀子的MIC为200 mg·mL-1,白芷、赤芍、当归、丹皮、蒲公英、杏仁6味中药在测试的最高浓度200 mg·mL-1时仍未产生抑菌作用。大黄酸、黄芩苷、小檗碱的MIC分别为25、12.5、3.13 μg·mL-1,绿原酸在测试的的最高浓度50 μg·mL-1时仍未产生抑菌作用。结论:药材黄芩、大黄、金银花和单体成分小檗碱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在进一步的药物筛选中可进行重点考查。[3]